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特兰大笔会

亚特兰大笔会是由一群居住在亚特兰大的中文写作爱好者组成。笔会提倡中英文写作,互相交流提高。欢迎有兴趣的人士加入。
个人资料
亚特兰大笔会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林黛:土耳其游记之二:古老的酒神与永恒的戏剧之神

(2025-11-07 12:35:03) 下一个

引言:土耳其诗人纳泽姆·希克梅特·兰(Nâz?m Hikmet Ran,1902年1月17日-1963年6月3日)说过“我并非两洲之一的居民,而是那桥上的行人”。这两州就是欧洲和亚洲,这桥就是连接欧亚两大洲的波斯普鲁斯(Bosphorus)大桥,它在波斯普鲁斯海峡的晨雾中飘渺着......2025年9月,我们一行十六人的亲友团来到了土耳其。

古老的酒神与永恒的戏剧之神

 

土耳其有着78.3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横跨亚洲和欧洲。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它也成为古代文明的十字路口。纵观土耳其的历史,从公元前8世纪开始就有希腊人在爱琴海沿岸建立城邦,然后在此后的多个世纪里,先后有波斯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统治着土耳其。长期的文化交融使得土耳其成为古典艺术、尤其是希腊和罗马时期的戏剧和建筑中心。据统计,在今天的土耳其境内已经发现超过200座古代剧场遗址,它们大多数分布在地中海和爱琴海沿岸,也就是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最活跃的区域。这些剧场跨越两千多年,见证了从希腊化到罗马、再到拜占庭时期的文明演变。

 

2025年9月16日一大早,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来到以弗所(Ephesus),这是古希腊人建立的城邦,是地中海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城之一,在这里,我们首次看到坐落在土耳其土地上的古代大剧场,以弗所的剧场就被称为以弗所大剧场(The Great Theatre of Ephesus )。

以弗所大剧场大约在公元前三世纪被修建。这个大剧场可以容纳两万五千人,其半圆形的剧场极其宏伟,站在那石制的台阶上,人已经是那么渺小了。据记载,以弗所大剧场始建于公元100年左右,是举行会议、音乐表演和比赛的场所。我可以想象观出观看表演的场景,一定是安安静静的;我也可以想象出观看比赛的场景,一定是人声鼎沸的;但我想象不出来举行会议的场景,会是安静的吗?那这么讨论议题?会是喧嚣的吗、那怎么听到到彼此?走下那些台阶,从远处回望这所剧场,再次想象着两千年前这里发生过的事情,如果那些石头会说话,会不会告诉我那种安安静静、那种人声鼎沸和那种我想象不出来的场景。可惜,石头不会说话,但它们历经千年的静默任然带着那时的呼吸。

 

2025年9月17日,我们来到老底嘉(Laodikeria),在这里我们再次见到古老的剧场。老底嘉有两座剧场,分别是北剧场和西剧场,我们主要观赏的是北剧场。

和以弗所大剧场的拔地而起不同,老底嘉北剧场的观众席是在地平面的下面。当我们在烈日下走向那里时,完全看不到剧场的模样,直到走到近前才被她同样恢弘气势所震撼,这里曾经可以容纳一万五千名观众。剧场的台阶很陡,但是我们团里年近八旬的梅先生率先走下了那陡峭的台阶,然后又有几个团友陆陆续续走下去。相比于以弗所大剧场,老底嘉的北剧场看起来保存得更好一些,也许这得益于它的建造模式,那低于地平面的大半个剧场让多少世纪里凌冽的风雨对它的破坏会小一些。

 

最震撼古的剧场是阿斯班多斯(Aspendos)剧场,和它的见面是在2025年的9月20日。当我们走近它时,它完全没有以弗所剧场和老底嘉剧场的沧桑感,看到完整的砖砌的围墙和大门,竟然一瞬间让我想到西安的古城墙。大门旁的电子屏幕上播放着歌剧录像,还是梅老先生,他随口即说出“图兰朵”三个字。

 

 

跟随着导游阿乐的脚步,我们走过砖砌的大门,走进阿斯班多斯大剧场。在炎炎烈日下,阿乐给我们讲了一个神奇的故事。

 

(此图由AI制作)

故事发生在古罗马时期,当时掌管潘菲利亚(Pamphylia)地区的国王有一个女儿待宇闺中,国王要给她选一个诚心如意的丈夫,于是有一天国王昭告天下“谁能为我的女儿建造出最伟大的工程,我就把公主嫁给他。”当地有两个出色的建筑师,他们是亲兄弟,哥哥修建了一个大剧院,弟弟修建了一个引水渠(Aqueduct)。国王认为水渠更实用,它可以把泉水通过拱桥引入城中,就想把公主嫁给修建水渠的人;但公主喜欢艺术,在大剧场里,当国王的耳朵里听到话语时,却看不到人,原来建筑师在大剧院的中央远远地在对他说话,这种高超的技艺让国王叹为观止,也喜欢上了大剧院。可是他只有一个女儿,他就对两个建筑师说“我要兑现我的承诺,把我的女儿嫁个你们,可是我只有一个女儿,看来我只能把我的女儿一分两半,你们一人拿一半吧”。大剧院的建筑师哥哥不肯,他说我放弃,就让公主嫁给弟弟吧。其实,国王想听到的正是这样的话,他不仅看重才华,更看重人品。他最终把公主嫁给了哥哥。这个哥哥的才华把声学与建筑学完美地结合了起来,据说在安静的环境中,在舞台上丢一个硬币,那硬币落地的声音可以清晰地传到剧场的每一个角落。

