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毛泽东的大战略及其失败

(2007-04-10 14:34:13) 下一个

二五军购,和毛的雄伟宏图
我们要说说50年之后中国历史中最重要,却也不为人所重视的一段,就是56年之后毛泽东的宏伟计划。或者叫做毛泽东的二五计划。这个计划和陈云制定的第二个五年计划完全不一样。我们说过,毛泽东一连四个运动,彻底破坏陈云的二五计划,这四个运动就是反反冒进,反右派,大跃进和反右倾(反彭德怀)。
至于毛泽东自己的二五计划是什么,我们只能推测。他的大跃进实际上是表面的一套,我们要查明的是他的实际的一套。他的伟大计划,是在62年左右攻占台湾。台湾对毛泽东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当时台湾还是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全世界大部分国家都承认台湾政府为中国合法政府。为了夺取这一位置,也就是建立中共政权的正统地位——和毛泽东本人的正统地位,毛泽东认为攻占台湾是惟一办法。但是周恩来等人认为用外交方法也能达到这一目的。后来的历史也证明周恩来是正确的。但是毛泽东缺少国际知识,外交途径为他所十分不熟悉。根据他的“矛盾”理论,他只相信且热衷于“一个吃掉一个”。把台湾吃掉了,联合国席位只能是中共的。
在1955年赫鲁晓夫开始采取“缓和政策”,也就是东西方互相防御而不进攻。苏联采取这一措施,因为苏联经济相当落后。急需把二战留下的战时工业经济,改变为和平经济。赫鲁晓夫计划部分裁军,减少军费,发展农业和民用工业。为配合这一长远计划,苏联不能支持中共攻打台湾。按苏联自己的估计,他也没有力量帮助中共攻占台湾。但是最主要的是,苏联认为中共攻占台湾对苏联并没有好处。>>
为此中国就只能靠自己的力量,对付在台湾海峡的美国舰队。1954年12月2日,美国已经和台湾协定了【共同防御协定】。在此之前的朝鲜战争期间,第七舰队奉命封锁台湾海峡。(但是在53年2月,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曾让第七舰队撤出台湾海峡。但是这次短暂撤出,并非为了给中共攻台方便,而是为了给国军攻打大陆方便,以强迫中共在朝鲜撤退。)。【美台共同防御协定】更明确规定,有一方受到攻击,则另外一方有责任协防。但是该协定并没有把紧靠大陆的离岛包括在协防范围内。也就是根据这个协议,中共在1955年1月,发起浙东海战,攻占一江山岛,而美国则协助蒋军实行“金刚计划”,把三万军政人员从大陈岛撤至台湾。但是【美台共同防御协定】使中共攻占台湾更为困难。毛泽东认为或许核武器可以把美国的舰队吓跑。为此毛泽东的二五计划包括了购买核武器,导弹和核潜艇,大型军舰等等装备。
在此之前,中共也曾企图说服苏联,帮助中国攻占台湾。估计中国要求苏联承担的角色,是威胁美国,使其不能参与。特别是在1957年8月26日,苏联成功地试射了世界上第一枚洲际导弹SS-6(射程八千公里)。对美国有了真正的威胁力量。
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理解毛泽东57年11月在苏联的讲话:一是“东风压倒西风”。一是“美帝国主义是纸老虎”。前一个说法是力劝苏联向美国采取进攻而非防御战略,第二个说法是让苏联别怕美国。鼓励苏联采取强硬态度,帮助中国威吓美国。但是苏联并没有这么作。主要原因我们在上面说过,苏联并不认为两岸统一对苏联有好处。苏联也确实“压”了美国一次,就是在58年10月开始的柏林危机:苏联用核战争威胁美国从西柏林撤兵,并没有成功。说明苏联即使帮助中国威胁美国,美国放弃【美台共同防御协定】可能性也不大。现在学者多认为58年8月的金门炮战,和10开始的柏林危机,并无关系。但笔者认为在这是中苏联动。58年7月赫鲁晓夫访华,大约和毛泽东商定中苏配合——中国攻占金门,苏联使美军撤出西柏林。由此体现57年11月共产党会议的精神——东风压倒西风。但是美国硬是要抵抗东风。中共在58年8月开始炮击金门,到了9月苏联向中共提供情报,说美国已经把金门也纳入协防范围。说明美国不退反进。西柏林在东德境内,四周被苏军包围,苏联用核战争威胁美国撤军,并封锁西柏林的陆路通道,美国就是不撤。所以在58年这东风硬是被西风顶回来了。
