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慕容青草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家用人形机器人?

(2024-06-28 07:42:49) 下一个

戴榕菁

过去这一阵我们开始陆续听到一些公司要将家用人形机器人推向市场的消息,据说很多(富有的)民众还迫不及待地期盼着能尽早买的一部家用人形机器人。很显然,那些热心于购买家用人形机器人的潜在消费者们所期待的不会是仅限于给自己添置一个新鲜玩具,而更多地是带有对于具有人工智能的机器人所拥有的潜力的憧憬。然而,正如过去一个多世纪里我们在人类科学的很多其它领域里所见证的,人类在醉心于机器人科技的发展与应用的过程中最缺乏的是对相关问题的高屋建瓴的哲学探讨。本文我们来聊一下与基于人工智能的机器人特别是家用人形机器人相关的一些话题。作为一个非机器人专业的人士,我这里的讨论不涉及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具体的软硬件的设计制作,而是超脱具体技术细节的哲学分析

1. 人工智能的两个基本瓶颈

人工智能的发展会面临很多客观限制,这里我们来看两个无法回避的瓶颈。对这两个瓶颈的讨论并不排除其它瓶颈的存在。

1.1. 记忆体

尽管对于基于神经网络(neural network)的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进行宣传的最主要卖点在于“与需要事先输入行为公式的传统编程不同,深度学习的AI可以自己学习”,对于记忆体的严重依赖仍将是基于人工智能的机器人的一个基本瓶颈。

首先,人们需要对AI进行训练,也就是说AI需要学习。而学习本身之最基本的要素就是记忆。所以,不论AI采用什么样的编程原理,对于所需处理的环境对象之特征的记忆是AI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以对于多层神经网络的训练为例,学习的过程就是调整网络节点的参数的过程;但是,如果将调整好的参数全部初始化,那么再聪明的人工智能也需要从头学起。所以,人工智能必须将培训过程中调整出来的参数存储起来才能在未来接触到类似的环境时不但可以比较准确地把握对象的特点,而且也能较快地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而这种学习更新所对应的必然是新参数的存储,学习的内容越多,存储的参数就越多,别无他法。

或许有人会说,也许有些人工智能的程序就那么地牛,不需要很多参数就能记住对象的特征。但那是不可能的因为参数的量对应的就是特征的信息量,没有足够的参数就不可能清楚地反应对象的特征-----这与具体用什么样的程序无关!这里的逻辑其实并不复杂:假定人工智能用来表达两个有细节差别的图像的参数完全一样,那么它就不可能将那两个图像的细节差别表现出来。因此,为了将两个图像的细节差别表现出来,在给定的分别率要求下,AI就必须用不同的参数组合来表达具有细节差异的图像。

其次,与传统的IT技术一样,AI同样需要有具体知识的累积,而不是每次都上网去搜索。这一方面是因为自身知识的累积可以大大提升使用时提取知识的速度,另一方面因为临时上网搜索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环境的限制。此外,知识的累积还具有内在的有机性而不是简单的堆积;从外界获取的知识往往需要经过自身的加工筛选处理才有更高的价值。

所以,人工智能并不会因为其所具有的优于传统IT的活学活用的优势而减少对记忆体的存储量的严重依赖

第三, 人们对于机器人的期待与对于人类自己的期待会是很不一样的。人们不会期待一个正常的人记住大量数据和复杂的信息,如果需要的话,人们最多会要求相关人员去搜集所需的数据和信息。但是,对于基于人工智能的机器人,人们则会期待它们能即时地提供所需的数据和信息。因此,在很多方面,机器人被期待存贮的信息量要远大于人类自己会记住的内容。

第四,以神经网络为基础的深度学习所取得的成果让人们误以为已经把握了人类思维的根本原理。但是,且不说人们所了解的神经网络距离人类思维过程中的实际信息传递有多少差距,人们对于作为人类思维过程中的基本要素之一的记忆的机制之了解就极为有限。与之相应地,人工制造的记忆体之效率也就根本无法望人类记忆之项背。

