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慕容青草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聊聊坏与笨

(2024-07-29 08:20:08) 下一个

戴榕菁

对于社会文化甚至世界性的社会文化之变迁的见证是上了年纪的人可以拿来夸耀而后生们不论多有学问也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的一大牛气之处。

社会文化之变迁是多方面的,有些方面反应出文明整体进化的细微之处。比如我注意到过去几十年里世人对于坏与笨之关联的评价就发生了一些变化。在我小时候,很少听到人们会把坏与笨相提并论。但是,近十几年里,“如果这个人不是存心险恶,那就是这个人非常愚蠢”这一类的话已经是社会流行语的一部分了。一方面,这反映出随着文明的进化,人们对于人性的认识也在加深;另一方面,这是因为在更注重团体凝聚力而相对地不认同个体独立性的传统社会中,正面地说,人们更看重一个人内心的倾向或本意,负面地说,人们更容易有诛心的习惯。在那样的社会环境里,坏与笨的区别听上去就显得很自然很重要;但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所带来的个体应对自然挑战之能力的提高,个体在社会中的独立性也不断提升,同时受到对于诛心论的普遍否定,加上社会节奏的加快,使得人们在日常琐碎事情中相应地更加注重结果而不是去过度在乎别人心里是怎么回事。从正面来说,人们会说这表明社会变得更开明,也有人从负面地评价说这表明人们更肤浅了。但不管怎么说,这应该就是造成“如果这个人不是存心险恶,那就是这个人非常愚蠢”这一类的话开始被人们所接受的一个历史背景。

实际上,认识坏与笨之间关系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来说有着不论是传统的人们还是现代的社会所忽略的一些特殊意义。这里我们可以把从结果上来将坏与笨划等号的说法称为坏笨等价说,把坏与笨区别对待的说法称为坏笨区别说。而坏笨区别说又可进一步分为坏比笨更要不得笨比坏更要不得这两种不同的观点。

更一般地,我们可以把笨看成是一种逻辑混乱,而从文明进程的角度来看,逻辑混乱也可被视作逻辑堕落的一种;而坏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被看成是道德的堕落。在这个意义上,坏与笨的关系可以被看成是道德堕落与逻辑堕落之间的关系。

1.坏笨等价说

坏笨等价说所表达的意思是一个人故意做坏事和一个人因为笨而做错事可以得到同样的结果。在复杂的现实生活中不论是说用心恶劣还是说道德败坏与在某方面是不够聪明或能力不够还是说逻辑混乱所得到的直接后果确实是可以一样的,这就是坏笨等价说的生活来源或者说是它的逻辑依据。

举个例子来说,我前一阵子讨论有关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方向时指出(参见【[1],[2]】),由于受到人形机器人的实际身体尺寸的限制,如果不加限制的话,未来的人形机器人有可能成为仅是幕后的伺服器的终端机器人而已;但另一方面,假如未来的人形机器人果真成为仅是幕后伺服器的终端机器人而已的话,那么对于未来人形机器人的使用者来说,就会存在着一些可能会威胁到他们的生活及生命安全甚至是社会乃至世界安全的隐患。我在相关文章中也进一步讨论了如何可以在避免那些隐患的前提下发展使用人形机器人的议题。随后我在网上碰巧看到某著名杂志有一篇宣扬未来机器人大好前景的文章,鉴于该杂志的名声以及我的文章内容正好对于未来人形机器人之发展来说非常重要,我一开始也没多想就去他们的网站将我相关的英文文章【[3]】给他们投稿。但是,当投稿进行到一半时,我突然想起去年曾经因为与该杂志母公司Springer旗下的另一份杂志的纠纷而与该杂志打过给我留下非常负面的印象的交道【[4]】,而且不久前才发现(参见【[5],[6],[7]】), 早在还没有和受到那个著名的南亚国家极大影响的Springer公司于2015年合并之前的1977年,该知名杂志就发表过一篇号称可以用μ子运动的速度的离散数据和所谓的μ子生命长度的离散数据精确验证洛伦兹常数到万分之2.5的精度这样的欺世盗名的诈骗文章【[8]】。这使我开始犹豫是否继续投稿。但转念一想,已经花时间投到一半了,而且过去这些年主流学界一直在封杀我的所有投稿,因此每次我的投稿本身其实早已成为一种并没有指望对方会接受的战斗行为,所以我也就继续完成了该次投稿。当然,也不出意料地被对方拒绝接受。这里不打算对于那份被华人学者们看得很高的杂志进行过多评论,只是将他们对于我的那篇文章的拒绝作为对于本文主题讨论的一个例子。

我的那篇文章所讨论的是直接攸关未来的机器人对于个人和团体以及世界之安全以及如何在不危及安全的要求下提高效率的问题,其内容对于未来机器人之发展的方向性显然具有哲学上的高度重要性。在这样的前提下,该著名杂志对于我的文章的草率的拒绝只能说要么是职业道德的败坏的表现,要么是职业水平的堕落的表现,也就是说要么是坏要么是笨的表现。

很多读者可能不会觉得上面这个例子是坏笨等价说的典型例子,甚至可能会觉得不容易一下子由这个例子联想到要么坏要么笨的现实,但同时又无法从逻辑关联上否定上面这个例子确实就是要么是职业道德败坏要么就是职业水平败坏从而属于要么坏要么笨的一个例子。。。。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非典型例子的价值。我们知道人们写文章时普遍喜欢举典型的例子,因为典型例子可以帮助作者更容易地说服读者接受作者的观点。但是,与典型例子相比,非典型例子却另有其特殊的价值,那就是可以更好地帮助人们认识所讨论的对象的本质而不仅仅是表面的现象。读者之所以容易接受典型例子是因为人们对于那些例子的熟悉度使得他们容易在不需要对问题的本质进行深入思考的状态下就接受那些例子的适用性,而对于非典型例子的举证则可以帮助读者通过思考来把握所讨论的问题的深层的本质,而不仅仅是所熟悉的表面现象。

