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爪莲

人生在世,以诚相待足矣。 我对人生充满希望,但随遇而安
个人资料
绿珊瑚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于向真:《人物小传》 长命百岁的姥姥和姥爷 (二)

(2025-08-19 06:35:25) 下一个

姥爷起伏跌宕的人生

我姥爷名叫理至善,家谱记载:李寒石是明末崇祯帝被倚重的一位大臣,明朝覆灭李寒石离京回原籍西华县,“因不愿与反贼李自成同姓,改姓为理”,西华县至今依然是理姓聚居之地,据说理家后人也逐渐散落到广西、福建和台湾等地,但祖先同为明末的理寒石。前面说过,姥姥姥爷晚年时,有出差机会我就去郑州,曾特意买过一个小巧的录音笔,我能如实写出姥姥姥爷的经历,多亏当年有支录音笔,李寒石改姓理,录音笔中也有记载。

理至善幼年读私塾,16岁到开封市考上河南省立一中,时受到北大毕业该校任教的中共党员潘老师的器重潘老师创办了一中校刊《火信》,创刊号收录了理至善的作文“老兵”,1927年被秘密发展为两名中学生党员中的人。不久后潘老师在教师宿舍被捕就义被捕前国民党兵砸门时潘老师托举正在他家的学生党员跳窗报信嘱咐至善赶快跑”,姥爷连夜逃家乡。1931年3月8日我妈妈出生时,姥爷在县中学当教师

1937年我姥爷弃文从武,聚集起一支抗日队伍,姥爷说“当时抗日热情高涨,很快聚集起200多人马,附近县乡年轻人纷纷投奔而来。”一年后,从延安来的老红军张爱萍经组织委派与之搭档,出游击大队政治主任,我姥爷大队长。同年从延安来的彭雪枫专门找过理至善,表示愿意当介绍人,让理至善进延安抗日大学深造,还没成行,理至善中共河南省部派遣打入国军,姥爷家冯玉祥干将魏凤楼两西华县北大街的老街坊魏凤楼早年参加冯玉祥的西北军,出任第三军军长,能征善战深受冯玉祥器重,蒋冯战争后被国民党通缉一度隐居。抗战初期,魏凤楼回家乡组织抗日队伍,与国共两党均有往来,彭雪枫介绍魏凤楼为中共特别党员,但魏凤楼毕竟效忠国军,中共派理至善去魏部,魏凤楼接收了他。姥爷曾告诉我,他被派卧底国军而失去上抗大的机会,是个很大的遗憾。

 

 

理至善是老中共党员这是抗战初受中共河南省部派遣,打入国军魏凤楼部卧底时的一张照片

 

姥爷被委派进入国军后,快速投身正面战场与日军展开激烈搏杀1941年初中条山战役中,魏凤楼被日军炸成重伤,蒋介石急派私人飞机送魏将军到后方医院抢救;我姥爷所在的魏凤楼部主力团伤亡极其惨重,激战后,仅余担任军法处长的我姥爷在内的四人,姥爷曾告诉过我“停火后,我到附近村庄叫来几个农民一起打扫战场,双方死伤都非常惨重,光是被农民抬走的日本兵丢下的钢盔就装满四个半担架……”。

1945年8月,国共争夺魏凤楼部进入白热化,一天魏凤楼离开驻地,我姥爷国民党军官集中到一间屋里开秘密会,他赶紧叫来另外两名中共地下党员,三人迅速国民党骨干议事房间的门和窗从外面锁牢即刻带领部队出发,理至善举着旗走在队列最前面4000多人的队伍带到解放区那天迎接他们的中共区委领导是后来“中国十大驻外大使”之一的王幼平。延安的《解放日报》头版头条很快刊出“魏凤楼率部起义”重磅消息此事带动了华北地区国军向共军投诚一连串事件。魏凤楼起义背后实乃以理至善为首卧底多中共地下党立的功勋他们之后接连遭受严酷整肃埋下伏笔。

投诚后理至善加入淮海战役,1947年春,他带领中共领导的一支队伍先后解放了扶沟、西华、商水、临颍等县,1948年解放了鄢陵、邓城、陈留和郾商地区,内战期间他率部共解放了17个县,其中10个县靠拉锯战最终“被解放”。文革后我不止一次听到周口地区和西华县来人说:先前地方志有明确记载“理至善带领部队解放”该县或市,后来上面指示“地下工作者一律不能被留名”,故而理至善名字被从这些地方志中统统抹去。本世纪初,还曾有西华县委干部用实名写信替我姥爷鸣不平,我看过那封石沉大海的署名信。

 

