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只要看他一眼,就会留给你难以磨灭的印象,班·卡森医师就是这样子的人。头一次注意到他,是在一个基督教电视节目中,他应邀上台做见证。他那世界闻名的脑神经外科傲人资历,得到许多著名奖章,以及无数荣誉学位,固然令人印象深刻,再加上他是黑人,更显特别;然而,在这节目中,最令我难忘的,却是他那温和、充满善意的眼神。
在北美,黑人我可是看得不少,他们的眼神似乎总给人木木、冷漠、或是忧郁、有戒心的感觉,甚至有的人还会表达出一副高不可攀、歧视人的姿态。黑人歧视别的种族,没搞错吧?绝对没错,其实这种情况不仅发生在非裔民族当中,也发生在其他的族裔当中──说穿了,这是先下手为强;对有些人来说,歧视人也是保护自己不受歧视的方式之一。我总觉得不少北美非裔人种眼神所流露出的那份冰冷,是由於他们的生命承受著先祖们和自己所受的歧视、压迫所致。
然而,从班·卡森医师的眼神,你找不到一丝冷漠、也没有流露任何的自豪、或是专业人士常有的锐利,只是充满著笑意。那时的他,也只不过四十多岁。我心里想,难道他是出身於黑裔豪门之家,没有历经过任何人间沧桑,才会有今日他的这份平和与专业成就吗?一转念,忍不住拍一下脑袋,暗笑自己,在北美那麽多年,似乎从没听说过有甚麽黑人豪门之家的。不过,我想他至少也应该是出身於中产阶级的背景,要不然怎麽读得起长春藤名校的医学院呢?
他的那份平和在我的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许多年过去了,似乎没有淡去。直到去年底出门旅游,无意中在书房看到他写的两本书(注一、二),一口气读完,才晓得他所流露的温和善良,是其来有自的。
贫困的童年
一九五一年,卡森出生於密西根州底特律。母亲十三岁就嫁给卡森的父亲,当时他父亲廿八岁。许多年之後,母亲吐露自己当年早婚多半的因素是为了逃离生活中无助的景况,因为她一直寄人篱下,常常换寄养的家庭。听说她可能有廿三个兄弟姐妹,不过她只认识其中十三位。当她一遇见帅气且誓言旦旦的罗勃特·卡森,实在不想再继续过这种漂泊的日子,毫不考虑就嫁给他。 卡森的父亲一直坚持不肯有孩子,刚开始卡森的母亲也不以为意,但婚後五年,她开始想要有孩子。卡森的父亲好说歹说,连哄带骗,就是不要孩子。最後,还是熬不过他母亲的恳求,生了卡森和他哥哥两兄弟。 卡森的父亲每周都上台讲道,但不确定他是否有按牧;由於她的母亲童年时很少上教会,所以嫁了他父亲之後,就尽量向教会里的妇女们学习。但是,在她的眼中,信仰与生活似乎是脱节的;在她心中,丈夫超过了神的重要性,甚至丈夫可以说是她的神。卡森的父亲周间还在卡迪拉克车场工作,常常周六玩乐、开派对,醉酒到半夜,但是主日早晨照样爬起床,上台讲道。对她母亲而言,信仰似乎像是演一台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