但是,毛泽东仍然要借这个“东风”。毛认为如果有了苏联的导弹、原子弹和核潜艇,外加飞机军舰,还是能把美国从台湾海峡吓跑——这种思想到现在也还相当普遍——至于是否真能这样,因为没试过,所以不知道,甚至也不能说毛的想法是错的。但是买这些东西都要花大钱。为了筹这笔钱,就需要彻底地否定陈云或计委制定的二五计划。并把经济领导权从务实派手里夺过来。而夺取经济领导权,就靠那几次运动。首先是反反冒进,然后是反右派。这反反冒进和所有政治运动一样,是说一套做一套。说是反反冒进,实际上是借中共主体——工农干部之力,夺务实分子和知识分子的权力。但是毛泽东不能说,打击你们,是为了夺得经济大权,把钱都用于军购。他不这么说,而是说你们打击了工农干部,把人家的干劲打击没了。务实分子在上面反冒进,知识分子在下面向领导提意见。他们说工农干部不懂业务,不懂科学,浮夸虚报。毛泽东说,这就是打击工农干部,夺取中共的领导权。毛泽东这么一说,工农干部当然很高兴。他们很支持毛泽东。他们并不知道毛泽东是要花钱大军购。而是认为毛泽东为他们撑腰了。他们打了几十年的仗,好不容易当了官,现在务实分子和知识分子说他们不懂,胡搞,不是要把他们赶下台?打江山不能坐江山,这个理怎么说?毛泽东发现这一个诀窍,就是中共的主力是工农干部。只要有他们的支持,务实分子根本不是对手,知识分子“只有求饶的份”(毛语)。工农干部也很喜欢毛泽东。因为毛泽东总是为他们说话。说知识分子最愚蠢,工农分子最聪明。说知识分子应该被改造,而工农分子应该对其实行改造。简单地说,工农分子应该修理知识分子。于是,工农干部的权位就稳当了。
反冒进和“大鸣大放”(右派)同时,这两个行动是上下配合。毛自己说,反冒进为右派提供了弹药。实际上不只这种关系。实际上“右派”的首领多是周恩来系干部——有些是秘密党员,假冒民主人士,有些本来该入党,但是周恩来让他们留在党外,起党内人士不能起的作用。56——57年的时候,这些人士就起这种作用——他们挑头,发动知识分子,和上层务实分子配合。这就是大鸣大放。也就是说,当时民主党派、知识分子和中共务实分子之间,是盟友关系。到后来仍是盟友关系。我们知道在62年周恩来、陈毅在广州会议上,为知识分子“摘帽加冕”,说知识分子是劳动人民——也被毛泽东算作“62年的右倾”(毛:我的第一张大字报),给予坚决打击,彻底否定。>>
毛泽东实在不觉得中国的知识分子对他攻占台湾有什么用处。在大跃进的时候,曾经想来个军备大跃进,中国自己设计制造先进武器。空军的项目就是“东风—113”新式战斗轰炸机,和东风117轰炸机。抗衡目标是美国的F-105和B58。58年开始设计,到了59年要求生产出一个样机,给国庆十周年献礼,虽然工人天天敲锣打鼓,到设计院要图纸,但是设计院的知识分子却说,别说今年明年设计不出来,就是十年以后能不能设计出来也不知道。所以毛泽东根本就不指望中国的知识分子。他完全把希望寄托在从苏联买新式武器上面。
毛泽东在57年大获全胜。他依靠工农干部,夺取了经济领导权,这样他就没有了后顾之忧,开始自己的“军购——攻台”大计划。这也显出他缺乏国际知识,看不出国际形势变化:苏联不想帮你攻台,台湾却有美国协防,攻占台湾明显无望。再说中共已经占据大陆,坐拥九州,雄霸海内。占不占台湾有什么关系?在如此局势下,不如与国民党隔海共处,和平发展。再用外交手段争取国际地位。这是当时的战略势态,看不明白这个,非强行攻台,则必然碰壁。>>
当时务实派看清这种国际形势,所以他们的想法正好与毛泽东的相反。他们认为应该和苏联一起搞“缓和”,在亚洲建立无核区,和国民党隔海和平共处——同时迫使蒋军放弃近岸离岛,以使两岸脱离军事接触。这样就能大幅减少军备开支,增加对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投资。这是两条路线,正如毛泽东后来一直强调的,毛和走资派是“路线斗争”。但这两条路线是什么,怎么斗的,什么时候开始斗起来的,却很少人知道。
6,军购开支和三面红旗
二五军购是一五军购的继续。一五(53——57)期间苏联援建156个大企业项目。据ffice:smarttags" />Arshak A. Zadikian,作为顾问在中国从56年工作到60年。他的专业是铀矿的勘探和浓缩。
但是最重要的是海军。毛泽东在57年以前不停地向苏联建议,由苏联帮助中国建立海军舰队。在此前苏联已经给中国五种小型舰艇的生产设备和有关技术和图纸,和生产许可。但是对于攻占台湾来说,这些小型舰艇远远不够。攻占台湾需要能夺取制海和制空权,并能够压制海岸炮火的大型军舰。海岸炮的口径都很大,射程很远,要压制海岸炮火,没有大军舰不行。而夺取制海制空权需要军舰、导弹和飞机。毛泽东对核潜艇还表示了极大兴趣。有了核潜艇,和带核弹头的导弹,就能威胁美国的航母舰队和美国本土,迫使其放弃协防台湾。中共向苏联提出核潜艇的购买要求,苏联在57年7月提出反建议:和中国建立“联合潜艇舰队”。毛泽东拒绝该建议,同时问苏联如果不搞联合舰队,还卖不卖给中国海军装备。苏联的回答是卖。苏联卖武器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赚钱。二是符合苏联的国际战略。苏联需要中国在太平洋威胁、牵制美国,分散美国的兵力。因此以前的苏联和现在的俄国都愿意向中国提供次先进的武器——不是最先进,但是对台海有威胁的武器。除此之外,赫鲁晓夫在当时另有特殊打算:他正致力于提高苏联的农业产量。当时苏联的农业还没有恢复到1917年革命之前的水平。他当时做了一些改革,以求在他当政后(56年大权独揽)后,马上出政绩,比如在哈萨克斯坦开荒种玉米,但是否成功他也不知道(后来的事实证明效果不稳定)。但是最简单经济的办法,还是把对苏联来说已经落后的武器和军工技术和设备卖给中国,换来优质廉价的农产品——这样苏联人民的生活水平马上就能提高。基于以上理由,中苏在56至59年中签订了若干个军购协议。据公开资料,这些协议包括:>>
