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微风

明月清凉地,佳茗在握时。   淡淡微风起,停杯欲语迟。
个人资料
淡淡微风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兼答芷蘅

(2010-11-29 15:31:50) 下一个

 

 

很惭愧,这么久才写这篇回答的文章,还是说了很多年很多次的那俩理由:一则生性惫懒而兴之所至,二则俗事缠身而不加简则。

其实既没有资格作先生,也无水平解读这句话,只是被要求了,又拖了这么久,似乎不说几句有些不合适了。

 

那就谈谈个人的理解吧,如有不到之处,还请方家海涵。

 

谈这句话,自然不能脱离孔夫子的语境。

让我们看看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应该算是典型的夫子自道。

——而且明显是孔子晚年的话,带有总结性的发言了。

想象一下当时的状况,大约是某个春夏秋冬的午后或者傍晚,一帮学生围着老夫子聊闲天儿,其乐融融其喜洋洋,很轻松很自在。

这时候有个不长眼的弟子,或者是纳闷儿了很久,或者是觉得夫子的状态太好,自己观察了很久琢磨了很久学习了很久都还是“钻之弥坚仰之弥高”,看到的还是夫子的“不见顶相”,窥见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就抽空子问了一句:“夫子啊,您是怎么做到如今这样的修养的啊?”  

  ——什么样的修养啊?自然就是“论语”中那些所有“吹捧”孔夫子的话了,大家有兴趣可以自行寻找。

然后,孔夫子就顺便回顾了自己的一生,回顾了一生治学的过程,也回答了弟子关于修养修行甚至认识把握生命本质的历程。

 

孔夫子说,自己十五立志求学,此“学”到底指什么,很难确定,大约他那时候也只是隐隐约约的感觉到自己的目标,至于怎么努力,具体方向,如何达到,还是懵懂的。

不过等到他三十岁的时候,差不多就确定了,立定了脚跟,知道自己人生的大致方向,而且心中有了定论:我就这么干了,就走这条路了。但是,应该对此路是否通,此路是否真是自己梦想中的那条通向终极真理的路,还是有所疑惑的,心里还是不够踏实。

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了四十岁,心里已经不再疑惑,确定了这条路就是自己所寻求的那条路,也确定了自己的方向就是能找到最终答案的那个方向。

又十年,终于,他明白了世间的大道,宇宙的真理,生命的本质。——但是,道理是明白了,修养上还有所欠缺,境风吹识浪,要做到如如不动,还做不到。即使外面人看起来他已经足够好,足够做大家的老师,但是自己的水平自己知道,内心能不能完全不为外物所动,能不能完全不为外境所转,自己清楚的很。

于是再努力十年,他的努力没有白费,功不唐捐,外界的顺逆好坏成败等一切变化他都可以不动心不动摇,但是,这还是功夫,还是自己学习、努力、坚持出来的,所以还只是“耳顺”,还只是不受外界影响,还有需要被“顺”的东西,也还有“顺”的行为与主体。还不能做到羚羊挂角无迹可寻,还不能做到雁过长空了无挂碍——或者说,虽然已经做到面对外界与内心世界的纷纷扰扰,不动心,却还是守着一个境界,不能丢掉,不能起用,自然不能任运自在。

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孔夫子才真正做到了通达圆融,任运自在。

这时候的孔夫子,才是真正“得道”了。时时在道中,与道相合,摆脱了“可道”,达到了“常道”,甚至已经没有了“道”,无可无不可,空有双融,理事圆融。

这时候的孔夫子,才做到了内圣外王,内外圆满,内心有所欲也丝丝合道,没有一点儿瑕疵,外化亦步步合宇宙大道,没有一丝的偏离或者不合适的地方。其实就是没有内外没有道与非道的境界。

此时的“欲”,其实已经不是“欲”,完全没有了私欲,是道在他这里的显现,因为他已经没有了“我”,也没有了世界,只能是随缘应化的一些游戏,游戏也是自在。

他已经与道合一,与宇宙合一,与生命的本体无二无别。

这时候,哪里来的“矩”?你让他怎么“逾矩”呢?

或者说,这时候,整个宇宙就是他的心,所有生命的本体都是他的心,整个宇宙也是他的矩,所有生命的本体都是他的矩,又何来心、欲、矩呢?

 

其实,只有走到那一步,只有做到了那一步,我们才能说:我们真正了解了自己的生命,我们真正把握了自己的生命。

 

 

呵呵,文章写完,老歌听完,怀旧亦完,可以呼呼垂涎睡去矣——不知是否可以梦见周公:)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蘿莉亞 回复 悄悄话 Long time no news~~~ just come here to say "Hi"to you, wish you all things are good!!

Agree your point of view~~~please write more about wisdom of life!! ^_^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