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 (3)
2006 (163)
2007 (94)
2014 (1)
2015 (1)
聊聊传统文化(一)如果你不爱听那是因为,歌中没有你的渴望
请为我唱一首出塞曲
用那遗忘了的古老言语
请用美丽的颤音轻轻呼唤
我心中的大好河山
那只有长城外才有的清香
谁说出塞歌的调子太悲凉
如果你不爱听
那是因为
歌中没有你的渴望
而我们总是要一唱再唱
想着草原千里闪着金光
想着风沙呼啸过大漠
想着黄河岸啊阴山旁
英雄骑马壮
骑马荣归故乡
前段时间看到大家在谈传统文化,就想到很喜欢的这首歌,“出塞曲”——尤其喜欢里面的两句词:如果你不爱听那是因为,歌中没有你的渴望。
这首歌应该是蔡琴首唱,我却更喜欢张清芳的版本。
其实张清芳的版本因为声线问题少些沧桑感,但我听的时候是在收音机里,还是信号不太好的收音机,于是在电波嘈杂声中,缺点补足。
自然,最主要还是席慕容的词好,唱反而是配角。
其实不管是传统文化还是其他什么文化,如果里面没有自己喜欢的东西,自然就没感觉。
就像我宁肯吃街边儿尾气灰尘里不干不净十有八九是地沟油做的煎饼果子,也不喜欢吃干干净净貌似更有保障的开封菜麦当劳之类。没什么别的原因,就是因为喜欢与不喜欢。同样,记得前些年有位国足洋教练,据说中午麦当劳晚上开封菜,第二天再换过来,也不愿意品尝中华美食,无它,就是不喜欢。
而这个喜欢与否,纯粹个人感觉,别人是强迫不了的。
当然,不喜欢也许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了解以后不喜欢,那是口味问题,没办法。一种是根本不了解,就以为自己不喜欢,又因为误会而拒绝了解,那就比较可惜了。假如有机会了解的话,也许会感叹“啊,原来这么好啊,我现在才明白,早知道就好了”——我个人对传统文化,就是这样的感觉。
——联想起多年前的一部电影,汤姆汉克斯演一个经纪人带领一个乐队从默默无闻到成功的故事,里面的女主角,是我喜欢的类型。
女主角跟男主角经历波折终于深情拥吻,女主角食髓知味,叹道:早就该这样了。
而我真正开始了解传统文化之时,也是同样的感叹:早就该学习了,早明白这些该多好啊。
可惜,遇到好老师太晚。
其实,我们为什么会讨论要不要学习传统文化,这个问题本身就比较吊诡。
所有的文化,都可以不学习,都可以当它不存在,文化不会影响你穿衣吃饭,人只要吃饱穿暖就能活着。
如果没有思想感情人格等等,跟动物甚至植物一样,人类社会就没那么多麻烦了。
如果人只满足于活着,那文化是没什么意义,就像人如果只探讨动物本能,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呢?活就活了,死就死了,动物是不会也不需要思考生死问题的,只有人类才那么有病想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
比较典型的传统文化,如果从人生观世界观入手,核心其实就那么几本书——古人比较慎重,自己觉得不靠谱就不写书,觉得不靠谱也不流传,所以传下来的,几本书都是好东西——周易、黄帝内经,老子庄子列子,四书五经,能多少了解一下这些书,对传统文化的把握也就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