1956年7月,中苏两国共同起草了《关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建立原子能工业方面提供技术援助的协定(草案)》。
1957年3月底,中苏协定【特种技术援助协议】包括喷气推进技术,在三个月后附加固体火箭,长程制导,和无线遥控技术。
1957年10月15日签订的【国防新技术协定】。协议共5章22条,在协定中,苏联政府答应在建立综合性的原子工业、生产与研究原子武器、火箭武器、作战飞机、雷达无线电设备以及试验火箭武器的靶场等方面对中国政府进行技术援助。
1958年8月3日【八三协定】(购买长波电台协定。本来苏方提议双方合资)1958年9月29日签订的《关于苏联为中国原子能工业方面提供技术援助的补充协定》(简称《核协定》),其中对每个项目的规模都做了明确、具体的规定,
1959年2月4号【二四协定】。(海军舰艇、导弹等装备的协定。)
其中以【国防新技术协议】最大也最重要。按照这些协定,苏联在58至62年交货,提供苏联在1951年爆炸的原子弹有关技术。据戴超武先生研究,这些技术还包括:“有关原子能工业发展的绝密技术(包括重水反应堆和回旋加速器)、可以发射核弹头的SS-1(8A11)和SS-2(8ZH38)型号的战术导弹、潜艇发射的弹道导弹(SLBMs)以及液态燃料的火箭R-11FM,提供了这些导弹和火箭的技术资料、设计、组装和生产。这些都是苏联当时最新或较为先进的装备。”而中国也在这段时间付款。中国付出的只能是农产品和矿产品。其中农产品占主要部分。从此我们可知58年至60年粮食大出口的原因,其中59年粮食出口比58年提高一倍——为了上述军购付款。
我们看到,以上几个协定的签署时间,正好是毛泽东反反冒进,反右派和大跃进期间。这期间内毛泽东已经把经济领导权从刘周陈等人手中夺走。可以随意调用国家资源,用于这些庞大的军购计划。>>
而周恩来等人则和毛泽东背道而驰。在58年1月27日,赫鲁晓夫向周恩来建议,在亚洲建立无核区。周恩来在2月1号即回答说中共中央和中国政府都同意。并按苏联要求,和印度商量,让印度首先提出该建议。张闻天还主动提出由中共说服日本左翼政党,使日本也加入提案国行列(因为日本被原子弹轰炸,所以右翼党派也不能拒绝——到现在日本坚持无核化)。如果中印日三国都同意,则这一建议就可能变成正式条约。一旦该条约成立,则57年10月的【国防新技术协议】就有一大部分作废。我们看看日期:57年10月协定国防新技术协议,而两个月后苏联就提出无核区计划,并得到中共大部分领导人士的支持。这等于是中苏两党内部有一部分人合作,否定毛泽东的计划。没有了核武器,毛泽东的“军购——攻台”计划也就作废了一半。直到58年5月,中共还一直表示同意并积极地推动这一无核区计划。
但是在58年7月,毛泽东找到了一个借口,借以否定苏联的建议。这个借口就是“联合舰队”。58年7月苏联大使尤金向毛泽东提出该建议后,毛泽东激烈反对。其激烈程度让苏联吃惊并大惑不解。现在看来毛泽东的过激反应另有企图,就是借此机会否定无核区计划。无核区和联合舰队就此一起完结。对于联合舰队,毛可以用“民族主义”,反对“租借权”等理由,来反对。使苏联马上收回这一建议。连无核区计划也不再谈了。
1958年北京附近的核反应堆(作为57年国防新技术协议的一部分,由苏联援建、调试)建成之时,苏联派出“中机部”(核工业部)的副部长艾菲莫夫(Dmitriy V. Efremov)到北京祝贺。“他的行程包括会见毛泽东。这次会见对没有心理准备的艾菲莫夫是一个震惊。他回到旅馆时几近崩溃。他躺在沙发上。很明显他有过可怕的经历,并且茫然无措。后来他说,在他和毛的会见中,他奉命向毛澄清苏联领导对台湾危机的政策。这时这位中共领导人突然表现出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的态度。他不让艾菲莫夫再说什么,自己却滔滔不绝。从那时起,他不再称艾菲莫夫“同志”,而称“外国人”。艾菲莫夫在会见之后立即说,虽然用比较委婉的方式,但毛强调他已经把艾菲莫夫看作敌人。这一个半小时的会见,实际上是毛泽东在攻击挖苦对方。艾菲莫夫意识到一个巨大而且不祥的过程开始了,而他则犯了一些错误”。
