阿甭说事

年过半百,初涉博坛,岁有时年,学无止境。
正文

一个感人的故事37 化疗

(2008-05-16 13:36:31) 下一个

化療

開始化療了﹐雖然早就有心理準備﹐但是化療的副作用還是讓我翻江倒海﹐坐立不安。

第一次化療﹐我的體重還是130磅﹐白血球符合標準(在下來的化療中﹐每個星期的抽血驗血﹐我的白血球的含量都是達到了標準的﹐我將這個結果歸功于每天喝蟲草熬的水﹐當然﹐西醫醫生是不贊成的﹐但是也許真的是有用的呢﹗) 醫生對我的血液標準非常滿意。每次看到我的驗血報告﹐都帶着欣賞的口氣說﹕血液情況真不錯。

化療部有許多醫生﹐他們每週都在輪流看病人﹐病人每次做化療﹐都會碰到不同的醫生。印象最深的是一個會說普通話的李醫生﹐他不僅很認真地計算我的用藥量﹐充份理解化療的副作用給我造成的痛苦﹐漫聲細語地告訴我要怎樣做才能好過一點外﹐還耐心地用流利的英語向當時正好在香港的﹐陪我化療的男友麥克講解化療治療鼻咽癌的原理﹐以及下來要怎樣堅持復查﹐才能保證不復發。護士站的護士﹐每天面對着近百人的化療工作﹐說不累﹐不煩﹐是假的﹐但是還是有那麼幾個護士﹐始終帶着微笑﹐和善地面對着不同的癌症病人。護士麥小姐就是其中的一位﹐從她的衣着來看﹐她應該是相當資深的護士了﹐因為她的手法熟練﹐態度親切﹐病人都願意讓她來“種豆”----將輸液用得針扎在血管上。但是不是每個人都這麼幸運﹐可以輪到麥小姐來作化療。記得有一次﹐給我化療的護士就比較“粗”﹐藥液輸入的速度非常之快﹐通常要兩個小時的時間輸入的藥液﹐竟然一小時十五分鐘就滴完了﹐她們也沒有檢查我會不會有問題﹐就打發我走了。直到我離開一﹐兩個小時後﹐她們才發現出了問題﹐當我回到酒店後﹐接到她們打來的電話﹐連聲問我有沒有不舒服的感覺﹐因為她們擔心太快的藥液輸入﹐病人心臟承受不了﹐引發醫療事故﹐幸虧我的心臟還算結實﹐沒有鬧出什麼問題。

每星期化療部的病友都不同﹐因為每次化療都要等上三﹐四個小時才能輪到﹐所以﹐精神好時﹐每次就可以和不同的病友聊天﹐有時是他們主動和我聊﹐大家不外乎相互詢問得的是什麼癌﹐已經是第幾期﹐家裡還有什麼人得過﹐同時還交流怎樣才能更容易抗過化療副作用等等﹐聊的都挺輕鬆。在化療室﹐我看到有的病人非常年輕﹐有個小伙子才二十五歲﹐就得了鼻咽癌﹐有個年輕的女孩子﹐剛剛結婚﹐被查出來是乳腺癌﹐在丈夫的陪同下來做化療﹐她非常樂觀﹐不停地和病友聊天﹐還約病友一起喝茶。她的樂觀經常感染着同室的病人﹐每次看到她﹐我都有癌症也不過如此﹐沒有什麼了不起的想法﹐而且不再感覺癌症是不可治的絕症﹐甚至覺得這個化療部就像是普通門診部﹐癌症就像是普通病症﹐病人就像是得了感冒來看醫生那麼普通。

然而﹐眼前的事實讓我傷感﹐現實是多麼的殘酷﹐現在癌症病人現在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年輕﹐我們這批病人中﹐最小的一個據說才二十多歲﹐乳腺癌。家族遺傳。真希望醫學再發達些﹐發達到可以令癌症提前發現﹐提前治療﹐提前殺死癌細胞﹐令癌症不再折磨所有的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