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从911事件看美国中北部区域文化之三:复仇心理

(2005-02-07 21:37:43) 下一个

我从小就在讲究复仇的中国传统文化里熏陶,有关复仇的格言随口就可说出一箩:报仇雪恨,有仇必报,父仇子报,有仇不报非君子,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以牙还牙,以毒攻毒,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不单是我,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那些快意恩仇的历史故事、武侠小说、影视作品总是最受欢迎的。从掘墓鞭尸到株灭九族,从“痛打落水狗”到“对待敌人要象秋风扫落叶般无情”,中华文明里处处渗透着报仇的动机、报仇的决心、报仇的残酷、报仇的快意。

其实,复仇心理每人都有,这是一种原始的感情,有时还是一种野蛮的欲望。用这种非理性的冲动来处理现代社会的多边关系就常常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去年10月29日西安西北大学的几位日本留学生演出下流短剧。这么简单的事情竟然可以发展到大规模示威游行和殴打伤人,可见国人心中对日本人有一团复仇的怒火还没有熄灭,一有借口就要喷发而出。

九一一事件发生后,有一些美国人也在心中燃起了复仇的意识。所幸的是,事态并非按照西北大学学生的思维惯性发展,阿拉伯人没有被大范围地歧视,伊斯兰教也没有受到明显的排斥。何以如此?以下仅以我居住的城市为例简介美国式的“思想工作”。

我所居住的城市基督徒占人口的 80% 以上。虽然远离纽约,但悲剧发生后也有短时间的群情激愤。市政府立即采取各种疏导措施缓解复仇心理。我就参加了九一一几天之后的一个大型的露天烛光晚会。市长和政商各界显赫也来参加,已退休的一位美国前总统因身体欠佳不能亲临,就送来了约10分钟的录音讲话。市长作主导发言。整个烛光晚会的主题除了对死难者的哀悼,就是大谈民族和睦、善待阿拉伯人、不要排斥伊斯兰教等,以稳定民心。市里的许多教堂在悲剧发生后第二天就开放给广大市民进行特别的宗教祈祷活动,为人们提供发泄悲愤的场所,以稳定民情。与此同时,当地电台和电视台纷纷邀请宗教领袖和恐怖主义问题专家出面谈话,解释恐怖主义与伊斯兰教的根本区别。

上述措施之所以行之有效,我认为还与基督文明的内涵有关。《圣经》里要求人们去爱自己的敌人。我问过几个美国人能否做到“爱制造九一一事件的恐怖分子?”他们认为自己虽然很难做到这一点,但不会刻意去寻找阿拉伯人报仇。出于根深蒂固的法制观念,绝大多数美国人都认为肇事者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所以他们支持在阿富汗的反恐战争,而且这还有助于进一步防止恐怖分子再次袭击美国。有趣的是,这里有很多人反对伊拉克战争,布什总统两次到访都遭到反战人士的示威抗议,这又是另一个话题了,容我以后再谈。

2004914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