阿斯班多斯大剧场保存地很好,阿乐说这是因为后来基督教的人使用过这里,后来还变成丝绸之路的驿站,再后来政府也特意管理和修缮,它就呈现出了如今的面貌,这个有这个有着1800年的历史剧场任然可以使用,事实上它是目前仅存的一座依然可以使用的古代大剧院。这个大剧院曾经可以容纳一万五千名观众,但现在只能容纳四千名观众了。

 

我艰难攀上一级级的台阶,走到了剧场的最高处,那里有环绕整个剧场的的回廊,回廊是回音拱頂结构。

 

从回廊开阔的正面面可以俯瞰整个剧场,回廊的背面有一个个洞穴,我从铁栏杆望进去,那里存放着座椅道具灯光等。

而最为震撼的是当我面朝下面的剧场时,略过阳光下闪着光发着热的观众席,对面的剧场显得略微渺小,但是舞台上摆放着谱架、指挥台和椅子。我拿出手机拍下了剧场的大半个场境。

 

 

 

 

我们的亲友团中有一个卢姐妹,她是个极为聪慧和细心的人,她对我说剧场舞台的上方有一座神像,和戏剧有关。我反反复复寻找,终于找到了那个神像。舞台北面的墙上有一个山花,神像就在山花里。

那是一座浮雕,千年的风雨已经让浮雕斑驳,只能微微看到中间有一个人形。

据反复考证,它极为可能是西方文化中的酒神狄奥尼索斯(Dionysus),他也是狂欢之神。他的两侧有两位女祭司或为酒神侍女迈那德斯(Maenads)。神狄奥尼索斯也是戏曲之神,所以也有人认为这两位女性并非特定神话人物,而是两种象征,左边代表悲剧(Tragoedia),右边代表戏剧(Cooedia)。因为她们出现在大剧场的舞台上方,我个人更倾向于她们象征着悲剧和喜剧。但是再进一步的考证说剧场最初的起源是对酒神的祭奠,如果是这样,那酒神旁边的两位就更可能是女祭司或酒神的侍女。如此来推测狄奥尼索斯最初是以酒神的面貌出现,人们在剧场里通过表演戏剧来祭奠酒神,他逐渐就有了第二个身份,就是戏剧之神,守护着戏剧和艺术,守护着阿斯班多斯剧场。 

2025年9月20日当晚在阿斯班多斯剧场就有“天鹅湖”的演出,可惜我们与之完美错过。生命,就是在一次次的成全和一次次的错过中流逝的,而且一次次的错过总是多余一次次的成全。成全是喜剧,错过是悲剧,不过有着戏剧之神的保佑,不管是喜剧还是悲剧,一幕幕的戏剧总会演下去。

(此图片由AI制作)

 

借助AI的力量,我重现了阿斯班多斯大剧场里酒神和他旁边的侍女的形象。图片中酒神披着长袍站立中央,身体微微前倾,神情平静而自信,展现出神性的威严;他面容端庄、略带微笑,呈悲天悯人之态;他右手握着一根缠绕植物纹的酒杖(thyrsus),那是酒神的象征。酒神左边的侍女略微抬头,目光注视着酒神,她的手势含蓄,似在聆听或等待神的指令。右边一侧的侍女身体稍微内收,神情平静,呈先着顺从与对酒神敬意的姿态。

 

酒有着近万年的历史,酒神狄奥尼索斯的神话体系可以追溯到大约公元千8世纪的古希腊时期,就是说伴随着酒的出现,就出现了酒神。酒,可以是庆典上的佳酿,让人愉悦,但也可以让人癫狂,如戏剧舞台上展现的一样。

戏剧是理性构成的台词与结构与情感爆发出的真相和呐喊的交融。舞台上的悲剧让我们体会命运的重量,舞台上的喜剧让我们笑看生命的荒诞,而保守戏剧的戏剧之神让我们在舞台上看到不可抗拒的命运和生命里的荒诞,最终让我们认识到生命本身也是一出戏,每个人都是人生舞台上的演员。

人啊,喝酒吧,古老的酒神看着呢;人啊,演吧,永恒的戏剧之神看着呢。

(卢梅、常冰和其他姐妹提供部分照片,感谢。)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