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 (3)
2006 (163)
2007 (94)
2014 (1)
2015 (1)
三。“见性”
阿难听了佛的话,终于明白了自己的问题所在:我一直以为,凭我跟您的关系,用不着我自己用功,您就能给我一切,却不知道各人的身心都不能互相替代,失掉了我自己的“妙明真心”。(只能自己修行,别人代替不了。自己种因,自己结果——何尝“无我”?——那么“无我”对不对?)我现在才知道,听道理听的再多,如果不去真修实证,和没听过一样。“如人说食,终不能饱。”就象说吃的说的再多也不能管饱。求您告诉我该怎么办吧!
佛于是又一次“出手”——他伸出拳头,问阿难:你看我的拳头,为什么成为拳头?你用什么看见的?
阿难回答:是您的手成拳,我由眼睛看见。——(是不是好象又回去了:))
佛说:那么,以你的眼睛,来比我的拳,道理是不是一样?——佛总是用归谬法,先问你问题,再通过你错误的答案里诱导你。
阿难说:对啊。没有您的手,就没有拳头,没有我的眼睛,也就没有“看见”。
佛说:不对啊,阿难。如果一个人没有手,那么拳头就根本没有。没有眼睛,却不是完全没有“见”啊。为什么呢?如果你问一个盲人看见什么,他会回答你看见“黑暗”而没有别的东西。其实他是看见了“黑暗”,而不是没有看见。这个“看见”的功能是没有亏损的。
阿难又糊涂了:那些盲人,只看见了黑暗,那叫什么看见啊?
佛答:那么,一个盲人眼前的黑暗,和一个有眼睛的人在暗室里看到的黑暗,是相同还是不同?
阿难:相同。
佛说:一个盲人忽然复明,看到了各种事物,如果你认为是“眼睛”所见,那么,处于暗室中的人,得到了灯光,也看到了各种事物,那不成了“灯”所见了吗?如果是“灯见”,那就不是灯了,如果是灯看见,也就和你没关系了。所以你应该明白:虽然灯能令事物显现,能看见的实际上是你的眼睛,同样,眼睛能看见东西,能见的本性实际上是你的“心”。
(佛举例推演说明,眼睛只是工具,能“见”的实际上是“心”。)
阿难和在座的听众,都不敢说话,心里却没有真正明白,等着佛继续阐述。
(这个和我们一样,一动不如一静,一语不如一默。)
佛把道理说完了,却发觉大家并不明白,只好换其他方式,请别的同学说说自己的经验:我刚刚成道的时候就对身边的五个弟子说过“一切众生,都是因为客尘烦恼所误”,你们是因为什么悟道,成就了圣果?
这时候也在座听讲的憍陈那站起来:我就是因为明白了“客尘”的道理入门的。
他继续道:就象一个旅客,投宿在旅店,饮食住宿完成了,不会久住,主人则不然。所以,不久住的就是客人,久住的就是主人。(为什么这里提出“客”的概念?比喻什么?)又比如,在一个房间里,阳光从缝隙里透入,就可以看见很多细小的灰尘在摇动。不能,动的就是尘土,不动的就是虚空。(“尘”比喻什么?虚空又比喻什么?)
佛说:对啊对啊。——然后又“出手”了:)
佛把手指张开又屈起,屈起又张开,问阿难:现在你看见什么?
阿难:我看见佛的百宝轮手掌,在屈伸开合。——又拍马屁:)
佛继续诱导:那你说,是我的手有开有合,还是你的“见性”有开有合啊?
阿难:当然是您的手,不是我的“见”。
佛问:谁动谁静?
阿难:佛手没停,我的“见性”本来连静都没有,哪来的动呢?——这次阿难倒是回答的很聪明:)
佛于是肯定阿难:正是这样!
佛见阿难终于上了路子,就趁热打铁,再出花招儿。
佛从手中发出一道光,飞向阿难右边,阿难就向右看,再放一道光,飞向阿难左边,阿难又向左看。
佛问:你是头动还是“见”动?——(这里和“风动还是幡动”相同?不同?)
阿难这次没糊涂:我自己的头动,我的“见性”根本没有停止可言,哪里来的动呢。
佛说:正是这样!
佛于是转向大家:你们现在都明白了,摇动的是尘,不久住的是客。阿难是头动,“见性”并没有动,我的手开合你们的“见性”却没有开合。
——既然这样,为什么你们还以为,动的是你们的身体,动的是真实的境象?还以为那些生灭不已的境象是真实的,而遗失了自己的真实心性?行事颠倒错乱,失掉真正的心性,认外物为自己。导致自己在其中轮回不已,在生死中流转不已。
(说到这里,佛点出了关键:就是我们误假为真,误客为主,才使我们流转生死,不能解脱。)
阿难和大众,终于“悟”到了本性不动的道理,于是“身心泰然”,法喜充满。
本来,好象已经解决了很多问题,可以松口气休息一下了。但是解决了一些,还有更多的没解决:身心二者,哪个是真?哪个是妄?哪个是虚,哪个是实?现前生灭变化的是什么?不生灭变化的又是什么?各自的性质有什么不同?
大家都期待着佛解答这些问题,同样,问题是要有人提出来的。前面是阿难,这次是谁呢?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别叫老师啊,同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