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微风

明月清凉地,佳茗在握时。   淡淡微风起,停杯欲语迟。
个人资料
淡淡微风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56)古堡一夜

(2025-02-01 21:22:38) 下一个

    看过了夕阳,吃过了晚饭,就离开爱丁堡南下。

 

    到英国自驾,体验一下住古堡是应有之义。

    今晚,要住在一个建造于1350年,爱德华三世时期的古堡,兰利城堡。

    位于爱丁堡和约克之间。

    这当然是我有意为之。

    英国有很多古堡,住哪里,看自己的想法和行程安排了。

    看完了爱丁堡,开车两个多小时,到这里休息,第二天转转古堡,然后去约克,也是两个多小时,时间挺好。

 

 

    要攻打这城堡,确实不容易。

 

    晚上到嘛,当然是为了先休息,第二天再看古堡。

    所以,先拍拍晚上的房间。

 

 

    说实话,很多东西是不是过去的老东西,很难搞清楚。

    比如这些木头。

    但是石头我估计是老的,要不然折腾起来太麻烦了。

 

     浴室肯定是新的,要不然人要受罪。

 

 

    看这设计,当时的人也很会享受。

    可以坐在窗边一边看风景,一边喝喝下午茶什么的。

    而且还可以是两个人。

    不过这座位为什么也搞成石头的,完全不明白。多此一举,是吧?

    如果玻璃不是后来改造的话,这接近一千年前的玻璃制造技术就很可以了啊。

 

    不知道为什么过去的床都要加顶,中国也是如此。

    为了保暖还是防蚊子?

    可以挂幔帐?

    抑或可以遮挡视线?

 

 

    暖气设施虽然老了点儿,但是不妨碍使用。

 

    油画的表现力,始终是国画无法企及的存在。

    毕竟这个世界本身是有色彩与光影还三维立体的。

    我们的水墨画,除了另寻蹊径号称意境之外,只能说是完败。

    这个是先天不足导致的后天找补,而不可能是有意为之。

    艺术嘛,就是带着脚镣跳舞,做的好就好。

    就怕做不好还要硬吹。

 

 

    一夜无话。

    第二天起来,就是跟着古堡的解说员游览古堡。

 

 

    现在有了电,各方面功能都齐全了。

    古时候没有电,保暖只能靠烧柴禾。

    想想就不容易,烟熏火燎的。

    那时候的人,即使是王公贵族,享受的水平,也就是这样儿了。

    想想看,如果晚上你在这里跟家人聊天儿,这柴火谁烧呢?

    自己烧,难受吧。

    仆人烧,多个人,多碍眼啊,悄悄话也不方便说啊。

 

    人家这木头雕工也不差。

 

 

    他们似乎还没有学会烧炭,都是木头。

 

    看完了大厅,就去楼上。

 

    这小过道,小楼梯。

    不过,其实已经很好了。

    当年在国内,看沈万三的故居。

    江南水乡的周庄,应该是工匠最高水平的所在吧,毕竟是明朝首富。

    那房子的阴暗逼仄,上下楼楼梯的狭窄昏暗,让我瞠目结舌,太出乎我的预料了。

    所以,工业化之前的人类,无论如何吹嘘和讲究,科技水平所限,生活也就那样儿了。

 

 

 

    过去,我看这些古建筑的时候,多半是感叹建筑的宏伟,装饰的美观,人类的伟大,等等。

    现在,我常常会想到,这些建筑难度极大,古代没有工程机械,只能靠人力,不知道里面消耗了多少老百姓的血汗和生命,斑斑血泪尽在其中。

    建好了以后,也是贵族老爷们享受,轮不到建造者。

    包括中国的故宫,圆明园之类。

    我看到国内清一色的赞颂建筑的伟大,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似乎很少有人注意到,那些美轮美奂的建筑,都是老百姓的血汗,达官贵人享用,恰巧是那些高唱赞歌者的血肉,才铸成高位者的幸福生活,而老百姓随便看一眼,都可能抄家灭族。

    过去还有孟姜女哭长城,现在则不提了。

    

 

    这瞭望孔,够安全。

 

 

    暗戳戳放身盔甲在这里,不知何意。

    吓唬人?

 

 

    西方这样的楼梯好像很多。

    杀人和自杀似乎都不难。

    电影里多半是利用来杀人。

 

 

    顶楼大厅,可以婚宴。

 

    没想到楼顶还有这么复杂的建筑。

    

 

    看来是军事用途大于实际用途。

 

    从楼顶俯视,花园还是森林,满眼碧绿,真是养眼。

    个人感觉,这样的大自然,比国内过去那些精心雕琢的园子看起来更舒服。

 

 

   回首向来处,雨中草清清。

 

    另外一个房间。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