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伟大的民间文学

(2014-11-23 23:12:39) 下一个


红楼梦写的是贵族,捧红它的却是民间,倒不是因为其中有多少贵族的生活细节满足了平民偷窥的兴趣,如果就这一点,看一两遍就够了,让人回头来几遍几十遍地看,我以为,恰恰是它其中鲜活的民间精神得到了贵族训练出来的文笔的发扬光大。如此完美的结合,如宝石炼成一般稀有。有人说,人民永远走在政客的前面。这符合一个规律,一种精神或者一群人上升到一定程度就离开根基和土壤太远,就会僵化落伍,而人民这个庞大的群体,可以再接再厉地孕育出新的精神和贵族。曹雪芹必须降到民间接触到人群和土壤,才能被再次造就为真正的贵族。

有时我想,曹雪芹的人生,抄了家,看到世间万象之后,在贫穷里写书,与不抄家,继续在宝玉所抵抗的官场文化里不得已而为之,哪一个更销魂?我曾为他人生落差之大心痛,因为崇拜他,可是落难给了他书写的自由和素材,他在书写中得到的人生,或许比在豪门官场里更辉煌。曹雪芹生前红楼梦已经传抄于世,可以说知音遍天下。可以靠一笔一划手抄传送的文学发展到如此深入人心,曹公也应该有感于心。好像我们如今坐在电脑前,把一腔无法在高朋满座时流露的情愫细密地写下来贴在网上,并不求成名成家,只求能头脑清楚地遣词造句写下来,有人解读,有人感叹,甚至有人指责,就完了我们书写的愿望。曹公如果能上网,一定点击过亿。

红楼梦的传抄与当今的网络都是草根文化的胜利,没有谁批示宣传,靠着民众的痴迷,热爱传扬。这种由下而上的精神与文化的传播势不可挡,乃是真正的民主,对精英最实际的选择。就是花的时间长了一点,曹雪芹于贫困中死去之后多年才坐实了文学界的第一把交椅。但是,这把交椅坐不坐,对于看透了人世不过好了二字的曹雪芹,真的那么重要吗?在民间,人家用毛笔把他几百万字的书抄了出来,比什么精英教授给个文学大师的称号更货真价实吧。以宝玉的性格,那么鄙视虚的俗的礼教套话,一定只会为抄书的人移情。曹雪芹要是向学术权威低头受封,那真是抬举了那帮人。当时的粉丝们要是能凑钱为曹雪芹买酒喝才是真正贴心了。

我说的民间文化就是普通人的懒懒散散,缺少鸿鹄之志,庸庸碌碌一生,只求情深意重,死了并不要人封他重如泰山。中国的民间文化其实很有意思,小民并非一味臣服,颇有自己的风格,比如那俗语,“宁羡鸳鸯不羡仙”,表达了对俗世生活的重视,不考虑几千年的造化,只过好今生。这可能被精英批短见,却最实际,特别是现在科学解构了我们的哲学观,人活着并没有什么意义,我更加佩服人民一贯以来的智慧,哪里有什么高大上?

可精英文化从来不谈怎么好好生活,对一味好好生活的人生观反加以鄙视,非要抬出那些死人来教育后生们要怎么去死,死得所以。实际上,精英又是最贪婪无耻,好大喜功的。当年韩信落难,受漂母赐饭才得以存活,于是口口声声许诺将来他发达时必还以重谢,大概就是金银之类了,结果漂母大骂,我给你一口饭是看你快饿死了,可怜,谁指望什么重谢?她觉得她被韩信将来必要称王称霸的野心连带侮辱了。这才是人间最可贵的精神,却没有编到孩子的故事里,反而把那个处心积虑得到兵书的张良拾鞋大讲特讲,不过要培养人去钻营,成为精英罢了。

曹雪芹看透了精英文化的虚伪,所以他的宝玉不肯读冬烘的正经书,只要女孩子们陪着他好好地生活,死时再由她们的泪水送他去雅雀不到之地,化成一股青烟飘散。这跟民间的人生观完全统一。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马上续残梦 回复 悄悄话 好文!欣赏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