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 (3)
2006 (163)
2007 (94)
2014 (1)
2015 (1)
日本啊,日本(六)枯山水
扯远了,回到正题,枯山水。
枯山水的奇妙,在于它处于一个奇妙的位置。
它既可以是山水画的延伸版,也可以是建筑的简约版。
——我不知道中文世界有没有人提出,也不知道日本文化里有没有这个说法,如果有,就是书有未曾经我读,大家都是独立发现者。如果没有,那就是我第一个提出来,首创,当然这个东西很难申请版权:)))
从禅说起,简述吧,不然可能明年都说不到了。
禅的起源,自然是印度,但是印度的禅那,只是修行方法,或者很多修行方法里的一部分,专门修禅的人,很难说——当然如果按照中国版禅宗史,中国的初祖达摩是印度二十八祖,前面还有若干人,能说的清楚的是开头两位,第一当然是释迦摩尼,然后就是释迦摩尼的弟弟阿难,然后呢,就基本上属于中国人的编造了,很简单,你去看一下那二十多人的所谓传记就知道了——此处不争论。
传入中国以后,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变成了禅宗,又成了一枝独秀,是个中国人,都能知道点儿所谓的禅,是个学佛的,也知道禅宗这回事儿,尤其是大众以为打机锋就是禅了——打住,我一学佛的,一说起来擅长的就刹不住车。
那么问题来了,那么兴盛的禅宗,按道理说,应该对中国文化有很大的影响,应该处处都能看到禅的味道或者禅的影子——很遗憾,没有,基本上宋朝以后,禅宗急剧衰落,禅文化也没了影子,其实若真论,宋朝也不能说有太多禅文化——大部分还是关起门来称大王罢了。
所以,在我学佛学到禅的时候,就起了这个疑惑,而且一直无解:那么大影响的禅宗,居然没有孩子,没有产出禅文化——直到我开始研究日本文化,才发现,原来禅文化在日本啊。
此其一。
中国画,一向是国人引以为傲的亮点之一,很多人以此鄙视西洋画。
这个艺术方面的东西,我既不专业,也不会画画,不展开。
但是,有一个观点,大约是大部分都同意的,那就是中国画的最高处是水墨画。
从道的角度,水墨只有黑白二色,可以看成是阴阳。
从简的角度,已经简至只有二色或者一色了,简至极致了。
从绘画本身角度,工具越少,难度越高。
所以,在我的看法里,中国画到了水墨画,就走到了最高处,也走到了绝处——至于何时逢生,何处逢生,就不是我一个外行能知道的了。
确实,我没有看到水墨画之后再有人开拓出新的领域和境界。
所以,后世那些又在水墨画上加上颜色还以此出名的,我只能夫子哂之了。
此其二。
为什么其一其二呢?
这就是我为什么看到枯山水的时候,仿佛被雷击中的缘故了。
因为上面两个问题,在枯山水上都找到了答案。
中国画到了水墨走到了绝处,已经只剩一种颜色了,还能怎么变,怎么发展?
我不知道枯山水在日本是怎么发展出来的,是有所本循序渐进,还是某个妙人奇思妙想的妙手偶得之,但是,它莫名其妙的,在水墨画的绝处之外之上,硬生生拔高出了一块,别开生面,拓出了一个新局面——由平面变成了立体,由纸墨描绘黑白阴阳变成了光影变幻描绘,由墨染浓淡加留白描绘山水变成了石块石子代表山水。
这个变化太好玩儿了。
天才。
我不知道枯山水的来处,是从水墨画扩展出来的,还是由真山水简约出来的,不管是意识的放大还是缩小,都是维度级的变化。
如果从山水往枯山水处简约,也如中国画往水墨画处简约一样,减无可减,简无可简了。
此之谓得禅之意。
我大学时上过一学期中国画,学了个一知半解。其实跟油画比起来,我觉得国画挺弱的。油画能清楚记录历史,国画初了给文人墨客抒发意境,对老百姓还有什么呢?当年我的国画老师算是个小有所成的画家,带我们参观过他自己的画馆。不过我记不得他画了些什么了,只记得他说起他的师兄范曾来,掩在淡淡不屑里的酸味。
那么问题来了,枯山水也发展到头了,减无可减,简无可简。走到最高处也等于是走进了死胡同。下一步会是什么呢?升级版3.0会是什么样?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