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1)
2024 (1)
前几天,在坛子上贴了张女儿的水彩画(不好意思,还有我自己凑热闹的),接着看到网友‘依然永远’女儿的画,又看到有些关于让孩子学绘画的讨论,也想瞎侃侃我的想法。
和‘依然永远’的情况差不多,我女儿今年十一岁,没正经拜师学过画画,现在,虽然她的画算不上多好,但她喜欢,对绘画也很有感觉。
看到楼下一位评论说:是不是让孩子10岁学画画好?不知道这是调侃还是认真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我还真觉得这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想法,只想和众多的妈妈(可能也有部分爸爸)分享和探讨。
做过父母的人都会记得,在孩子的婴儿时期,每天都可以从孩子身上发现令人惊奇的东西,而在孩子儿童时期,成长过程中,则无不认为自己的孩子有某方面的天赋,于是孩子很小就让其学琴、学画、学芭蕾、学游泳、学足球……,这些本无可非议,但不一定所有的教育都适合所有的孩子。我觉得,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才,但有时父母的拔苗助长可能抑制甚至扼杀了孩子的天性。
说远了,说说我女儿画画的事吧。
女儿很小的时候,好像并没有显露艺术方面的才能,记得在幼儿园时,她因画画比别人都不好而大哭。发现女儿喜好描描、画画,大概是在她五、六岁的时候,但那时我忙于生存,并没想到给她找老师什么的。大约三年前,看到她越画越好,便想:再苦不能苦了孩子嘛,便东找西找,在距我很远的华人集中的地方,找到一个小有名气的绘画班。我还记得第一次进那个画室时的感觉:教室中央放着若干看起来那么专业的画架,一些空隙处摆着石膏像;墙上贴着老师和学生们的作品,有素描、静物写生、水彩——,当时我就想:这下子我女儿离一个画家可不远了。
谁知,女儿去了一次,回来就噘嘴,说是一点不喜欢这个画画班,一堂课老师就让她临摹一张简单的画,但要每个线条,每个尺寸都和那张图一模一样。我想这也没什么不对的,我们从小不都是接受这样的教育吗?所谓基础是最重要的,所谓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估计那些画院的学生,甚至那些大师都是这么过来的。
虽说这样想,但下一次去画画班,心里的崇敬感就少了一点,看着墙上的画,觉着虽然个个笔法成熟,却似乎少了些灵气,再看班里那个一丝不苟的四、五岁的男孩,在老师的指导下,画出了很多成人都画不出的图画,熟练是熟练,却没有一点孩子的稚气,心里总感到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第二次从画画班回来,女儿和我说:“妈妈,如果你再让我去画画班,我会连画画都不喜欢了。”
女儿的话让我震惊:送她去学画画是为了让她的潜质更好地得以发展,并从中得到快乐,如果事与愿违,为什么还要强迫她去呢?从此,从师学画便告一段落。
话又说回来,不去画画班,不等于就不能为孩子做些什么。有时候,发自内心的欣赏、一些新奇的小主意都会有很好的效果。
女儿刚上小学时,我很忙,每天回家很晚,她自己觉得很无聊,我就去图书馆借一些儿童读物给她,她可以边读边照着画,周末我们一起看她的‘作品’:“嘿,这张好,我喜欢它的色彩。”“这个小姑娘的鼻子怎么是歪的呀?”“这是个小狗还是大熊啊?”两个人笑作一团。
我也鼓励她搞一些‘创作’,画一个小故事,我再给她配上文字,装订起来。
女儿越来越喜欢画画,对自己的能力也更加自信,渐渐地,她自己就开始放弃儿童画,开始追求更像、更美、布局更好、色彩更协调了。但这是她自己的转变,也就显得更自然一些。
在此期间,她参加过几次当地的类似Art Camp的活动。大家都知道洋人办的那些东西:孩子们玩玩乐乐,fun倒是fun了,但就好像交钱给孩子day care一样。不过回想起来,女儿还是从中受益不浅。因为在自己画画的过程中,她发现了问题,也捉摸过,所以老师的蜻蜓点水的理论,就会给她很大的启发,她就会应用上去。
除了画画外,在艺术方面,女儿喜欢很多东西,像摄影、手工、剪纸、绣花……,我也给她一定的空间,如允许她在墙上作画,给顶灯加个装饰,钩个盘子垫什么的。
说一句患得失的话,这些综合的艺术能力可以使孩子得到更多的收益:给Project来一个别致的封面,给朋友画一张新颖的生日卡,做一个人人都觉得‘酷’的Poster,给学校征集的刊物封面投稿……。
现在,女儿大些了,领悟力强了,自我意识也强了,我又给她找了个老师,去了两次了,女儿和我的意见都是三、四个星期去一次就够了。
我觉得在儿童画期间,孩子并不需要太多的技巧,多鼓励孩子、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对形状、色彩的感受力、让孩子有兴趣,这才是最重要的。(不过这里有一个前提:我和女儿自己都没有让她成为画家的愿望。)
把孩子交给老师,是父母能做的最简单的,而又最能体现出责任心的事,但不一定是最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