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气的小脚印

记下淘气成长的脚印,也录下自己心灵的历程。自娱自乐,博老公一笑,也希望淘气将来为了能读自己的故事努力学中文!
个人资料
正文

私高里遇到的富人富人穷人

(2020-09-17 12:59:18) 下一个

前一阵,看到子女坛又掀起了一场公校私校的大讨论,想起几年前觉得本镇公校限制了淘气的发展,纠结于搬家转学还是去私校,在子女坛考古,认真读了找到的几乎每一个帖子。沧海桑田,当初觉得发言最有启发和帮助的几位家长早已绝迹子女坛多年。从淘气入读私高,这个主题的讨论好像也是第二还是第三轮了,主题是而人非,经久不衰。

当前的情况下,学校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考验,一方面私校的性价比下降,另一方面好的私校对比公校的优势反而拉开更大的差距,也许有更多的在美普通家长在考虑私校。上学期末,一个私高联盟给家长的网络讲座上,某小藤AO主任就直言不讳地叫大家不要焦虑,你们失去了很多机会和资源,可更多的学生失去了更多,不遗余力在设法帮助你们的学校和老师使你们在竞争中更具优势。暑假里某升学机构的一场讲座,请到纽约一私高的招生主任,参加的国内家长问疫情下中国学生的录取机会是否会增加,毕竟学费高昂而中国家长愿意出钱,这主任毫不客气地说不会,他们的生源没受影响,事实上yield还比往年高了一点。

最近这场讨论,印象比较深的是关于好私高的有钱人家。不少人的说法和我们6年级申请有名的三所过程中的感受比较接近,也是我们感觉这三所对我们家不大合适的原因。这三家历史比较悠久,作风比较老派,虽然也有很多革新之举,总的来说还是比较端着的。一些传统,远看觉得不错,近查才发现不适合我家,缺乏衷心认同,申请过程我们也不够积极,也没被人家看中。不过这个过程是关键,让我们弄清了我们和淘气到底想要什么样的高中体验,也重新认识了他现在的学校。那之前,听说过这个学校却没放在心上。最终我们得到最好的结果,淘气如愿和喜欢的老师以及旧朋友上完初中,进入新学校认识了更多好老师好朋友。

了解这个高中的特点,觉得会有很大一大部分高知家长,但不觉得会有很多很有钱的家庭。事实上,淘气这个class的家长,教授好几个,非教职的博士还有两位数,有钱人也不少。学费近五万,去年捐款最多的25万以上,匿名,不说了,下一档10万以上,有两个淘气班上的女孩家庭。其中一个中国小留,妈妈陪读。这两个女孩成绩不算拔尖,平时也很低调。

欧裔家的妈妈欧洲口音比较重,参加学校义工活动很积极,不担任家长会职位也不爱出风头,host新生家长dinner,大额捐款家长dinner,和学生和家长都可以参加的节日party。我跟她说过一两次话,感觉不是很健谈的人,对她印象比较深的是感恩节在另一家的家长potluck,到结束的时间,别人都是收拾了自己的餐具,她安安静静地把主人家能收拾的餐具都冲洗干净落成一叠,主妇直接放进洗碗机就行了。我和主妇比较熟,当时正在厨房中岛的斜对面聊天,看得清楚,这大概就是中国老辈人赞赏的心中体贴眼里有活了。

去年school trip之前,某天她家女儿课间拉着淘气聊天,很自豪地说school trip的全钱是她自己挣的,还剩一点路上零花,完全不用家里赞助。淘气也是了解过高中打工的可能性的,知道找工不容易,问她做了什么工作。她说做tutor,tutor center是她自己一直用的那家,一开始是义工,就是看着小学生做功课,结果那里paid tutor突然不足,问她有没有兴趣辅导小孩,她就开始挣钱了。因为这次聊天,淘气就把他第一份工作的希望从超市换到了tutor,还是没能找到。

九年级开放日去做义工遇到了女孩的弟弟,他是唯一没有家长陪着的孩子,不由得多问了几句,看着很稳重大方,今年的新生。

host potluck这家的厨房中岛是我见过最大的,房子装修不豪华,很有格调很舒服的感觉,主妇说她不大会做饭。他们住的离我们比较近,她小儿子是淘气一起乘公交通学的伙伴,在学校里因为兴趣爱好不同交集倒是不多。入学前,她host了第一个new students party,当时印象很深的是她的院子,有网球场,半个标准篮球场,后院一个大坡下去就是一个大湖,坡上的草和植物都长的很好,她没请专业公司,都是自己干,说喜欢gardening,不觉得这活累。她家捐款比学费多。

淘气走的近的圈子都是STEM娃,有一两个华裔家里似乎挺有钱,家长的朋友圈能看出差别,孩子身上——至少淘气看不出来。不过他也知道同学中有些人家很有钱,是听其他人聊天透露出来的。比如,谁家住在城中出名贵的xx街,房子还很大,十几个房间。比如,谁谁以前一周零花钱有五百,最近家里给下调到了三百,他很生气。

淘气回来问我们家放他学校是不是穷的了,答案是不算,还属于拿不到资助的。不过,他学费不菲,还是税后的钱,交完学费剩下的就不宽裕了。淘气因此有了点罪恶感,另外他需要花钱的地方都要问问多少钱,不是很需要很感兴趣的干脆能省就省了,还很想打零工挣钱。借机引导他的消费观念,不要过于看重花钱,不要过于在乎价格,要看性价比,要看收益,消费可以省,有价值的投资不能随便砍。学费虽然贵,如果他能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使自己各方面尽可能成长,这些学费就花的有价值。

确认谁家穷可能比确认谁家有钱要难一点。去年开放日遇到的非裔妈妈是我遇到的唯一比较明显的低收入家庭,她儿子比淘气低一班,打扮说话都很得体,还是能感觉出来应该是没上过大学的,可能是单亲妈妈。她没有多说自己的情况,也不违言对学校和孩子的很多情况都不了解,说幸亏大儿子已经进大学,小儿子好学,又很信服哥哥,选学校做申请什么都是在哥哥的指导下完成的,说小儿子现在的学习条件比哥哥当初好多了,可以少走弯路。这话让我想起老妈讲古时说的,孩子多年龄差距大,身为教师的姥姥姥爷也就亲身教导了最大的两三个,下面的都交给了哥哥姐姐管,说前面的长直了,后面照样长,歪不了。兄弟姐妹不多,甚至独子家庭体验不到这个。

可能也是学校氛围的关系,有钱家里的穷人家里的,在淘气学校里感觉区别不大。就说捐款,学校更在乎的也是参与百分比,而不是个人捐款额,说如果能有90%家庭捐款,放在私校联盟里,绝对比捐款额达到多少多少更impressive,因为捐款的家庭多代表更多家长认同学校的理念和教育。还说,有一些经费来自于第三方的match,有些机构看到50%以上家庭认捐了,就会很痛快地match,并不在意总共捐了多少,捐款比例低的话,这种match就很难拿到。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