1948年理至善出任开封军区司令员,不久下发中央文件,毛泽东对地下党员在建国后制定的政策是“降级安排,空置使用,就地消化,逐步淘汰”;之前1940年5月4日毛泽东针对在国民党统治区工作人员的方针是“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前后对比天差地别,可悲可叹!理至善被弃用后随部队南下出任佛山市第一任中共市长,之后每次运动被调查、遭迫害,一路降职降薪1953年曾被“开除党籍”。1958年因肇庆专署急需财税干部,才恢复理至善党籍,改判“留党察看五年”,任命他为肇庆财税局局长。1964年调回原籍,出任郑州税务局新组建的二七分局局长(正科级),文革初成“为走资派加历史反革命”差点被打死,押送到黄河放了几年羊

 

熟读中华历史的人都知道,帝位坐稳就要灭功臣,历朝历代皆如此,不然“杯酒释兵权”怎么能成为千古美谈呢?开国将帅及部长们,包括我姥爷理至善的人生悲催,概莫能外。

再说被荒滩放羊,条件虽苦,理至善却很开心,有机会练功了。小时候家里聘请武师辅导他打拳练功;中条山开战前,他在洛阳第一战区时,遇到一名精于武术的教官李丙臣,两人交好,李丙臣喝醉后曾向理至善透露他是替蒙古活佛潜入中国的,目的是侦探军政国情,李丙臣传授给理至善一套太极剑秘功,还告诉他“民国初五虎下江南,高手已经在南方”;理至善南下出任佛山市市长前,曾在广州党校参加培训班,巧遇当年下江南五虎之一的嫡亲后代傅永辉,傅永辉大师时任广东武术协会会长,二人一起切磋太极剑互补短长;1964年到66年间,理至善每次来北京必到中山公园,在那里跟杨大姐学了一套杨氏太极拳术。

理至善从广东调回郑州税务局当了几年科长,他主持二七税务分局那几年,年年被评为先进集体,可是1981年他离休时莫名其妙被降级只给了“副科级”微薄薪水,27年入党的老革命,离休干部的身份无法抹杀。好在姥爷心胸开阔,离休后身为“傅氏太极剑”首席传人及杨家拳习练者,终身习武他,传授过数名高徒

1964年姥爷回郑州后,很快担任了河南省武术协会掌门人,文革后,他提议尽快挖掘传统武术项目,研究后分三路,分别去少林寺恢复少林武功,去陈家沟请出陈家拳掌门人,到北京请教杨家拳嫡传人。影片《少林寺》就是在理至善派人到少林寺发掘后,作家将报道发到《河南日报》后,编成剧本拍成电影。陈氏太极拳传人被请到郑州,先后开办数次培训班,之后陈家拳弘扬到欧美多国。

  

 

 

理至善(左2)与陈式太极拳掌门人(中间老者)

 

 

 

1982年陈式太极拳第三期结业留念,前排坐者左9理至善。

 

 

理至善与他创办的河南省老年武术队

 

  

 

晚年被郑州市聘为辅导员的理至善在练太极拳

 

姥爷晚年时,有次我在他家里遇到个穿军衣的老军人,由一名警卫员陪着来看望我姥爷,老军人和我姥爷姥姥聊的那么投机,一看可知是常来常往的老相识。楼门口停着一辆军队番号的小轿车,老军人离开时,我看到司机赶紧下车给老军人开车门,警卫员扶着坐好后离去。我问后知道这位老军人是我姥爷战争年代最后一名警卫员,姥爷收留前,他是个讨饭的孤儿,给我姥爷当警卫员后才开始学认字,离休前是河南某军分区司令员,级别待遇比我姥爷高得多,赋闲后也住在郑州市,时常来和老首长聊聊天。

姥爷也有不给人面子的事,改开后有一回我去郑州出差,遇到郑州市税务局的人敲锣打鼓来家里报喜,宣读贺信给理至善“恢复待遇,开始领取正处级离休金……”。那些人离开后,我三分不解七分责怪地问姥爷“单位来人敲锣打鼓给你提高待遇,你怎么从头到尾连个笑脸都不给人家呀?”姥爷看着我,平静地说“我又没要”,顿时我无语了,一个中学时就入党,一辈子做贡献的老革命,昔日的战友有任职国防部部长的,最后一名警卫员任职军区司令员,而我姥爷离休时竟然无缘由只给副科级待遇,落实政策并非姥爷索要,他自然没心情笑脸迎客。

对了,说起国防部长,我又想起一件往事:一次我在郑州和姥姥聊天,姥姥说“你姥爷对张爱萍有意见,文革初挨整时,外调人回来说张爱萍不肯为你姥爷的历史作证明……”我回北京后,有一次小学同班同学聚会,我向在国防大学当老师的徐小明询问了张爱萍的文革经历,再到郑州我对姥爷说“你挨斗最厉害时,张爱萍也在挨批斗,那个时候他替你说话可能起反作用呢。”看到姥爷直点头,我明白他心里对老战友的小疙瘩已经解开了。

