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看贴,见提到speech delay,low muscle tone,就有发言欲望,潜水习惯了,打字慢,更慢热,现在才举手发言,希望虎妈可以看见,也希望对遇到同样问题的父母有用。
我儿子有过speech delay。很幸运的是我们住麻州,有找了某年“波士顿最好的医生”的儿科医生。18个月检查被医生发现有问题,就开始了一连串的检查评估。EI评估在我家里,很快就说他脸颊肌肉weak,影响说话(真影响说话的肌肉就那么几块)。这个发现解释了我们当时发现没发现的其他问题:嘴巴合不拢,总爱嘟着,随时两道口水线,吃饭很挑。经她们提示讨论,确认他主要挑剔食物的texture,喜欢糊糊,可以handle松软或者crispy的食物,憎恨mixed texture。我们原以为主要因素的双语,在她们看来根本不是问题。她们说既然他双语都听得懂,就没糊涂。
开始speech therapy,一周一次,在家里。因为我每次在场,观摩,有时提问。Jasicca不但专业,而且nice耐心。平时我也用她教的一些技巧和儿子相对,所以他实际接受的治疗多得多。做了三个多月,没什么进展。Jasicca和我讨论后,向EI提请增加一周一次的oral therapy。第一个oral therapist Hanna很不专业,迟到取消预约总有借口,不久就跳槽了。要不是先认得Jasicca,弄不好我因为她把EI整个看低了。好在很快换成Karen。Karen是华裔,既是speech therapist也是oral therapist。几次后,Karen邀请Jasicca会诊,一起围着儿子看他对付各种食物,寻找结症所在,制定了分别的治疗方案。后来,Karen每次来主要就是教他吃东西,特别是训练他用后面的牙。之前,我都没注意到他只会用门牙。至今记得Karen花整整一个小时教他吃葡萄的情形(那天最后还是没学会),想起来就是满满的感动。
这些治疗师(我接触的EI成员都是女性)都有硕士学位,有的还是名校(Karen是哥大毕业,Jasicca后来又去了哥大深造)工资不高,如果不是真的喜欢孩子,做不下去的。Hanna最后一次来,很直率的告诉我去养老院帮助失去语音能力的老人复建比在EI挣的多。
双管齐下后两三个月吧,儿子开尊口了,一声‘骂’,可以是妈,也可以是more。正好我们那时回国探亲,叠声的称呼爷爷奶奶舅舅婆婆的,都能跟着说,还有拜拜,三个星期下来回来前有了完整的一句话:“妈妈抱抱xx宝宝。”
后续发展,语言上几乎一日千里。也许因为被专业人员训练出来的,他一开始说话口齿就非常清楚,不管中文还是英语。两岁半停了speech therapy,继续oral therapy。三岁测试不但不delay,超前了6个月到一年。脸颊muscle weak的其他“症状”又过了一两年才慢慢消失。如今三年级,Reading在level最高的班级,似乎好像还是明星学生。话很多,而且认识不认识的随时随地什么人都能搭上话。男孩女孩都愿意跟他玩。老师喜欢读他的作文,同学喜欢听他说笑话。so far,口头表达成为了他的利器,而不是障碍。有朋友还嘲笑我当年因他speech delay的各种担心焦虑。我跟着笑,心想没有当年,很可能就没有今天。
我们对自己英语不够自信,只敢教中文,不敢教他英语,小时候给他英文读书,等他自己能读了就管买英文书,给他读的改中文书。另外,我家没接cable。对电视时间的管理办法是,每天10分钟,或者攒到周末张碟,不论长短。儿子自己选择周末看电视。
其实,Speech delay解决后,没让我高兴几天,儿子身上又出现了新的问题。preschool老师发现他在social方面有些问题(Many thanks to Mrs.King!),那个夏天,我们开始见儿童心理学家。4岁时诊断为PDD-NOS。这回没有专业的Intervention,老妈发挥聪明才智,针对不同症状采取了一些措施,至少从表象上把一些问题杀灭在了早期。还有就是我们住学区排名中等的白区,学校在学业上要求不高,对学生的behavior要求很高,老师比较supportive,氛围温暖友好。
如今的儿子,如果我不说,没人会想到他有“黑历史”,但其实,一路小心翼翼看着他走过来的老妈知道,他其实还是有些weird的地方,比如说,有时他喜欢自言自语地“咀嚼反刍”自己说过的一个短句(很可能没有任何精彩之处),有时重复七八遍就够了,有时会持续好几分钟。在这里,他的这个毛病,除了老妈,好像都没有被人注意到。
去年夏天回国,老公一个老同学的儿子和他一样大。那个男孩可以说是我们在国内见到的最正常最阳光最礼貌的儿童了,妈妈是学教育的,家庭条件又好。两个男孩很快玩到一起,其实真正一起玩的时间也就两三个小时。但这个孩子很快就敏锐地发现了儿子上述那个毛病:“这话你刚说过,怎么还说啊?喂,一样的话你都说了八遍了,快说点别的吧。”我当时坐在边上看他们玩,记得儿子的“咀嚼”被打断愣了一下,有点hurt不高兴。好在那孩子没有任何恶意,又玩得兴头正好,见儿子不吱声,自己高高兴兴说起来,儿子也就跟着岔了过去。那一刻,我无比庆幸儿子在美国出生长大上学。
基于儿子身上发生的这一点小事,我对于虎妈决定带“有问题”的儿子回国,并且要送儿子去国内一流的精英幼儿园的勇气和决心,十分敬仰佩服。还是想提醒一句:做好心理准备,国内的孩子不是你在这里看见的孩子。
当年在EI,therapists就说therapy最好在家里做,只有在孩子最comfortable的环境里,治疗效果才最好。如果孩子不comfortable,把自己shut down,一切努力都是白费。
3小时才敲这么字,俺还是回去当潜水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