综合以上四点,我们可以预见,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不断地提高对于记忆体容量的要求。尽管与此同时硬件材料的发展也会提高单位体积的记忆元件上所能存储的数据量,但是基本常识告诉我们,开放世界中所含有的数据量一定是远远超过任何人工记忆材料所能存储的数据量。相应地,硬件单位体积记忆效率的发展一定是跟不上实际需要存储的数据量的增加的。

所以,不论从提高AI技能的学习训练之要求的角度来说,还是从AI需要存储的外部数据的角度来说,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个必然后果,就是所需的记忆体硬件的整体体积不断增加。相应地,单位体积的记忆体的存储量将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个基本瓶颈

1.2. 能量消耗

对于复杂对象的深度学习不仅仅会消耗存贮容量,同时需要对各种参数的大量使用与更新,因此人工智能越发达,其所需的计算与存储量就越大,从而在人工智能工作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也就越大。

当然,与提高单位体积的记忆体的容量相似地,人们也会不断地通过技术改进来提高单位能量的计算效率或降低同等计算的能耗。但是,与发展记忆体所面临的挑战相似地,人们对于单位能量的计算效率的提高速度是跟不上人们对于总计算量和单位时间存储次数的需求的增加的。

因此,能量消耗将成为人工智能发展中的另一个瓶颈。

1.3. 再遇Jevons

从上面谈到的两个瓶颈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那个我之前在环境问题时反复提到的Jevons悖论阴影不散:硬件的发展所提供的便利越多,就越供不应求----这是人类欲望之无止境的表现。

2. 家用人形机器人的瓶颈

除了上面提到(以及没有提到)的作为人工智能所面临的一般瓶颈之外,发展家用人形机器人的工程人员显然还会面对家用人形机器人所特有的瓶颈。家用人形机器人的理想境界或者说人们所期待的发展方向将是它们能够象人类一样地行动和交谈----从前面的讨论中我们可知这意味着家用人形机器人对存储和能耗的需求可以是无上限的。

但另一方面,家用人形机器人在体积上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它们是不可能象占有一大片厂房的云端AI服务器一样地庞大的。不仅如此,一般有意使用家用人形机器人的用户也不可能为了家用人形机器人而象知名AI巨头那样花费巨额电费来满足自己并非必须的爱好。

除此之外,与能耗和体积瓶颈密切相关地,家用人形机器人的体内也不可能有足够的空间安装高效的致冷设备来为大功率的计算进行散热。

3. 高端家用人形机器人未来发展的不二选择?

人类对于高端家用人形机器人的功能的期待以及家用人形机器人的制作及运行所受到的限制这一对矛盾决定了高端家用人形机器人未来的发展方向。这里所说的高端家用人形机器人指的是除了仅限于满足儿童好奇心却又价格昂贵的低级人形机器人之外的可以切实进行类人的行动与对话的机器人。

我最近在和Bing chatbot和ChatGPT对话时都问了家用人形机器人是否可以完全不依赖背后的伺服器而独立工作的问题,这些非常政治化的机器人(AI聊天机的政治化现象如今已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情)不愿说出“不可能”而只是强调“very challenging”而且给不出怎么个challenging以及如何解决它的答案,所以这等于说它们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而它们的答案显然与本文上面的分析是一致的。

当只懂得按照现有条件进行分析而缺乏基本哲学思维能力的AI机器都知道独立工作的家用人形机器人是不可能时,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未来的高端家用人形机器人基本上来说不会是人们通常想象中的独立工作的机器人,而只会是其背后真正运作的大型(云端)服务器的终端机器而已。

当然,人们或许也会生产一些并不依赖于背后服务器的中高端的人形机器人。这些机器人虽然看起来具有人形,却只能执行一些最简单的人工智能的任务,而不具备高端的智能。考虑到并非是所有的环境下机器人都能与背后的伺服器进行远程连接,即便是依赖于背后伺服器进行工作的高端人形机器人也会具有独立完成一些并非高端功能之任务的能力以便其在没有网络连接的环境下“生存”。

4. 你真的想要这样的家用人形机器人吗?