姥爷心灵手巧,晚年多了个好,把挂历、画片上好看的小东西仔细剪下来,设计图形拼贴在纸板上,用彩色笔勾画好,形成一幅幅生动有趣的图。闲来无事自己翻看欣赏,时得意地笑出声来,有时还拿出来“炫耀”战果,听夸赞笑得像个孩子。

 

“陈世美”和“秦香莲”的恩爱晚年

我出生时国家干部实行供给制,50年代初,公家出钱请雪婶照顾哥哥和我。改换为薪金制,妈妈带我们到照相馆合影留念后,雪婶回了老家安阳。不久,姥姥从西华县来到郑州,1958年我们一家人来到北京,直到我住进寄宿制学校,我一直是姥姥的小跟班;几年后,父母长期驻国外工作,姥姥从广东回到北京照料我们兄妹童年、少年与姥姥相处的时间远远多于和父母同处的时间,对姥姥的感情自然格外

刚懂事时就听说姥爷当上市长后与姥姥离了婚,是现代版“陈世美”,让我现实版“潘金莲”姥姥既心疼又敬重1962年姥爷姥姥复婚,我对“陈世美”的憎恶远未消除,我上初中一年级时,有一次姥爷给我一沓人民币,我看一眼马上转身离开,心想才不稀罕你的恩赐呢。没料想,延续了近30年的绵绵恨意竟突然一个和暖的晨曦中次我出差郑州住在姥姥家,一天早晨我正要外出工作,姥爷走到家门前与我道别,清晨的一缕阳光斜斜地照在他的脸庞上,我惊觉妈妈的五官竟然与姥爷那么相似,挡不住的亲情突然涌上心头,瞬间将埋藏在心底的那股怪罪与恨意冲刷得无影无踪,出门后发觉自己已经泪盈满眶想起几姥姥姥爷即将携手百岁,二老皆良善他俩晚年的恩爱太感人了。

 

我当记者那25年报社只要有出差郑州机会,我一定住在姥姥家陪伴二老。在北京时,我每周打长途电话问姥姥安,逢年过节给姥姥寄钱孝敬她。我们兄妹五人节假日也多次专程去探望二老曾经离异又复合的两位老人晚年相敬如宾、你帮我扶的情态,一次次感动过我我看到每晚睡前洗脚时,另一人在旁边拿暖瓶不时往盆里添加点热水,让老伴儿泡得更舒服;吃饭时,一个没坐下时,另一个耐心等候绝不先动筷子;平常话不多的二老夸赞对方时出手阔绰,从不吝用最美的字眼给予褒奖,每每让我笑开怀;若是二老中一人病了,另一位守在身旁凄惶不已不宁的样子,任凭铁石心肠也难免湿了眼睛。

一年姥爷火车停站时下车买东西,再上车时火车已启动飞身抓住最后一节车厢的扶手被甩落下,腿受了重伤,我看到姥姥衣不解带侍候在旁,熬药喂饭体贴入微帮老伴儿筋骨彻底复原,重新活跃在中原武林高手

姥姥85岁时,一名喝得醉醺醺的城管队员在人行道上逆行在斑马线中正常过马路的姥姥狠狠撞倒,导致大腿骨和髋关节两处粉碎性骨折,肇事者迅速逃逸。姥姥被我姨医院医生看了光片,对我姨说85岁高龄骨头早就酥了,没法治,回躺着吧!”姥爷一连两天不吃不喝,谁劝也没用我和大妹妹闻讯请假坐夜班火车从北京赶到郑州,好言相劝姥爷才勉强吃点喝点。姥姥卧床那段日子,每次开饭,姥爷都保姆或家人桌子抬到姥姥病床前,以免老伴寂寞并不时把好吃的一勺勺喂进姥姥嘴里之后姥姥用双手撑、拖着两腿在家里活动,用行动证明自己不会放弃,姥爷才恢复正常生活数月后姥姥居然可以拄着拐杖自由活动了

 

二老90多岁后,更是结成生命共同体,姥姥双眼白内障看不清东西,姥爷两耳失聪听不清声音,但姥姥听力特好任何一点动静都听得真姥爷视力未减远近大小的物件全能看得见他俩正好形成互补,既能能听得见。

姥姥姥爷都是爱玩人,姥爷自小练拳耍剑,没一天不锻炼的。姥姥爱听戏爱看电影,80多岁时还买公交月票(那时候还没有对老年人免票的规章)到处跑着玩,有了新剧新影片不落空还多次坐火车到北京和我们团聚姥姥姥爷都爱下棋,从前脑子灵光会下好多种棋,90岁以后反应慢了,就改随心所欲的跳棋。偶尔家里人多打打扑克牌、唱唱歌,日子过的可开心呢。百岁后两位老人,除非孙子、外孙开车来接,平时不出远门,天气晴好时,无论冬夏在自家后院和单元门口楼外过道散散晒晒太阳

