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休憩栈

欢迎您来心灵休憩栈歇歇脚。
正文

寻求父爱

(2008-02-21 13:26:14) 下一个
        前些日子,听到收音机某电台主持人访问一位生育廿个儿女的母亲;他问,「你怎麽会生二十个孩子呢?」她的答案很有意思:「我丈夫是伐木工人,一年在山里工作十一个月,每年他回家的那个月就为去年让我怀孕生孩子道歉。就这样,我们生了二十个孩子!」听到这话的人,很难不为这二十个道歉之下的爱情结晶忍俊不笑。

缺席的父亲
        然而,这个故事要是听在理查·博拉舟(Richard Brochu)的耳里,铁定笑不出来。理查从小在加拿大魁北克省北部长大。他的父亲正是一位伐木工人,并且督管好几百名工人,必须十分辛勤地工作,才能养活十个孩子的家。理查至今仍记得儿时想与父亲在一起的那份深切渴望。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他的母亲竭尽全力养育每个孩子;然而,她万万没想到自己上幼稚园的儿子居然成为一个恋童癖手下的受害者。等到东窗事发时,木已成舟。
        理查的恶梦并非就此结束。十一岁那一年,他讲法语的家庭搬迁到说英语的省份;之後,他遭到严重的疏离和虐待。加拿大英法裔彼此歧视在他那个年代是很普遍的。十几年前,我与老板去加拿大魁北克省的蒙特利开会,我那金发碧眼的老板去小店买笔记本,就碰上这样的事。对方说,不说法语,不卖你!不过,我倒是没这个问题,黑头发黄皮肤,他们没指望我说法语。
        理查回忆儿时往事,「我们遇到令人无法置信的歧视。所有这些拒绝和仇恨的伤害超过我所能够忍受,我变得十分叛逆。」他又进一步分析自己:「可悲的是,我的叛逆促使我步入歧途,看色情书刊和影片、卖淫、杂交,最後这些恶行导致我陷入同性恋。我到处旅行,过著同性恋的生活,总是在寻找爱──父亲的爱!」
        理查有两位兄姐是基督徒,一直为他祈祷,深信神必动工。有一天,理查随意转台找节目看,转到了某个基督教节目,正在访问一位走出同性恋的人。这个人分享自己的经历,他容光焕发,整个人散发出一股无法言喻的平安。他表示自己透过神的儿子耶稣,找到天父的爱。他的故事深深触动理查的心,理查对自己说:「这正是我要的。我一点儿也不满足自己的生命现状。」於是,他当场跪下来,接受主耶稣基督为救主。
        信主之後,理查心中涌出一股强烈的渴望,想脱离同性恋的生活方式。然而没多久,他就发现事情没那麽简单。教会里有些人很难接受他同性恋的过去。他们的拒绝彷佛像一把刀,一刀一刀刺伤理查的心。他们的态度让他极想走回头路,至少待在同性恋圈子,没人会歧视他。
        幸好主在这个时候介入,带领他去一个周五聚会。在那里,他遇见了卓图牧师和师母。从他们的身上,他体验到爱、怜悯、恩典,并且看到天父的心。他们帮助理查从同性恋缠累中得释放,情感伤痛得医治,整个人得以建立。这不是一段易路,也不是一、两个月能达成的。然而,这段心灵重建的过程帮助理查过得胜的基督徒生活,并且为他未来的事奉奠定了基础。
        这是发生在十多年前的事。理查目前是宣教士,在海地和多明尼加事奉,专门从性交易中,拯救街头流浪儿,这份事工充满著危险性。海地的政治社会不安定、多明尼加的通货膨胀、社会问题、暴力、家庭问题、吸毒、卖淫、爱滋病等,是他天天必须面对的问题;不但如此,他所事奉的某些地区还是世界最危险的边境。
        因著他的事奉,当地许多人的生命一百八十度大转变∶信了主,脱离卖淫、酒精、毒品、巫术的捆绑。理查分享,「至终,所有事奉的成果都是涉及一个濒死的世界与耶稣基督和好;而这一切乃是透过分享『福音』,并且宣告天父的爱达成的。」
        也许你会说,理查的同性恋是特例,也许他是天生的。同性恋的成因其实很复杂,至今科学并无法证明同性恋是天生的;然而,不少研究结果达到共识,认为环境是造成同性恋的因素之一。同性恋者(尤其是男同性恋者)与父亲之间缺乏连结的关系,正是环境因素中首要的问题。

