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微风

明月清凉地,佳茗在握时。   淡淡微风起,停杯欲语迟。
个人资料
淡淡微风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九色鹿的故事

(2007-03-09 09:27:42) 下一个

九色鹿的故事


  国内很多好地方都没去过,这个没办法,有得必有失,毕竟不象当年那么方便了。开始还老是惦记着找机会去看看,后来慢慢的也就淡了,一个原因是大了好奇心少了,另外一个就是担心去了结果不好——不光是内容常常已经药没换却换了汤,甚至是假药做的汤,更麻烦的是,往往汤倒也许不错,可惜卖汤的人太象刷锅水,让人喝的五味杂陈怎么都不是滋味。于是,不如留在想象中,留在没有破坏里。
  闲话少说,虽然很多地方都是提不起精神去,有个地方却是一直神往,可惜每每错过:敦煌。

  小时侯有部很好看的动画片,说的是一只九色鹿的故事:
    古代印度恒河边,生活着一只美丽的鹿,她身上的毛色有九种。一天,九色鹿在河边冒着生命危险救起了一个溺水的人,当被救的人要舍身为奴报答她时,她只要求他保守秘密。
  王后梦见了一只九色鹿,就想用她的皮做衣服用角做拂柄,于是国王悬赏寻求。溺水人禁不住财宝的诱惑,报告了国王九色鹿的地方,虽然有朋友乌鸦的通风报信,九色鹿还是没能及时避开。当她见到带队的溺水人时,伤心不已泪流不止,于是她把事情原委说了一遍,被感动的国王下令任何人不许伤害九色鹿,而溺水人则面上生疮,掉进了泥沼。.
  小时侯看动画片,只知道那是一部很有趣的片子,并没有想太多。后来学佛才知道,这个故事原来出自佛经,属于“本缘部”里的本生故事,原名“佛说九色鹿经”,原文可比我简述的精彩生动多了。故事讲的是释迦牟尼佛的前生曾经为鹿,而忘恩负义的溺水人,则是常常与佛作对的调达。
  今生圆满为佛的释迦牟尼,并不忌讳他从前也曾经是动物,也曾经为恶人的经历。
  故事大约想说明,人和动物是平等的,即使是动物,也要慈悲向善,也可以积福修行。

  之所以说到敦煌,是因为在敦煌的莫高窟里,有一幅北魏时期的壁画,“九色鹿经图”,用近似连环画的方式,叙述了这个故事。哪位朋友有机会去时,可以注意一下。我对画画并不在行,就不乱说了。不过,壁画里的九色鹿,描绘的真是姿态高贵,气度雍容,让我这个外行也能被画面感染,欢喜赞叹。
  画面与画家,都默默的在角落里完成了自己的职责,并不介意千年大漠的寂冷无闻不为人知。
  与喧嚣扰攘的世界相比,谁更明白生命的真谛,哪个才是更真实的生命呢?

  附上“佛说九色鹿经”的原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佛說九色鹿經
  吳月氏優婆塞支謙譯
  佛言。昔者菩薩身為九色鹿。其毛九種色其角白如雪。常在恒水邊飲食水草。常與一烏為知識時水中有溺人隨流來下。或出或沒得著樹木。仰頭呼天。山神樹神諸天龍神何不愍傷我也。鹿聞人喚聲。即走往水邊。語溺人言。汝可勿怖。汝可騎我背捉我角。我相負出上岸。鹿大疲極。溺人下地繞鹿三匝。向鹿叩頭乞為大家作奴。給其使令採取水草。鹿言。不用卿也。且各自去。欲報恩者莫得道我在此間。人貪我皮角必來殺我。於是溺者受教而去。
  爾時國王夫人夜夢見九色鹿。意欲得其皮角。即託病不起。王問夫人言。何以不起。夫人答言。昨夜夢見非常鹿。其毛九種色其角白如雪。我思得其皮作衣裘其角作拂柄。王當為我得之。王若不得我當死矣。王告夫人。汝為且起。我作一國王何所不得。王即便募於國中。若有能得九色鹿者。當與分國治。賜其金闶?M銀粟。賜其銀闶?M金粟。
  溺人聞王募重。心生惡念。我說此鹿可得富貴。鹿是畜生死活何在。便語募人言。我知有九色鹿處。募人便將至王所言。此人知有九色鹿處。王聞大歡喜。王言。汝得其皮角來。報之半國。於是溺人面上即生癩瘡。溺人言。此鹿雖是畜生大有威神。王宜多將人兵乃可得耳。王即大出人兵往恒水邊。
  烏在樹上遙見王人眾來。疑當殺鹿。即呼鹿言。且起王來取汝。鹿故熟臥不覺。烏復言。知識且起。王將兵至。鹿故復不覺。烏便下樹居其頭上啄其耳。知識且起。王兵圍汝數重。鹿方驚起四顧望視無復走地。便往趣王車邊。傍人引弓欲射之。王告莫射此鹿。此鹿非常。將是天神耶。鹿即言。莫射殺我。假我須臾。我有恩於國。王問。有何恩。我曾活王國中一人。即長跪重問王。誰道我在此。王言。車邊癩面人也。鹿舉頭看此人。眼中淚出不能自勝。大王。此人本溺在水中。隨流來下或出或沒。得著樹木仰頭呼天。山神樹神諸天龍神何不愍傷我。我時不惜此命。自投水中負此人出。本要誓不相道。人無反覆。不如水中浮木也。
  王聞鹿言有慙愧色。我民無義。王即三教其民。奈何奈何受恩反欲殺之。王即放鹿使去。下國中若有驅逐此鹿者當誅汝五屬。於是王便還宮。鹿歸故處。是時國中眾鹿皆來依附數千為群。永不見害。共飲食水草不犯人菜穀。從是之後風雨以時。五穀豐熟民無疾病。其時太平畢命化去。
  佛告諸弟子。菩薩所行雖處畜生不捨於慈。人獸竝度。是時夫人者孫陀利是也。是時烏者阿難是也。是溺人者調達是也。時鹿者我身是也。調達與我世世有怨。阿難有至意得道。菩薩更勤苦行波羅蜜。忍辱如是。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
评论
淡淡微风 回复 悄悄话 多谢莲花提醒,国内保护不得力的,可不只是敦煌啊:)
清静莲花 回复 悄悄话 有人恩将仇报,有人知恩图报,大千世界什么人都有,人之间的差别在鲁迅看来也往往比人与猿之间的大。

这一段:“王闻鹿言有惭愧色。我民无义。王即三教其民。奈何奈何受恩反欲杀之。王即放鹿使去。下国中若有驱逐此鹿者当诛汝五属。于是王便还宫。鹿归故处。是时国中众鹿皆来依附数千为群。永不见害。共饮食水草不犯人菜谷。从是之后风雨以时。五谷丰熟民无疾病。其时太平毕命化去。”发人深省。从善如流的大王,自然有众相随,受人爱戴。

曾经听一个在敦煌工作过几年的雕塑家讲,由于一些人为和自然原因,敦煌的保护工作并不如人意,风兄要去还是乘早的好。
淡淡微风 回复 悄悄话 :)
楚天碧霭 回复 悄悄话 我很喜欢这个动画片。片头片尾都有壁画的图案,确实很雍容。
敦煌是个应该去看看的地方,北魏的艺术受佛教影响很大,且东西融会,敦厚放达,心向往之:)

以前就知道是佛经里的一段故事,却一直没有去查,能读到此段经,倒是了却一份心愿。多谢。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