姥姥姥爷爱劳动,90岁后除了买菜做饭其他事尽量不让保姆干。我在姥姥家住的时候,看见姥爷每天认认真真铺床叠被,想帮他不让,我看见他扫帚一下一下特别认真地扫地姥姥对我说“这些是他每天锻炼的内容之一,你就让他干吧。”

 

二老别样的人生句号

 

2011年我姥姥101岁,姥爷岁,这年秋天姥爷生病住院后报了病危。姥姥让保姆用轮椅推着她去医院与姥爷道别,老两口久久拉着手,临别前姥爷对姥姥说“你身体好,多活些年啊”。那天下午我突然接到姥姥打来的长途电话,接通后姥姥不说话,我问她可好?话筒中传来压抑着的哭泣声,我慌忙说“姥姥你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了?千万别伤心,我会尽快赶过去陪你。”姥姥嗯了一下挂断电话。当时我已经退休,接电话时正在北京某医院照顾做手术后刚住进病房的小妹妹,姥姥向来通达乐观,突然在电话中哭泣,让我好心慌,莫非她生病了?

因为需要照顾术后的小妹妹,第二天还没等我买火车票,郑州那边的噩耗就传来——姥姥离开人世了!原来昨天下午那个电话,是姥姥看望姥爷回家后打给我的,哭泣是锥心痛的难言之隐。那天晚上姥姥让保姆帮她洗头洗澡,第二天一早她已经不能说话,指着墙上的号码让保姆打电话叫来儿女,用手势比画着让儿女们团结互助,然后一撒手就咽了气,安然离世。

 

姥姥比姥爷大一岁,姥姥走后我家人变着法儿瞒着姥爷,说姥姥被我妈妈接到北京住,开始姥爷还信,念叨着“我耳朵不好,你们打电话告诉她我出院了,让她赶紧回家。”后来姥爷不信了,不肯吃饭了,姥姥故去一年后,姥爷因不吃不喝再次被送进医院,拒绝服接连三次拔掉打点滴的输液针头,静静躺在床上闭着眼睛直到停了呼吸。姥爷晚姥姥一年辞世,二老辞世同为101岁高龄

祝姥姥姥爷安卧天堂!祝亲友们健康快乐!

于向真 2025年8月15日 马来西亚森林城市

 

附:关于晚年用保姆还是进养老院

人到晚年,靠忙忙碌碌自顾不暇的儿女,基本没戏,多数人不愿意进养老院,一是好的养老院价格太高,我们一般人的退休金根本承受不起,二是养老院里太势利,一旦儿女不经常来探望或者不能送好处给护工,吃哑巴亏的肯定是老人。

怎么办?居家养老,想遇到一个比较称职,基本善良的保姆真不容易啊!我姥姥姥爷90岁后,11年换了将近10个保姆,都是公司大力推荐的优秀员工,可惜不是偷走几乎所有值钱东西突然消失,就是自己吃好喝好,同时糊弄老人最后一个居家保姆是个60多岁的不识字的农村老太太实诚,干的时间最长,3年多时间送走两位101岁老人。我家人为感谢她,二老离世后允许叫来孩子,把家里的家具用品,部分老人存款都送给她了。

我妈妈86岁后,相继3个保姆,我发现不是保姆伺候她,而是我老妈妈做饭给保姆吃保姆只负责“打扫卫生”,还一次次诉苦要钱。需要带孙的哥哥和我只好把妈妈送进了养老院开始每月交13500元,90岁后每年15000元,我兄妹经常去看望并送生活用品、药品。疫情期间,养老院不允许探视,也不允许接老人回家暂住了每次我们过去,只能隔着铁门与老妈妈说说话

我父母生养了五个子女,我的两个妹妹因病早夭,好在我哥哥嫂嫂经常开车去看望老妈妈,我每次回北京,首要的事就是去陪伴老妈妈,时不常给护工送点礼物,让她们费心照顾老人。总之我的老妈妈因为参军早,离休金高,有条件入住条件比较好的养老院,晚年总算比较安稳,但是像泰康那种高收费的养老院,我家人实在无力负担。

 

至于毫无官职的老伴儿和我,预测年过80之后怎么养老?真是前景莫测,我俩没有我老妈妈的条件好,连中等养老院的费用也难以支付。只能尽量保持健康,延长自理时间,一旦生活不能自理,不情愿被毫无尊严的窘困裹挟,那就效仿我姥爷的方式果断离世。

(完)

 

于向真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Rosette331 回复 悄悄话 老一辈的经历真的是跌宕起伏,令人唏嘘不已!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