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613)
2007 (556)
2008 (369)
2009 (298)
2011 (232)
2012 (174)
2013 (145)
2014 (89)
2015 (101)
2016 (83)
2017 (53)
2019 (76)
2021 (62)
2022 (116)
2023 (95)
杨振宁原本是一个严谨的科学家,可是这几年,他却越来越象个娱乐圈的名人,且不说他的跨世纪婚恋,只听听他关于中国教育的几番高论,就觉得这老人家的确与众不同。去年他宣布“中国大学办得很成功”,今年又放出话来:“清华学生平均素质比哈佛好!”前不久,更声称“中国大学对国家的贡献比美国高校大”。一连串的言论使得中国教育瞬间“焕发新颜”。他贵为美国公民,有如此高尚的爱国情怀,不能不让土著的国人叹服或汗颜!然而,在杨振宁的一系列言论背后,是中国教育界的质疑和羞愧。
日前,网易发布了一份调查:“您认为中国教育是成功还是失败?”在2,420票有效投票中,有1,912票认为“完全失败!中国教育如果再不加大整改力度,十分危险”。担任Google中国区总裁的著名计算机专家李开复在《给中国高校的一封信》中写道:“创办大学的目的或价值不在于获得了多少名和利,而在于是否培养出了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是否获得了真正能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科研成果。”
但是中国的高校大多陷入了追名逐利的漩涡中,始自上世纪末一哄而上的、不注重质量的大学扩招,虽然学生数量明显增多,却没有达到多培养人才的目的。有些学生学习四年后才发现在学校学的知识根本不符合社会的要求,导致就业相当困难,甚至发生了大学生毕业后为了就业再去重上中专的事情。
更为恶劣的是,为了金钱和名利,高校普遍存在着造假现象。学术造假,论文造假,项目造假!最著名的就是上海交大的一个陈姓教授,居然将从美国买回的芯片上的标志打磨掉后,再刻上自己的logo,说成是自己研制的芯片,大肆骗取科研资金和学术声誉;一些高校的硕士论文、博士论文屡次发现抄袭现象;少数大学教师为了评职称,大量发表粗制滥造、生拼硬凑的学术论文和学术专著;老师为了自己的利益开公司而让博士生成为免费劳工;学校为了赚钱开过多的EMBA或软件学院课程,让老师把精力都花在那些“高学费”的“高龄生”身上而忽略了真正的大学生……
上个世纪初,胡适曾在《归国杂感》一文中感叹:“依我看来,中国的教育,不但不能救亡,简直可以亡国。”感叹过后,便列举当时教育的种种弊端,虽然间隔数十年,现在看来,对于当今中国而言,仍有警醒意义。但是就是这种“简直可以亡国”的中国教育,竟被杨振宁吹捧为“中国大学对国家的贡献比美国高校大”。美国高校对国家的贡献有目共睹,杨振宁对此也是心知肚明,但是他为什么一而再地对中国的高等教育大唱赞歌呢?显然他是中国教育的既得利益者,住着清华的别墅,在现有体制下安享晚年,屁股决定了脑袋。可是,我们并不需要为现有高教体制大唱赞歌的“喜鹊”──有教育部大言不惭就足够了──我们缺少的恰是对着现有体制不留情面、鸹噪不已的“乌鸦”。杨振宁作为一个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说话时理应本着自己的良心,不要睁着眼睛说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