以表现优异换取父爱
        也许你会想,就算父子之间缺乏连结是促成同性恋的主因,同性恋毕竟是少数。你说的没错;不过,我们必须指出,尽管与父亲之间缺乏连结不见得会让人变成同性恋,但是绝对会影响儿女的人格发展与心灵健康。艾德·波力克(Ed Piorek)就是最好的例子。
        艾德生长於美国南加州,他的父亲就像一般的父亲,是位负责顾家的男人。不过,他从未向艾德说「我爱你!」我想这对我们中国人来说,不是甚麽罕见之事,尤其我们的上一辈,开口说爱本来就是难事一桩,只要养活一家大小、让孩子受好教育,就是尽了父亲的责任。然而,艾德心中燃烧著强烈的渴望,想得到父亲的爱。到了八、九岁左右,他开始努力赢得父亲的爱和肯定。他发现只要自己表现优异,比如:学业成绩好,父亲就会很高兴地嘉许他。
        由於父亲期望他成为一位专业职棒投手,他就努力往这个方面发展。要是他打了一场好球,表现优异,赛後父亲会带他去吃一客牛排,或是吃冰淇淋。可是,如果他输了重要的比赛,或是上场比赛表现差,父亲就会直接带他回家,对他大吼大叫,并且坚持要他练习,直到能够投出三好球为止。然後,他父亲会说,「要是你今天比赛时,能像这样把球投入捕手球套中,就对了!」
        对艾德来说,挨骂是家常便饭,但是偶尔一两次吃牛排、冰淇淋的滋味就够成为他努力的动力。然而,在这种背景成长的他,人格是扭曲的;他内心十分寂寞、虚空,充满被拒绝感,很怕失败再次受伤。
        长大後,他发现十分在乎自己的外在表现,总是拚命干活,为了博得他人的赞同与认可。才二十岁的他,整个人就「烧乾了」(burn out),对任何事都失去热情,惟有酗酒才可稍解他心中的苦痛。
        然後,母亲诊断出得了癌症,那年她才四十五岁,从获知罹癌到去世,不到两周的时间。这对他是一大打击。母亲葬礼那一天,他觉得自己根本活不下去,因为他意识到全世界惟一爱他的人死去了,自己也没有了盼望。他十分痛苦,躺在床上,想自杀。他的妻子无能为力地待在他的身旁,惟一能做的是──祈祷:「神啊,如果?真的存在,请帮助我们。」祷告完,有一份极大的平安临到,他们就睡著了。
        隔天早上起床,他们仍沉浸在那份平安中。一看日子,恰好是星期日,於是决定上附近一间教会去。敬拜开始,诗班献诗,他们一听到「耶稣」这名字,就晓得自己内心那份平安正是来自耶稣。艾德坐在头一排听道,全身无法控制地颤抖、哭泣。
        礼拜後,他们马上全人奉献给主耶稣。才三个月,教会就让他们带领中学团契。他们的事奉非常有果效。十年後,他成为一间规模不小教会的主任牧师,一周工作七天,服事十分成功。然而,他生命的问题并没有解决。他用尽己力事奉神,觉得天父就像自己生身父亲一样,倘若自己没有投出三好球,就得不到天父的爱。最後,他又「烧乾了」,没力气事奉。
        後来,他去参加温约翰(John Wimber)主办的「教会成长」特别聚会。可笑的是,就算人已经「烧乾了」,他还想著该怎样让自己的教会增长。他听温约翰说,他常为「烧乾了」的牧师按手祷告,让他们圣灵充满,得到能力。他想这铁是解决之道;於是,会後赶紧找温约翰为自己按手祷告。他的确得到圣灵充满,并且开始医病、赶鬼。
        但是,他生命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他为人医病、赶鬼,非赢不可,尤其为人赶鬼时,他可以耗上一晚的时间,整夜不睡,非把鬼赶走不可。这全是内心那股害怕失败的惧怕驱策他这样做的。
        所幸的是,温约翰十分仁慈,整个人散发出慈父的爱。从温约翰的身上,他渐渐地看到天父。温约翰常常带著他一起旅行布道。温约翰每当碰到难缠的病症时,格外喜欢当众叫他出来,做示范,让大家看到医治是人人可行的,不需要靠温约翰。这是温约翰带领门徒训练的方式。