2.坏笨区别说

前面提到坏笨等价说是建立在坏与笨可以导致同样的结果这一前提之上的。但实际上这样的说法也还有些不精准。更为确切地说,坏笨等价说是建立在坏与笨所导致的直接后果或近期后果的前提之上的。但是,如果我们将坏与笨在生活中所产生的影响范围在时间和空间上放大来看,那么我们可以发现,坏与笨的影响其实还是有着既明显又不明显的区别的。这就使得坏笨区别说具有了现实的意义。

坏笨区别说又可以分为坏比笨更坏和笨比坏更坏这两种说法。而这两种说法之间并不是一种谁对谁错的对立关系,而是反映了坏与笨之间的两种不同的对比。

2.1. 坏比笨更坏说

坏比笨更坏说是一种比较传统的观点。其基本思路是只要一个人不是故意做坏事,即便因为笨了点而做错了事也是可以原谅的。据说,当年蒋委员长手下有一位他的黄埔学生,不论什么战争都屡战屡败,但蒋不但不怪他而且还一直提拔他,并当该人逃去香港后处境悲惨之际将之接到台湾身居高位而善终,其原因就是因为蒋认为那个人忠于自己很可靠。从这里可以看出人们之所以会选择宁笨勿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既依赖周围的人又对周围的人整体上缺乏足够的信任,所以会特别珍视所谓的对自己心好的人。

一般而言,坏比笨更坏说的依据是:在制造坏的结果这方面笨人并不主动做坏事,而且一个人在某方面笨并不等于他在其它方面笨,在某件事上笨并不等于在其它事上笨,不仅如此,一个笨人经过努力还可以变得不笨,等等。但是,坏则不但被认为具有主动性,而且会被认为是难以改变的,即所谓的本性难移。

根据上面的讨论,我们只能说坏比笨更坏的说法确实有其在现实中的依据,但也还是具有很大的主观偏向性。因此属于是有很大的现实适用性却不具逻辑的全面和严格性。

2.2. 笨比坏更坏说

虽然对于诸如象蒋委员长那样的个别人或一些小团体的利益来说,或许坏比笨更坏说显得比较重要,但是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尤其是从长远来看,社会逻辑的堕落其实要比社会道德的堕落更严重不知多少倍,简单地说就是严重得多得多。

这是因为如果一个社会的风气坏了,只要人们良知尚存,正确的逻辑尚在,那么还可以通过社会集体的努力来纠正那个败坏了的风气。但是,如果社会逻辑乱了,人们根本不会正确的思维了,那么就很难对于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了。

通常来说,整体社会逻辑的堕落与混乱一定会滋生社会道德的败坏。社会道德的败坏虽然也会助长社会逻辑的混乱,但是相对的力道要小一些,毕竟逻辑力是理性的基本。相应地,当一个社会上有人的奋起对抗社会道德的败坏时,只要逻辑清楚,就容易唤醒公众的良知,大家一起来清除社会败类。但如果一个社会的逻辑混乱了,是非黑白分不清了,那么不论是想要对抗社会道德的堕落还是社会思维的混乱都很难。

这里最能说明问题的是被社会普遍认为是社会精英阶层的人们的逻辑堕落思维混乱带给社会的严重的后果。这是因为社会精英阶层是整个社会受教育程度最高,掌握资讯最多的群体,当他们的思维逻辑出现系统性的堕落和混乱的时候,那么一定会加重整个社会的逻辑的堕落和思维的混乱。而这样的混乱所持续的时间可以是远超过一般的社会道德堕落所能持续的时间。比如。相对论所带来的逻辑混乱导致人类理论物理的停滞不前一晃就是一百多年,至今全世界尤其是中国美国英国的科学界都在拼着老命不惜一切代价地维护着这个将人类物理学基础已经锁定了一百多年的错误理论体系,使得这一悲剧或许还要再持续几十年直到刘慈欣所预言的两百年之后或更长的时间甚至直到人类文明被宇宙文明淘汰的那瞬间才能解锁。

3. 结束语

在今天的开放型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中,与坏笨区别说相比,坏笨等价说更具有实用性。一方面是因为开放型的社会对于团伙内或小集体内的忠诚度的依赖不像过去的传统社会那么强,而更重视实际的胜任性。如果一个人经常性地出错尤其是大错,那么不论他是道德不行还是能力不行,都会被认为不胜任。对于一个社会机构的整体状况的判断也是如此,比如本文所指出的那个著名杂志的问题。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应过度功利地忽视逻辑堕落对于社会乃至整个人类文明造成的更为长远更为严重的后果。

 

【[1]】戴榕菁 (2024)人形机器人之梦及背叛

【[2]】戴榕菁 (2024)家用人形机器人?

[[3]]Dai, R. (2024). The Realistic Rebellion of Humanoid Robots and How to Avoid It. Retrieved from: https://murongqingcao.wordpress.com/2024/07/23/the-realistic-rebellion-of-humanoid-robots-and-how-to-avoid-it

【[5]】戴榕菁 (2024)你真能相信他们的实验??

[[7]]Dai, R. (2024). Theorem of the Impossibility to Precisely Match Nonlinearity with Averages of Scattered Data. Retrieved from:  https://murongqingcao.wordpress.com/2024/06/12/664/

【[8]】 注:该篇由CERN的实验人员发表的文章有两个问题:1)即便洛伦兹变换是真实的物理存在,他们也不可能用两种离散数据精准地得出洛伦兹常数来;2)大量事实已经表明所谓的洛伦兹变换根本不是真实的物理存在。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