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官方電視台TVB有一檔家喻戶曉的節目《有理講得清》,今早說了一個很有趣的事情:說是這兩天,特朗普政府對進入美國的外國遊客,推行簽證保證金政策。
保證金從5000美元到1.5萬美元,在香港可不是小錢。美國人所以這樣做,估計是過往滯留美國不歸的外國遊客實在太多,美國人不得已出此下招,可見特朗普新政為了本土國民的訴求,也顧不了那麼多面子了。
TVB主持人說,這或是美國誠信開始淪喪的一個重要信號。說全世界的國家,至今還沒有一個國家像美國這樣,對遊客征收簽證保證金的,缺錢缺到這個份上,把誠信當做商品賣,實在令人大跌眼鏡。
我估計,這或許是特朗普新政的餐前小菜,還沒到上大菜的時候。此一事件,令我對這麼多年,以各種方式從大中國區移民(或走線)到美國的現象,有了一個比較客觀的中性的看法。
看法之一:“赴美是生活,反美是工作”,或許真的是秘而不宣的事實。
前兩年,網絡上就有人說出這樣的論調,當時我是不大相信的。我想:美國的國土面積,並不比中國大,風景也沒有中國好。即便國際上有名的黃石國家公園,以及阿拉斯加風光,也是類似於非洲的肯尼亞大草原一樣,以及非洲的尼加那瓜大瀑布,一切都比較原始,加上北美的獨特的地理風貌,這可能是吸引很多國際遊客,喜歡到美國旅遊的重要原因。
中國地大物博,人傑地靈。尤其是房地產業搞得如火如荼,城市建設魏巍氣派。無論質量,還是價格,應該都好過美國。幹嘛去美國玩,去美國做生意?美國人這次推出簽證保證金政策,明擺著去美國的綜合成本要高很多。赴美遊客和生意人無疑“啞巴吃了黃連”。
也許我們的同胞,不去美國不行。因為有牽掛;有需要;有賺錢機會;或者去美國看看,可能是人生的一件大事,非得去一次不可。
正是這樣的想法,美國人吃准了你來美國是剛性需求,人家向你加收額外的保證金,也就無話可說,願打願挨了。
現在看來,“赴美是生活,反美是工作”這句話,應該是真的。
看法之二:美國的常青藤大學以及獨特的高等教育制度,還是全世界讀書人心中的象牙塔。
我看到,前一陣子,美國國務院突然宣佈,要驅趕中國的留學生,停發簽證,香港的大學一下子就多了很多海外的咨詢電話。
後來,特朗普又收回陳命,說很歡迎中國的留學生繼續到美國求學。一來一去,香港的大學立馬就少了很多人來港學習的實際行動。
前一段時間,我在TVB電視裡,看到有人採訪在美國哈佛讀書的留學生,他們又說“既然特朗普取消限制中國留學生簽證計劃,他們還是決定在哈佛繼續讀下去,因為美國的學術環境,令他們可以學到頂級知識和技能”。
看來,美國的教育體制和教授的授業解惑能力,還是令海外留學生心馳神往,這也做不了假。
看法之三:美國的全球第一的消費大市場,無論市場佈局,還是品牌戰略,都決定了美國是很多人要去的地方。
看看這次特朗普推出的新關稅政策,似乎得罪了全球的國家。但令人意外的是:日本、歐盟、南韓以及包括台灣在內的經濟體,都對美國的關稅大戰,表達了似乎“不可接受”的善意的姿態。
我看這些國家和地區,除了增加必要的額外關稅外,還附帶天文數字的投資和購買美國商品的承諾。這背後的邏輯,其實很簡單:就是特朗普政府篤定美國是世界第一大消費市場,他不怕你們的商品不來美國的自信。
看來,要成為世界消費大國真的很厲害,還是需要一些硬性的條件:一是硬通貨幣足夠多,國家敢於發錢,國民敢消費,有錢買東西;二是國家福利足夠好,國民收入足夠高,生意往來都選擇美元計價,美國社會自然成為最受益的國家。
遺憾的是:各國都是出口導向型國家,商品只能銷往國外,而唯有美國有能力吞吐世界商品的集散地。這真是本事。
所以說,一個國家的軟實力,也是那些用錢短時期砸不出來的硬實力。這或也是特朗普班底敢於發動關稅大戰,敢於推出簽證保證金制度的底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