苏联的态度是给中国的核援助,但是不支持毛泽东攻占台湾。这当然毛泽东的计划相抵牾。
虽然毛泽东否定了联合舰队,但是苏联还是愿意卖武器。而且,中共从别处也买不到武器。所以在59年2月中苏之间还是协定了【二四协定】。购买大量海军装备。据沈志华文章说:
“根据协定,苏联将向中国出售629型导弹潜艇、633型鱼雷潜艇、205型导弹快艇、183型导弹快艇、184型水翼鱼雷快艇和Р-11ФМ型弹道导弹4枚、П-15型飞航式导弹2枚,以及这些舰艇的动力装置、雷达、声纳、无线电、导航器材共51项设备的设计图纸资料,还有部分舰艇制造器材及导弹的样品,并转让了这些项目的制造特许权。苏联的60名专家随即来到中国,协助开展设计和仿制工作。大部分技术资料和部分设备材料也陆续到货。这一协定的执行,对于中国海军从常规武器装备逐步向新的动力装置和导弹武器过渡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与此同时,苏联继续向中国提供核武器的设备和技术,直到59年6月。其间还提供了制作氢弹的设备(所谓“6号”。电磁浓缩设备。可以浓缩同位素锂。苏联的第一颗氢弹用该设备制造。该设备光是其中的磁铁就重250吨)。
但是到了59年9月25日,苏联和美国举行了戴维营会谈。在此前的准备阶段——59年6月20号,苏联给中国来信,说苏联正在和西方商量签署核不扩散条约,故此停止向中国提供核武器生产设备。而在这之前几天,彭德怀在6月13日才从苏联回来(13日到京,从莫斯科返京途中在蒙古停留)他从4月24日离京访问苏联和华约各国,一个多月中和苏联军政高官有多次会谈。苏联中止协议,只在彭德怀访苏回国后7天。按常理考虑,中止“国防新技术协议”,必然先和国防部长交换意见。在彭德怀回国之后一个月,即59年7月,即在庐山会议发表了反对大跃进的信件。参与者彭德怀和张闻天,他们在58年都是“无核区计划”的支持者。而张闻天也在前不久去过苏联。>>
由于当时还有一千多苏联专家在中国,中国也向苏联订购了大量设备,他们对中国的工农业情况,有比较客观深入的了解,他们向苏联汇报的情报,其准确度远比中国盛行的浮夸虚报为高。所以彭德怀、张闻天等人可能从苏联得知了中国大跃进的真实状况。毛泽东在庐山会议中途给张闻天的信中说:“你这次安的是什么主意?那样四面八方,勤劳艰苦,找出那些漆黑一团的材料。真是好宝贝!你是不是跑到东海龙王敖广那里取来的?不然,何其多也!然而一展览,尽是假的”。
这里说的“东海龙王”,就是赫鲁晓夫了。“漆黑一团的材料”,可能有一部分是从苏联得到。“尽是假的”,当然是和中国地方政府上报的材料对比。毛泽东有绝对权力,他说什么是真的,什么就是真的。此前彭德怀在阿尔巴尼亚和赫鲁晓夫会晤的时候,也曾出示他59年3月在湖南考察所得的资料。这时双方交换情报,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在中国国内已经得不到可靠信息。要想了解中国的情况,彭德怀只能用自己收集的资料,换苏联人掌握的资料。在彭德怀被整肃之后,赫鲁晓夫也给毛泽东写信,认为彭德怀是正确的,毛应该向彭道歉。这使毛泽东更确信彭德怀、张闻天和苏联勾结在一起,反对他的大跃进和军购计划。
但是我们应该认为,苏联人的行为为苏联的国家利益服务。他们的利益在三方面,一是卖武器挣钱。二是保持台湾分裂。三是苏联的国际总战略。从这三点出发,苏联都不应该再继续卖给中国核武器技术。彭德怀提供的信息,可能是让苏联人确定:中国的农业已经崩溃,中国没有能力,按59年,也就是当时的水平,继续出口农产品支付军购费用。59年是中国出口粮食最多的一年,虽然国内大批农民被饿死,粮食出口量却接近58年的两倍。
现在看毛泽东后来的行为,就能有更深一步的认识:毛泽东认为苏联和中共务实分子内外联动,他不再可能买到能够攻占台湾的装备。(实际上苏联自己也没有足以战胜美国舰队的装备)。他的攻台计划要改变。从直接攻占台湾,变为在其他地域打击美国和占领地盘。既然你美国不让我攻占台湾,我毛泽东可以攻占别的地方。而且要狠狠打你。这一计划,用“革命”包装之后,就变成“世界游击战”“以世界农村保卫世界城市,最终占领城市”。这一战略的发起,实因毛泽东不能克服台湾海峡。如果能够打过海峡,则用不着这么麻烦了。直接攻占台湾,获得联合国席位,迫使世界各国承认其正统地位,就完了。但是攻“军购——攻台”被苏联、美国和中共务实派给破坏了。毛只能把攻台计划改为“世界武装革命”。
