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养身之道

(2005-12-16 14:02:34) 下一个
寒暑易节,气候变化,人赖以生存的外在环境发生变化,必然对人体产生各个方面的影响。 比如,在我国24节气中,有2个重要的节气,一个是夏至,另一个是冬至。夏至,太阳直射在北纬23.5°北回归线上,冬至,太阳直射在南纬23.5°南回归线上,其他时候,太阳直射在这两个纬度带之间,从南到北,从北到南,形成有规律的气候变化,这就季节交替。回归,即“太阳走到这里为止,掉头又回归赤道”的意思,其实是地球自转的轴线发生了转折。天人相应,因而,夏至前后的这段日子,身体的变化相对较大,有些身体虚弱,较敏感的人,可能会有不适,情绪低落,胸闷,心慌等反应。以前,农村里要吃新收成的大麦糕、蚕豆,过夏至节,一则休息调整一下,一则补充维生素B族,有利神经系统的协调。冬至,一般在12月22日,在我国是日照时间最短的一天,这天阴气最盛,从前,朝廷和地方政府要在这一天举行盛典祭天,北京就在天坛。百姓往往冬至扫墓,祭祀先祖的习俗。冬至前后是老年疾病多发、死亡率最高的季节。因而,外出的人要回家探望老人、祈求平安,一家人在冬至团聚,吃“汤圆”,既有团圆,又有天时转换的意思,亲情的温暖驱散严冬的阴寒,体弱多病的家人平安度过天时转换的季节。俗话说:冬至大如年,阴气至极,阳气初盟。这一天是人和动植物进入新的生长周期的起点。冬至大扫除,清除尘垢,调整床铺、饭桌到向阳靠窗朝南的方位,“调风水”顺应气候的变化,迎接新春的到来。在古历、命理学中,过了冬至就是新年。在西方,冬至后2天,是一年一度最隆重的圣诞节,家人团聚,祈求上帝,祈求平安,过了圣诞节,新年就开始了。端午节,人们将艾草、菖蒲挂在门前,喝雄黄酒,小孩挂香袋,芳香、辟浊、化湿,清除室内、体内春夏之交湿浊之气。端午赛龙舟,是非常有意义的集体体育活动。清明扫墓,祭祀先祖,吃清明团子,去野外踏青、采风;油菜花开,也是精神病高发季节,亲人相聚,维系家族亲情、乡情,交流情感,调整健康心情。九九重阳节,酷暑已过,秋凉已来,登高赏菊,让户外运动和大自然的清风,修复我们酷暑中消耗太多的身体。八月中秋,明月高照,是人情绪最高涨的时节,晚辈提着月饼看望长辈,夫妻团聚,家人团聚,血浓于水。春节,从农历二十三送灶神,除夕守岁,到正月十五闹元宵,是最丰富多彩的日子,祭祀天神祖先,里里外外大扫除,辞旧迎新,贴窗花春联,燃烟花爆竹,穿新衣吃团圆饭,敬长爱幼,舞龙唱戏,充满人间欢乐。在我国有许多与季节有关的养生谚语,如“春捂秋冻”,晚春,穿得暖一点,让身体与慢慢变暖的气候相适应,保暖身体抵御传染病,预防感冒,晚秋,让身体与慢慢变凉的气候相适应,这也是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的健康原则。“白露身不露”,白露,秋凉已深,晚间已有露水,早晚要穿好衣服,切勿贪凉受寒。 还有如:“今年冬令进补,明年三春打虎”,中医养生学更注重要适应四季气候的寒暑变换,“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在《周易》,《河图,洛书》,中医的五运六气,针灸的子午流注,及风水命理等许多古典传统学说中,阐述许多宇宙变化、地理、气候等变化与生命变化的关系。现代科学认为:气温、气湿、气压、风向、风速、降雨量以及太阳黑子、宇宙射线、星体运动、山川河流等多种气象因素,通过下丘脑对人体的代谢功能和内分泌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人类对大自然的不断认识,已形成了“时间医学”,和“气象医学”专门理论。几千年文明生活的积累,形成的生活方式使人类健康适应环境的变换。科技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从乡村到城市,忙碌的都市生活跨越了先祖的节奏。理解传统生活的内涵与道理,顺应自然,把握自己健康的轨迹 .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