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人民币为何成不了全球货币

(2009-09-19 13:47:50) 下一个

美国《商业周刊》9月15日文章,原题:中国的"元"如何能成为全球货币?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上升,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以及美欧金融声誉的败坏,越来越多的人猜测中国人民币在未来的角色。北京最近对本国货币采取的新举措以及中国人民银行高级官员发表的声明使这一讨论进一步热烈。
一种货币成为全球货币意味着什么?为了取得国际地位,必须有世界交易商、投资者以及中央银行对它的强烈需求,把它作为与外国进行贸易结算的交易中介、主导国际金融业务的计价单位,以及中央银行用作外汇储备的储藏手段。经济学家们一致认为,支撑一种货币国际化的有三根"柱子":一是该国的经济规模和贸易额,二是其资本市场的广度、深度和流动性,三是货币本身的稳定性和可兑换性。
中国当然满足其中的一些标准。论经济力量,中国始于21世纪初的飞速增长已经帮助这个国家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在它前面只剩下美国和日本了。但是,国内生产总值大并不一定意味着国家富裕或者经济健康。尽管中国在绝对经济规模上居全球第三,但是它在个人平均收入水平上仍然远远地落在其他主要经济体的后面。
而且,尽管人们对中国未来的增长潜力持乐观的预期,但该国的经济仍然为巨大的不平衡和中期风险所困扰。其中任何一个或者多个问题的进一步发展都可能会令中国经济的上升踩上急刹车,并相应地将人民币推到一个极度动荡的路径上。
除了先天的经济力量外,一种国际货币的所属国还应该提供开放而先进的交易所,供外国交易商交易多种货币主导型的金融产品。它同时还应落实监管和宏观经济保障措施,以便将货币的动荡和与汇率相关的风险降到最小。
与其他更发达的资本市场相比,很明显中国的资本市场还处于初始阶段,而且要发展到有相对广度和深度的市场需要花费十到二十年的时间。
其次,由于监管障碍限制对本国资本市场的进入,中国同国外市场的交流以及向世界的开放程度仍然非常有限。再者,低效、高交易成本、监督管理架构脆弱等因素也成为了中国资本市场融入国际金融体系的障碍。以股票发行为例,中国仍然实行着一种以监管评审为基础的审批体制,而大多数成熟的资本市场都奉行以登记注册为基础的体制。
根据中国证监会2008年出版的发展战略报告,中国大致需要十年时间来建立发育良好的资本市场。人民币完全的国际化因此也不可能在2020年之前实现。
虽然人民币动荡并不剧烈,但是它缺乏成为全球货币的最重要的先决条件,那就是自由的可完全兑换性。尽管在1994年,人民币在贸易结算和外国直接投资方面实现了可兑换,但是直到现在,它仍然在很大程度上无法进行全部的有价资本交易兑换。虽然在未来几年人民币有机会发展为区域性的货币,但是从近期看,中国仍然不具备挑战美元霸主地位的条件。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