而这“世界武革”战略,不很需要苏联人的支持。第一是因为这种战争对先进的大型武器依赖程度不高。第二是苏联和中国在世界武革方面是竞争对手。应该把苏联排斥在外。因为第三世界或亚非拉各国,凡是和美国对抗的,比如越南古巴朝鲜,也必然也和苏联结好(阿尔巴尼亚除外)。因为苏联也是他们的支持者。也就是说,中国和苏联,在影响第三世界反美势力方面,是竞争者。首先两国就在越南展开竞争。而越南则两头讨好。到了70年之后,越南倒向苏联。因为苏联提供了更为先进的,可用于解放南越的武器。而中国因为文革,拿不出什么东西来了。在72年越南发动春季攻势的时候(3月30日),使用的武器90%是苏联援助的。当时中国因为要对付苏联的威胁,必须把武器留给自己(69年珍宝岛战役之后,中苏处于临战状态)。
因此中共对苏联的态度,也随着毛的世界战略而改变。在60年之前,在毛的计划还是“军购—攻台”时,不管愿意不愿意,还是要和苏联维持良好关系,因为只有苏联人卖武器。但是在61年后毛泽东的战略改变为“世界武革”,则和苏联没有必要维持关系。而且由于有互相竞争的关系,双方的冲突逐步激化。这时毛泽东把军火装备从依靠苏联,转为依靠中国自己生产。于是投入大量资金研制武器。毛泽东估计在如果发起世界武革,那么美国和西方可能都会受不了。很可能会来打中国。就像现在美国受不了基地组织,打了阿富汗,再打伊拉克,又要打伊朗。这基地组织就是世界游击战的继承者。逼得美国远征中东中亚,作犁庭扫穴式扫荡。毛泽东当时估计美国可能对中国来这一手。为此中国必须建立大后方。这大后方就是62年开始提起的大三线。从“二五军购”到“三五大三线”的转变,对应从“军购攻台”,向“世界武革”的战略转变。
另外一个战略转变,就是从避免打美国人,变为专打美国人。我们知道在58年8月,中共发起金门炮战。在炮战之前,毛泽东还特别强调,不能打美国人。开炮前还问前线指挥叶飞,会不会打着美国人,叶飞说说不准。有人建议向美国透风,让美国人撤离金门,免受伤亡。这是因为毛泽东那时处于“军购——攻台”战略之中。而攻台之前提是美国不参与协防台湾。如果把美国人炸死了,则会激怒美国,美国协防台湾的可能性会更大。到了60年,苏联停止军售,毛认为直接攻占台湾已不可能,改为世界武装革命,战略方向从台湾改为东南亚。这导致了中共对越南的支持突然增加——本来在日内瓦会议上,中国苏联让越南南北分治。对此问题最好参看【B同志(黎笋)的讲话】。在“军购攻台”期间,中国要求北越不要对南方采取行动。但是在60年代初,毛泽东采用世界武革战略之后,即倾全力支持北越进攻南越。中国为此出资200亿美金,出兵32万。在其后几年中,越共把美国人打死了几万。不知道美国人是否明白,这几万人的死因,实因为美国不让他毛泽东过台湾海峡。如果让他过了,他毛泽东也懒得管越南,美国人也不至遭此劫难。
再看三面红旗
从以上分析可知,毛泽东大搞三面红旗,实有“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意。这三面红旗表面上看是为了“快速建成共产主义”,实际上是为攻占台湾作准备。其中公社化和食堂化是关键。除了可以提高征购效率之外,还有“全民军事化”的作用。我们知道,管住了粮食就管住了人。在中国只要有粮食,就能建立军队。食堂化之后,粮食全在公社,也就是全在政府,以前不听话的散漫农民,如今要他们干什么就得干什么。不干没饭吃。如果没有食堂化,农民不干了可以回家,在家也能吃饭。但是是食堂化之后,你回家就没饭吃。所以公社化食堂化非但提高征购效率,也大大提高动员效率。大修水利,大炼钢铁,正好是一场“动员大演习”。在前面说过,估计毛泽东计划在62年左右攻台。攻台的战术,和现在经常说的一样,叫做“万船齐发”。军队登上台湾岛之后,又有更繁重的增援补给任务。如果按清军攻台的模式,先占澎湖再占台湾,则战争可能长达数年。为此把上千万人投入战场(包括后勤补给),也不一定够。所以必须有极其强大的动员能力。这动员能力是胜败的关键。如果大家都有口粮在家,数百万人一看波涛汹涌,炮火连天,不上船去台湾,跑回家也有饭吃。你怎么管?如果老百姓不但有口粮在家,日子还过得不错,谁还愿意舍命攻台?49年10月的攻占金门失利,主要原因是无法动员足够船只和船工。已经参战的船工,一看战斗激烈,炮火凶猛,或怯战逃匿,或冲滩搁浅,致使增援补给不能按计划进行。为防止这种情况在攻台时发生,必须在58年就建立强大、广泛的,以口粮管制为基础的,高效的军事动员机制。并在其后的几年之中,反复演习。到了62年攻台时刻,就能充分发挥作用。
