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八一厂挣钱发薪抢拍《哥俩好》
我回到八一厂,距离1962年过年只有一个多月了。厂长陈播对我说: “快过年了,厂里计算了一下,明年要等到电影《东进序曲》发行后才能有钱发薪金。可《东进序曲》要到明年4月才能完成后期制作,明年3月厂里就发不出薪金了。你是快手,希望你找一个容易拍摄的本子,明年3月拍出来。”
八一电影制片厂按企业管理,要自己挣钱养活自己。可是四五个月就拿出一个电影拷贝,玄!不要说没有本子,就是有本子,也从来没有过,我拍故事片算快的,也需要七八个月。可厂长已经说了,再困难也要完成这个任务,要不全厂人就饿肚子了。拍个什么能又快又好呢?徐一亢(八一厂编辑部编辑)对我说:“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正在公演轻喜剧《我是一个兵》。”我顿时来了兴趣。这个题材对下连当兵刚回来的我来说,真是撞到“枪口”上了。我一向强调生活,从来不愿意拍没有生活的影片。我刚从连队回来,所有的战士生活就像喷泉一样往外涌,《我是一个兵》,不错不错,太不错了!我非常高兴,立即向厂里汇报。厂党委决定由我和冯毅夫(导演)、李俊(导演)一起去南京,并授权给我们,看后不必向厂里汇报,你们觉得可以就拍板。
1962年电影《哥俩好》剧照,主演张良
轻喜剧《我是一个兵》故事梗概是这样的:双胞胎陈大虎、陈二虎同时入伍到一个连队,大虎老实稳重,二虎调皮任性,哥俩都想练好本领,立功当英雄。由于相貌一样,闹出不少笑话。以后二虎在大家帮助下,改正了缺点,和大虎一样成了五好战士。
电影《哥俩好》剧照
我们三个人一致认为,《我是一个兵》不错,样式也新,是一个富有教育意义和艺术感染力的优秀作品,肯定能拍成一部好电影。于是定下来,编剧所云平、白文,由我执导。
虽然时间紧,我还是想出新,想出了一人演两人的点子。20世纪30年代我看过女明星胡蝶主演的《姐妹花》,姐姐是女佣人,妹妹是姨太太。解放后只有越剧《追鱼》是一个演员演两个角色,电影中还没有。因为那时电影技术还不行,如果一人演的两人坐在桌子边对话,中间有一道明显的线。为了让大虎二虎天衣无缝地出现在同一个画面中,我动了一番脑筋,结果大获成功。之后我拍《野火春风斗古城》,让王晓棠出演金环、银环姐妹俩,也同样大获成功。
这里还要说一说选演员。选对了主要演员,电影就成功了一半,尤其是《哥俩好》这个喜剧电影。我看了几个演员,感觉他们都不具备喜剧素质。正发愁,我在路上遇到刚调进八一厂演员剧团的张良。张良扮演过的董存瑞等人物有一定的喜剧素质,于是我确定由他分饰大虎、二虎两个角色。1963年张良因主演《哥俩好》获得第二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
在筹备《哥俩好》时,有人提醒我,用喜剧反映部队生活容易引起非议,前几年兄弟电影厂的几部喜剧片都挨了批。我是一个老“运动员”,自然很紧张。为避免麻烦,正式开拍前,我把我写的导演脚本改成舞台演出本,经短期排练后在北京公演,获得不错的反响,我这才放了心。
此时北京是冬天,《哥俩好》的外景地选在昆明。开拍还不到四分之一,厂长陈播就坐飞机来了,说原定3月完成拍摄不行,必须再提早到2月底前完成,否则厂里就揭不开锅了。本来给的拍摄时间就短,我们已经快马加鞭了,现在又要提前一个月,我只能把牌摊给大家,让制片主任向摄制组全体人员交底。张良、王心刚、张勇手等主要演员一致表态没问题,加班加点,我们终于如期交卷。谁知到了文化大革命,竟说我跑到那么远的昆明“游山玩水”“吃喝玩乐”去了。
八一厂被江青讲话“烧”开了锅
1965年12月12日,中央军委决定,将八一电影制片厂重新列为军队编制序列,定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电影制片局,不再实行企业化管理,编制员额1300人。影片字幕仍沿用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厂标。
