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情非得已(21)

(2011-03-14 13:19:57) 下一个

(三十七)

梦迪虽说是一名基督徒,但读《圣经》的时间很少,做不到虔诚。每个周五的晚上,将孩子带到教会,礼拜日参加主日学。她对西方人的文化和信仰,怀着好学的心情,走进教堂。有一次,他们小组查经,就讲到夫妻关系的问题。她提出了对于分居的困扰,小组人员的意见是一致的,查证《圣经》中的文字:

旧约圣经《传道书》中有许多关于人生的教诲。其中九章9节说:在你一生虚空的年日,就是神赐你在日光之下虚空的年日,当同你所爱的妻,快活度日,因为那是你生前,在日光之下劳碌的事上所得的分。

新约圣经《哥林多前书》75节更加明确地指出:夫妻不可彼此亏负,除非两厢情愿,暂时分房,为要专心祷告方可;以后仍要同房,免得撒旦趁着你们情不自禁,引诱你们。

由此可见,在受基督文化熏陶的西方人看来,两情若是久长时,就应该朝朝暮暮。夫妻为了功名利禄而两地分居,不免彼此亏负,孩子受累,甚至有可能让魔鬼钻了空子,使一方或双方受到引诱。

有一次,庆军回美国,梦迪将此经文,拿出来跟老公商谈。老公一句话就给她堵回去了,“要怪,只能怪你的祖国不完美。”

这个人真是出尔反尔,当初,你不是爱国吗?听从心底的召唤,回去了。现在,你又说祖国这不好,那不好,什么食品安全问题呀, 假酒假烟假奶粉呀,中国盗贼多如牛毛呀。叫他回美国来,他又不回。

梦迪对庆军的心理,渐渐变得琢磨不定。

 

 

梦迪的一位白人同事知道她的这种婚姻状态,很费解地说:工作是为了生活,生活不是为了工作。西方人,除非他们不结婚,一旦成家,就基本上过的是老婆孩子热炕头的传统家庭生活。是的,他们的家庭观跟中国人不一样。他们不会忍受夫妻长期分居状态。对于他们来说,不可思议。

梦迪是回不去的,她有工作在美国,大女儿哀求她不要回中国,小的一听要回中国,就叫:“妈妈,我不要回中国。我不喜欢中国。”,两个孩子对中国的印象,确实不好。
特别是大女儿的反应,很强烈。一提回国,她就气上几天,不跟你讲话,或故意跟你作对。有一次,梦迪还发现女儿在床上大哭,哭得梦迪心都碎了。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孩子他们在美国受多年的教育,回中国上学,如果不读国际学校,中文程度根本跟不上,读公立学校也是不现实的。庆军的收入,难以支付俩个孩子在中国一流城市,上国际学校的学费。

当初,庆军作回国创业的决定,凭着一腔热血,看到海龟辉煌的一面。再加国内朋友的鼓动。当初说好,庆军负责国外业务,大部分时间留在美国国内。当初作决定的时候,根本没有考虑全家一起回国。

公司业务蓬勃发展,庆军变成了满世界地飞来飞去,居无定所。象这种情况,他俩都没有预见性。

眼看着家庭变成了这个局面,梦迪很烦恼,曾经三番五次地叫庆军回美找工作,不求高职位,一般的工作就行了,只要求一家人在一起。

中国有句俗语: 家有黄金万两,不过一日三餐; 家有良田万顷,不过睡三尺宽的床。一个人拥有再多的财富,其个人消费也不过如此。

够孩子上学,吃饭穿衣,不求大富大贵,只求夫妻相亲相爱,家庭和睦,健康平安。这是绝大多数女人对生活的要求。

女人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女人,真是头发长,见识短呀。这哪里是男人所要的生活呢?他们要事业、要金钱、地位、要满足感。一生的功名利禄,是男人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也许是男人活在世上的使命吧。

(三十八)

有一次,梦迪笑着跟庆军说:“老公,象我们这样长期分居,天南海北。谁也管不了谁,哪一天,我对你说:‘老公,你太辛苦了,在广州好好休息吧,别回来了。’那就是我移情别恋的暗号。你对我说:‘春节,我还要出差,回不来了。’这就算你的暗号了。彼此都不要耽误对方。”

庆军笑着回答:“瞎扯什么?这种事是不会发生的。”还引用古典诗词“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来安慰梦迪。

梦迪直摇头,对老公说:“这样长期下去,我们都会受不了的。不是我拖你后腿,你想一想孩子,孩子的成长过程就那么长,如果象你这样,左三年,右三年,我们还能有多少年?”

庆军沉默不语,他的内心也非常纠结。放弃事业,回到美国过平静的家庭生活,听上去,很伟大。做起来,确实很难。如果如此,那何必当初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