我们知道大跃进不光是农业的大跃进,工业上也搞了大跃进。我们应该考虑到,毛泽东对工业确实不懂。如果说他不懂农业或农民,这个值得怀疑。因为他到底是农民出身,自己种过地,在农村住了大半辈子,他自己也说最懂农民。当时的农业也没有什么高科技。所以对他相信亩产十六万斤,我们最好“存疑”。比较大而化之地说,他搞农业大跃进是三分不懂,七分故意。这七分,就是实行他的军购攻台大计划。这三分不懂,是考虑到了苏联的李森科假科学的坏影响。毛泽东受他多少影响,我们不知道。但是毛泽东在工业方面的所作所为,可能是五分不懂,五分故意。他从小不懂数理化,进城之后思想僵化,工业问题也太复杂。如果不是大学工科毕业,确实难以了解现代工业的基本情况。苏联专家向苏共汇报:中国派了一个兽医,作他们援建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的总经理——他们不知道,兽医算是知识分子,能派个兽医来算是不错了。赫鲁晓夫说:在大跃进之中,“他们把一切都毁了”。这“一切”就是苏联远见的那些东西。毛的这种做法,有一半是因为他不懂。对于现代工业,外行比破坏分子的破坏力更大。中国有叶渚沛这样的国际水平的专家。政府中有陆达这样在柏林工业大学毕业的官员,破坏分子骗不过这些人。但是毛泽东把这些专家知识分子打得灰头土脸,哑口无言,然后推广宋朝的炼铁方法。陆达在大跃进中是鞍钢的总工程师,被当作“白旗”拔掉。叶渚沛早在53年就成为“反苏分子”。因为叶认为苏联专家的采选矿方法落后,浪费了很多稀有资源。叶渚沛在55年提出当时最先进的三高炼钢技术。并没有得到政府领导的支持。如果让叶先生,和诸多专家来领导中国经济,中国的经济真能发展很快。我们知道经济不是不能“跃进”。日本意大利都发展很快,形同跃进。人家的发展靠科学技术,和全世界的资源。也依靠科学家和有国际知识的人才。如果毛泽东也这么作,中国的发展速度也不会慢。但是毛泽东不这么作,应该说有一半的原因是不懂。但是也不能说完全是因为不懂,还有一半原因是故意:那就是他需要数字,堵住“务实派”的嘴,以维持他对经济的领导权。他认为小高炉能非常方便地给他这种数字——小高炉小炒炉(直径ffice:smarttags" />一米五左右,和小坟头一样的炼钢炉)散布于全国各个角落,谁能调查它们生产多少钢铁或炉渣?如果这数字超过了陈云制定的二五计划,那就说明咱毛泽东夺取你的经济领导权,夺得有道理。至于这数字是一些浮夸虚报,那他并不关心,因为他并不指望用中国炼的钢来攻战台湾。他对中国的武器制造水平根本不抱任何希望。在58年军工系统也搞了大跃进,由哈尔滨军工带头,在沈阳112厂设计生产中国自己的新式战斗机【东风—113】和轰炸机【东风-117】,(抗衡目标是美国的F-105和B-58)。国防部长彭德怀要求由中国自己设计,向苏联保密。准备59年在国庆十周年献礼,结果没有搞出来。又要求设计人员在61年,也就是中共40周年献礼,112厂的工人天天敲锣打鼓,到设计院去要图纸,以便下料开工,但是设计人员(在大跃进的时代,居然)说:别说今年明年,就是十年以后,能不能搞出来都不一定。因为缺少各种设备和材料。所以,在毛泽东的攻台计划中,中国的知识分子和钢铁,不起作用。或者说,知识分子的作用就是活靶子,钢铁的作用出假数字,真正能用于攻台的装备,得从苏联买。后来,到了61年,虽然天天骂“苏修”,还是从苏联买来了米格21的图纸、材料和生产设备。
我们已经引述过他的名言:“打麻将十三张牌,基本靠手气,谁知道搞钢铁这么复杂,要各种原材料,要有客观条件,不能凭手气。”笔者认为毛说这句话,实在有点假装天真了。他毛泽东能以为炼钢凭手气?为慎重起见,我想我们还是不要轻信毛的说法。我们还是这么考虑:他毛泽东虽然不懂,但还没有不懂到把炼钢和打麻将分不清的程度。但是,他急于要数字,那怕是炉渣的数字。炉渣的数字对他也很重要,因为这些数字,可以巩固他对经济的领导权。就像“亩产十六万斤”,他知道这个数字有问题,但是他还是要钱学森给这个数字作论证。因为这个数字对他的高征购有好处。他需要这些数字帮助他完成大军购,一旦军购成功,飞机军舰原子弹都齐备了,然后大军过海,攻占台澎,什么过失都烟消云散。饿死人也不算事,炼炉渣也不算事——浮夸虚报非但不算过错,后人还会认为那是高明的策略——他毛泽东用非常之手段,欺骗和鞭策怠惰踟蹰,安于享乐的共军,驱使其冲破美国防线,一举攻占台湾。按中国的传统:“胜则全是,败则全非”。按世界战争传统:“胜利者不受审判”。按后来的说法:“宁失千军,不丢寸土”。不管怎么说,他毛泽东都有理。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大跃进,那就可以解释很多难解之谜了:大跃进是军事行动的一部分,为攻占台湾作准备。既然是军事行动的一部分,那么“兵不厌诈”。虚假的东西越多越好。粮食和钢铁的虚报产量好比“疑兵”、“假情报”。好比是曹操进军江南,号称“八十万大军”,吓得东吴一大伙人要投降。毛泽东也想把台湾国军吓成这样。而且把美国吓得撤走军舰,远远地看着他百万雄师过大海。我们知道毛泽东熟读历史,特别喜欢农民起义。而农民起义领袖专会使用诈术欺骗部下,从宋江挖出石碑排座次,到元末起义,先假称“弥勒下生、明王出世”,然后散布“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并把一个石人埋在土里,让人挖出来,民工就信了。实际上古今中外,不用诈术而能兴兵者稀。布什先生攻占伊拉克的理由有两条,一条是萨达姆和基地组织有联系,第二条是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后来攻占了巴格达,把伊拉克翻了个底朝天,这两条一条也没有。但是没关系,伊拉克已经打下来了,美国人还是挺支持布什。说到底,布什还是用诈术兴兵。连美国小布都少不了用这招,毛泽东用也是很自然了。毛泽东用诈术可是老手。土地改革,分田分地,都是诈术。他要用分田分地动员农民当兵参战,一旦中共夺取政权,就把那土地收回了。