1966年2月2日,江青在上海召开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座谈会前,与会的刘志坚(总政治部副主任)、谢镗忠(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李曼村(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陈亚丁(总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都不知道座谈的内容。他们陪江青看了30多部电影、3场戏,主要是江青一言堂。刘志坚为向总政治部党委汇报,起草了汇报提纲。江青看后不满意,经陈伯达、张春桥、陈亚丁重新加工后,毛泽东又三次修改。除在标题加上“林彪委托”的字样外,还加了“被一条与毛主席思想相对立的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黑线专了我们的政”等耸人听闻的话语,由此形成著名的《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
这时,我在广东汕头拍完《南海长城》的外景,带摄制组返回北京。厂部通知我,带全部外景样片到上海。我到了上海,才知道江青正在召集座谈会。2月5日,江青看了我导演的《南海长城》外景片。2月11日,江青召见陈亚丁、我和摄影李文化。她说:“八一厂是军队的厂,是马列主义武装起来的厂,不容易,可反映出来的老是对立的,……实际上是叫人牵着鼻子走。” “首先要整顿队伍,否则搞不出好作品。八一厂领导要改组……”从江青的话中,可以听出她对八一厂拍的电影很不满意。
3月30日,中央军委批准江青的《纪要》,4月10日,中共中央批发。江青的《纪要》首先拿八一厂开刀,说电影《抓壮丁》是大毒草,要求军队采取10条措施,整顿军队文艺工作。其中第5条措施是整顿总政治部电影制片局(八一厂),配好领导班子,加强政治思想工作,清理、整顿创作队伍。
在中央军委批准江青的《纪要》前,总政治部机关党委就采取了行动,成立电影制片局工作队党委,书记张少庭(总政治部电影制片局局长),副书记宋尚戟(总政治部电影制片局政治委员)、那狄(总政治部电影制片局副局长),组员钟寰、支水山、宫洁民。3月14日,谢镗忠率总政治部工作队进驻八一厂,任务是帮助八一厂整顿,配备领导班子。
6月14日,为贯彻全军创作工作会议的精神,八一厂召开党委扩大会议。全厂开展“四大”(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批判八一厂所谓“文艺黑线”和“黑线人物”,厂长陈播,导演冯毅夫、我、王冰、张加毅等,著名电影演员王晓棠、张良等都被揪了出来,八一厂陷入瘫痪状态。12月,进驻八一厂的总政治部工作队撤销,张少庭改任八一厂厂长,宋尚戟、那狄改任副政委,钟寰改任行政处长,宫洁民改任演员剧团团长。
1967年1月,江青接见包括八一厂在内的电影界群众组织代表时,说“陈播这个人很坏……”八一厂顿时被江青的讲话“烧”开了锅,一个晚上,全厂就糊满了大字报,领导班子几乎都成了走资派。1月9日,部队院校的造反派冲击八一厂,批斗八一厂中层以上干部和艺术骨干。造反派说“你们艺术家走了,照样拍片”,要把八一厂这潭“死水”抽干淘尽,把我们这些“王八”打捞出来,重建一个新八一厂。八一厂文化大革命始终有两句口号:“打倒走资派陈(播)张(景华)胡(介民)夏(川)”,“打倒黑线人物陈(播)冯(毅夫)严(寄洲)王(冰)张(加毅)”。文化大革命后有人开玩笑:“陈冯严王张,比王张江姚顺口,没混个全国有名,也是全厂有名。”
菲尔好。八一厂的导演,文革中被整得七昏八素的。
是的。我也记得当年看哥俩好,听人讲张良是右派。还想不通:怎么解放军也有右派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