孺子和牛

一块孺子和牛共同耕耘的处女地
个人资料
孺子和牛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文革.童年 (13)---家庭大战

(2008-06-27 18:41:38) 下一个

  如果说文化大革命开始于文化界,初期主要参与者是大,中学校的学生的话,到1967年,运动已经转向全社会,深入到工厂,农村,深入到社会的每个角落甚至家庭。斗争对象也从本单位的走资派和黑帮扩展到了市、省, 直至中央。于是,校领导被揪斗了,市领导被揪斗了,省领导被揪斗了……,各级政府基本瘫痪。全国也掀起了‘打倒刘、邓、陶,揪出全国最大的走资派’的高潮。

 

  各个高校的派性争执更为激烈并完全就社会化了。整个社会形成了几大对立派。各派别不仅有严密的组织系统,有自己的地盘儿,还有了一定的装备,如有线广播、车辆等。

 

  我们所在的城市有两个主要派别:‘红卫兵总部’和‘巴黎公社。两大派系的争执通过游行、广播、撒传单深入到每一个人。

 

  这时,我们小孩的娱乐又有了新的内容:上街看游行和抢传单。游行有很多种,有些是游斗游行,让斗争对象站在大卡车上,脖子上挂着大牌子,牌子上写着名字如:“走资派XXX”,“反动学术权威XXX”。组织者通过高音喇叭宣布被斗者罪状。有些是宣传性游行,游行者开着宣传车,打着大字横幅,边走边宣传他们的观点。还有一些是示威游行,在某次争执中,一派打伤或打死了另一派的人,另一派便抬着伤者或死者游行示威、控诉。这种游行是最为悲壮的,广播里播着哀乐,人们呼喊着:血债要用血来还。游行的同时,总有人散发油印在红红绿绿的纸上的传单。我们小孩常常跟着游行队伍后面抢传单,并比赛看谁抢得多。

 

  还有一次,我看到了飞机撒传单,那是很壮观的:一架小型飞机低低地、缓缓地在我们宿舍区上空飞过,同时红的、黄的、绿的,各种颜色的纸片向天女散花一样地飘下来。我们都看傻了,甚至忘记去抢那些传单。

 

  像以前看宣传队演出一样,每次听到高音喇叭在街上响,我就坐不住,急着出去抢传单。所不同的是,这一次姥姥并不反对我上街,因为她也需要这些传单,姥姥也有了派性,姥姥也有了‘观点’!

 

  不仅是姥姥。家里的其他人,乃至我认识的每一个人,上至七、八十岁的老爷爷、老奶奶,下至像我这样十来岁的孩子,每个人都有了‘观点’!邻里之间见面打招呼不再说“你吃了吗?”,而是问“你是什么观点?”。

 

  观点不同于组织,观点是倾向性,是你拥护哪一个派别。参加组织的的人数毕竟有限,但观点却是人人都有的。这样,社会上的派性分歧便通过‘观点’延伸到了每一个家庭。

 

  家里也分成了两大阵营:姥爷和七姨是‘总部’观点,姥姥、小姨、小舅属于‘公社’观点。

 

  以前,在饭桌上,姥爷总是喜欢讲一些历史故事或典故。所以,在我没到四岁的时候,就能娓娓地讲述孔融四岁能让梨的故事,但现在,话题却完全改变了。经常,姥爷和姥姥为着‘观点’的事情争得面红耳赤:

 

  “看到今天的传单了没有?昨天‘公社’派又有两个人被打伤了,这简直是挑衅行为”。

 

  “那不是事实真相,是诬蔑。再说,如果‘公社’不去攻击‘总部’,怎么会发生冲突呢?这是正当防卫”。

 

  有时吵急了,姥姥便‘罢工’了。姥姥说:“我不做饭了,你们去你们的‘总部’去吃吧。”

 

  持不同观点的七姨和小姨更是时时处在弩张剑拔的状态。记得有一次,七姨和小姨正在糊窗户缝,(注:由于东北冬天冷,每家在入冬之前都用报纸将窗户的缝隙贴上)她们两人辩论起来,继而争吵以至动手。待我去看热闹的时候,小姨已将浆糊甩了七姨一脸,七姨亦将报纸条贴在了小姨身上。

 

  这种争吵并不只是发生在姥姥家,如果你去邻居家,或走在大街上,无不听到辩论声和争吵声,仿佛整个社会都变成了一个斗争的大战场,派性已将几乎所有的家庭搅得鸡犬不宁,夫妻失和,兄弟反目,乃至离婚,脱离父子关系,都不是什么新鲜事。

 

  我至今也无法想清楚,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得全社会都如此狂热起来,以至于像姥爷这样的知识分子和姥姥这样的家庭妇女都自觉地,全心地投入进去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孺子和牛 回复 悄悄话 谢谢。曾有一个年轻的朋友问我:六四是文革吗?
为人父 回复 悄悄话 非常真实的回忆,与我小时候经历的差不多。谢谢你写出那段历史,现在的年青人没几个知道那时的事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