三面红旗是为实现军购攻台的大诈术,着实骗了不少人。本国人民基本被骗倒,甚至连毛泽东本人都可能受骗。外国人民也受骗不轻。据说到了70年代中日建交之后,日本还有人来问大炼钢铁的实际后果。50年代末,日本正在发展超大高炉,以提高质量和减低成本。但中国正好反其道而行之,做一些小高炉。按科学道理,日本人觉得中国这一套不行。但是,后来看到数字,硬是比他们的大炉子“多快好省”。令他们疑惑不解。他们就没想到中国的钢产量是“诈术”。
所以,表面上毛泽东好像大傻瓜一样地相信浮夸虚报,而且鼓励浮夸虚报,实际上他是有目的——他需要这些数字,哪怕是假的。一来巩固对经济的领导,二来威吓美蒋,三来鼓动大陆民众积极参军攻台。我们在前面引用过他在59年庐山会议时给张闻天的信:“你找来的漆黑一团的材料,尽是假的。”毛泽东靠什么反击张闻天彭德怀的进攻?靠虚假数字。根据下面上报的数字,说你的真数字是假的。这假数字就是毛泽东的武器。既能威吓美台,又能用来镇压务实分子和知识分子。这么有用的武器当然越多越好,越厉害越好。
毛泽东通过反反冒进,鼓励浮夸虚报,要的就是这些虚假数字。反反冒进是57年初开始的,说明毛泽东在大跃进开始之前,在反右之前,就已经计划好了制造并使用虚假数字,用诈术为“军购—攻台”服务。从这个角度看反右,就知这是毛泽东故意把中国人搞得傻乎乎。好让他能用“诈术”兴兵。但这虚假数字是双锋利刃:中共内部的的信息系统全部被其破坏,真信息都消失了,就剩下假数字了。结果中共干部也被唬住。连赵紫阳等人,也相信农民还有很多粮食,征收不上来,是农民瞒产私分。应该说中共干部如赵紫阳等,还是比较认真务实的。如果他们都对农民的状态有如此错误的认识,说明中共的信息系统崩溃,下面送上来的全是假情报。笔者认为连毛泽东本人也是受害者。要说使用假数字,中共也有传统。当年平型关战役之后,毛泽东亲自把上报战果夸大数倍。在抗美援朝期间,东北空军司令部的上报数字,也比实际战果夸大一倍有多,由东北空军司令段苏权揭发,段却因此在空军挨整,最后离开空军。也是在朝鲜战争中,在发动狙击运动的时候,上报的战果,击毙的敌人居然超过了美军的建制。假数字是中共的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一直有破坏自身情报工作的负作用。但是没关系,中共还是打赢了。所以毛泽东对玩假数字不但熟能生巧而且乐此不疲。特别是为成就军购攻台的大事业,他不光是要骗国军,美军,还要骗自己的的共军。怎么骗?干脆从最底层上报的数字就作假。他只有骗过了自己的共军,才能维持他对经济的领导权,才能把他的军购攻台五年计划完成。
这个军购攻台计划,在50年代是公开的。到处都张贴着“解放台湾”的广告,“解放台湾”的口号天天重复,甚至被编成大型木偶戏,小学也组织学生观看。而大量军购也是公开的。因为解放军的装备都是苏制的,或苏联援建工厂制造的。保密的只是时间表。从这个意义上看,反对三面红旗,就是反对他的军购攻台。当然中国人没有力量制止他的计划。倒是苏联人管用。苏联59年6月停止核武器的援助,60年7月停止几乎所有军工项目的援助。毛泽东就只能放弃攻台。
这下子让毛泽东意识到,他犯了错误,他的军购——攻台计划太依靠苏联人,如果苏联人不卖给你武器,你就没办法。你就是接着搞大跃进高征购,也没意思了。你征收来再多的粮食,人家也不卖你武器。这时候他知道继续把持着经济领导权,也没有意义。只好在60年底——苏联停止军售3个月后,把经济领导权交出,让刘少奇去收拾烂摊子。在60年毛泽东在杭州研究苏联经济。这事也比较奇怪。中国经济被他搞成这样。他研究苏联干什么?中国的经济和苏联的经济还是有很大不同。笔者认为他研究的题目是:为什么苏联就不要中国的粮食了?他以前的估计是苏联一定会要中国的农产品。不然苏联人没法活。所以他认为无论如何,也能从苏联买到攻台装备。但是60年苏联就硬是不卖了。>>
如此解释他的行为,并不否定在前面说的:到了60年底,他看到二次跃进彻底失败,故放弃经济领导权。如果他的经济政策很成功。他当然还是愿意继续把持经济领导权。>>