        艾德的反应总是一喜一忧;喜的是得到认可和表彰,忧的是万一病人不得医治,大家会拒绝他,尤其担心温约翰会拒绝他。跟著温约翰一起事奉,这份怕失败、怕被拒绝的恐慌愈来愈严重。他看了不少基督徒心理学的书籍,晓得自己没有安全感的问题,主要是出在自己与父亲的关系,以及与天父的关系。但是,他也不晓得该怎麽办,只能常常祷告念著:「天父,我晓得?爱我,因为圣经是这样说的。」
        有一次,他又跟著温约翰外出旅行布道。第一天聚会之後,他待在旅馆房间与温约翰一起吃汉堡。能与温约翰共餐,令他心满意足。突然,温约翰接了一通电话,转头告诉他:「艾迪,加州教会出了事,我必须立即回去处理。接下来几天的聚会就交给你了。你对教材是一清二楚的。」
    艾德的心突然抽紧,原本津津有味的汉堡,却一口再也咽不下。
        他一夜无眠。晨起,看看钟,还有些时间,心想何不去「佳骨肌」(Jacuzzi,按摩池)泡泡,也许能松弛紧张的情绪。
        他躺在池子里,仰望蔚蓝的天空,不晓得待了多久。拿起表,看看时间,八点了。就在此时,一架飞机从天空飞过,他意识到温约翰已经离开,也许坐的正是那一架飞机。他整个人突然惊慌起来,胃上下翻腾;於是他又开口念出自己那一再重复的祈祷:「天父,我晓得?爱我,因为圣经是这样说的。」
        就在这一刻,他感受到一股浓浓的爱意环绕他,那份爱是何等地深厚,他似乎听到天父轻声喊著他:「艾迪!」他心里泛起一股甜甜的滋味,因为很少人叫他艾迪,只有几位最亲密的亲友才这样子叫他。接著,他又感受到天父对他说:「艾迪!我爱你,在我的眼中,你永远不是失败的。」
        艾德在「佳骨肌」池畔大声哭泣,彷佛要把一生所受的委屈、被拒绝、寂寞都发 掉。他不晓得自己究竟哭了多久,但是所有的被拒绝、寂寞都在哭泣中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最後,他仰天大笑,足足笑了廿分钟。
        那一天的体验改变了他的一生。二十多年来,他的事工主要就是帮助其他人体会天父的爱。他不再需要用事奉的成果来证明自己值得爱,也不再需要用事奉的成果来取得天父的赞许。
        艾德的例子绝对不是特例。艾德并不是惟一我所知道,因为要讨神欢喜而「烧乾了」的牧师。他也不是惟一我所认识,因为怕失败、被拒绝而驱策自己事业有成的人。然而,未曾领受天父的爱正是不少人受驱策、拼命「抓取」的原因所在。
※           ※           ※
        我相信人天生受造时内心有个地方,只有天父的爱才能满足,惟有与天父连结,心才得安息。尽管与父亲之间不良互动关系或是根本没有任何关系,往往会阻挡我们正确体认天父的爱,但天父的爱足以医治我们生命中父爱的缺乏,以及从父亲来的伤害。不但如此,还会有非属世的平安、满足、与自由会伴随著天父的爱临到我们;我们毋需再拚命达到某些目标来肯定自己的价值;生命中没安全感、争竞、骄傲、嫉妒、论断等这些扰人恶习的锁链也会从而断开,并且乐意成全他人走入神的计划,心中真正拥有神的国度。
(已经刊登於《喜阅报》2007年)

向好书谘询:
☆《爸爸我爱你》,作者:金成默,译者:王桂珠,道声出版社。
☆《与父母促膝谈》,作者:詹姆斯·杜布森和雪莉·杜布森,译者:岳景梅,基石出版社。
☆《浪子回头──一个归家的故事》(The Return of the Prodigal Son),作者:卢云(Henri J. M. Nouwen) 著,译者∶ 徐成德译,校园书房出版社。
☆《活出有爱的生命──俗世中的灵性生活》(Life of the Beloved),作者:卢云(Henri J. M. Nouwen) ,基道出版社。
☆《阿爸的孩子》(Abba's Child),作者:曼宁(Brennan Manning),译者∶彭信之;橄榄基金会。
☆《温柔的智慧》(The Wisdom of Tenderness),作者∶ 曼宁(Brennan Manning);译者∶沈眉绮;校园书房出版社。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