但是我们也要注意:苏联的行为,是以他们的国家利益为基准。我们已经再三讨论过苏联的国家利益,现在再进一步分析:苏联的国家利益大约有这么三条原则:1,用落后的武器赚钱。2,大陆和台湾分裂。3,让中国在东方威胁美国。吸引美国的兵力。从1950年起,直到现在,苏俄始终一成不变地按上述三原则行动。这第一、三两条都好理解。至于这第二条有什么道理。我们可以从越南对中国的情况看出来。越南统一了,就来打中国。如果朝鲜统一了,那中国的东北就可能出事情。我们再看大陆台湾分裂对俄罗斯有多大的好处,那就更明白这一条的战略意义了:苏联分裂之后,俄罗斯的军工产业在很大程度上靠中国的美元维持。中国为什么这么起劲地给俄罗斯送美元,购买连印度都不要的飞机?因为中国有个台湾问题。
我们再看台海分裂对美国有多大的好处(台湾也用大把的美金买军火),也就明白了,这台海分裂是美苏或美俄两国的共同利益。这个分裂是由两个超级大国共同维持的。在59年的时候,苏联和美国都认为中国有攻台的企图。按赫鲁晓夫的话说,毛泽东是好斗的公鸡。所以认为应该控制中国的军购,在当时就是停一停。如果卖的太多了,会使毛泽东认为“长缨在手”,真格地渡海攻台,甚至扔原子弹(如果苏联早早地卖给他)。那不是很麻烦?所以在60年苏联就把军火买卖停了。等到毛泽东认为军购攻台无望,放弃了经济领导权,苏联又恢复武器买卖了:61年同意卖给中国米格21和制造图纸,设备,生产许可。后来还有防空装备、坦克、装甲车等等。这些装备对苏联来说落后,而对中国来说还是很先进。也就是说,苏联根据自己的利益,控制着中国的军购速度。又要挣钱,又不能让中国给他惹麻烦。台海两岸的军备水平,分别在苏美的控制之下。苏美两位大佬维持着两岸的分裂和军购竞争,从中大笔捞中国人的血汗钱。台湾海峡就是苏美或俄美两国的ATM。这么一个好地方,苏美两国怎能让毛蒋二公破坏?毛泽东看不清这一势态,蒋介石也看不清。中共内部的务实份子,还是比较明白。所以他们愿意搞“无核区”,“吃穿用,农轻重”,而攻台不感兴趣。
苏联有时候也很愿意,甚至主动卖武器给中国。那是出于第一、三条原则。卖给你武器,挣大钱,何乐而不为?你有了厉害的武器,作出攻台姿态,美国就紧张了,必须在西太平洋部署强大舰队。苏俄在地中海和波罗的海的威胁就小一些。>>
对于大跃进,还有一点值得深入讨论。那就是食堂化。食堂化在某些地方,一开始很受欢迎。因为中国农民世世代代吃不饱。在56年高级社的时候,把农民的牲口土地“入社”集体化了。在57年的时候就有很多人挨饿,甚至饿死。一旦食堂化,农民发现能放开肚子大吃,自然欣喜非常。再听说以后的粮食吃不完,更加兴高采烈,大吃猛吃。
笔者的感觉,这有点像文革刚开始的学生造反。学生在造反之初真是高兴。少说也有90%的人是真高兴。他们高兴什么?首先是不考试了,然后是坐火车不要钱,随便你全中国到处玩。各处接待站还提供免费食宿。这多好啊。笔者认为毛泽东在大跃进和文革时的手段,基本一样,就是让你高高兴兴地把自己赖以为生的资源破坏,同时高兴地交给他处置。大跃进之前,农民吃不饱,毛泽东说,咱们来个痛快的,把你的口粮都拿出来,送到食堂来,我让你们猛吃,大吃。农民很高兴。把口粮拿出来送给食堂,毛泽东一方面让大家猛吃,一方面从后门把粮食往外运。送给苏联换了核技术和米格飞机。如果不搞食堂化,粮食在农民手里,他就不能从公社仓库里直接运走粮食。农民一边大吃,他一边猛运。你吃的高兴,他运的方便。等到没粮食吃了,农民饿死了,他的武器也买到了。文革也是这样。学生说,我们多苦啊。升学压力这么大,功课这么多。教育这么差。毛泽东说,那好啊,我们把学校砸烂吧。学生就高兴了,造反了,可是学校砸烂了,学生更没学上,别说好的教育,连坏的教育也没有了。学生只好统统下乡。这么一来,这些学生本来在城里吃的口粮,还有本来应该给教育的投资,都省下了。毛泽东拿这些东西干什么?搞他的大三线,发动世界革命!
同样,我们在前面说过,公社化食堂化是一种动员机制:管住了口粮就管住了人,谁不服管没饭吃。文革也仍然是建立一套动员机制。毛泽东公开说“红卫兵是解放军的预备队”。除此之外,在农村受过吃苦锻炼的广大知识青年,是比学生好得多的兵源。大量知识青年直接去了建设兵团,那真身就是解放军的一部分。兵团和农村很苦,而毛泽东掌握着户口和粮食,只要一招兵,大家莫不奋勇报名。毛泽东对此太有经验了。他知道只要有粮食和城市户口在手,必然有踊跃报名参军之人。如果不把学生赶下乡,首先他们不太适合当兵,其次城市户口和工作对他们没有吸引力——如果没有文革,他们都有城市户口和工作。我们知道黑五类出身的遇罗克,在文革前虽然没有上大学,但是拥有北京户口和技术工人的工作。在文革之前,对于城市青年来说,城市户口和工作不稀罕。但这在文革时期,却变得十分稀罕宝贵。连大学生都梦寐以求而得不到。为这东西,人们就能踊跃地当兵打仗。由此可知。文革和大跃进一样,为毛泽东提供了非常有效的,以前没有的动员机制。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