2008年我在中文博客谈论手机和电脑可以被用来作为监听和监视工具时【[1]】,有人留言嘲笑我是好莱坞电影看多了。后来史诺登出来爆料棱镜计划时,整个社会也还感到有些震惊。但是,在经历了过去这十多年里世界上发生的各种光怪陆离的现象以及层出不穷的各种爆料之后,今天如果有人出来指证任何国家的任何私人或政府机构对普通公民进行监听监视包括用人们的电话或电脑作为监听器或监视器的话,不会再有人象当初那样感到震惊了。地球人已经麻木了!实际上,一些网络专业人员已经为自己找到了一个新的行业---专门骇进某个以诈骗著名的国度里的专业诈骗人员的手机和电脑,用他们的手机和电脑来获取诈骗集团内部的信息,然后在网上播放以赚取流量。

但是,与只会偶尔被主人主动移动的手机和电脑不同,家用人形机器人不但可以是到处上下楼走动,而且是可以象人类一样开门关门进出包括厕所浴室在内的各种房间的。当然,你会说机器人会按照主人的命令去做,但你之所以要买一个机器人显然不希望它象电话和电脑那样完全被动。你会给它制定一些规矩,只要不违反那些规矩,你还是希望它有一定的自主性(比如,看见陌生人进屋,它会主动去拦挡)。在这样的前提下,假如那个机器人并非完全独立的,而仅仅是它背后的伺服器的一个会行走的终端机器而已,那么你在将那台机器人带进家中的那一刻起,就应该有你的真实生活已经是一天24小时在进行线上实境秀的思想准备了。即便你拥有的是不依赖于背后伺服器的中高端的机器人,它至少一定是可以上网为你搜索资料的,这就使得不但它的原供应商而且网上任何一个专业骇客都有可能进入它的系统以获得它的“眼睛”在你家所看到的和它的“耳朵”在你家所听到的。

我曾用一部廉价的手机做过这样的实验,我一个人在屋里自言自语讲悄悄话,同时打开手机的录音,结果我那几乎没有用声带发音只用吐气来说出的悄悄话被一字不拉地录得清清楚楚的。你的生活真的需要一位具有自主性的写真记录员吗?

4.1.机器人的背叛?

说到机器人,人们很容易联想到科幻电影中的机器人背叛人类的场景。电影里渲染的是机器人对于整个人类的背叛,但是从上面的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到一旦人形机器人进入普通人家或社会机构,更可能发生的会是机器人对于拥有它们的主人的背叛,而这种背叛虽然有可能是机器人自主的,但更可能的是在其背后的伺服器供应商或网上专业骇客的操纵下发生。

4.2.背后的到底是什么?

另外,当具有高等功能的机器人仅是背后伺服器的终端机器时,还一种完全颠覆多数人对机器人的认知的状况会发生:实际操作终端机器人的甚至可能不是背后的伺服器,而是坐在提供背后伺服器服务的供应商的办公室里的一大批有血有肉的人类。。。。这种状况不是想象而是已经实际发生着的,只不过那是机器人的拥有者自己雇佣的幕后团队而已。我在网上看到有报道说美国某知名连锁饮食店就雇佣了远在印度的团队透过装在美国店里的监视器为客户提供服务并监视顾客的行为。

5. 结束语

当人们逐渐从上世纪因轻视哲学而导致的物理学泡沫中清醒过来时,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就显得格外地令地球人振奋。但是,在这振奋之余,我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哲学的分析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同样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哲学分析不但可以帮助我们对一些会影响人工智能之未来发展的潜在瓶颈有所了解,而且可以帮助我们在选择家用人工智能机器人时也能对一些潜在的麻烦做好思想准备。

但另一方面,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所谓高科技革命登台以来,经历了30来年的现代高科技的洗礼,已经知道生活在一个不可能有真正完全的个人隐私之世界上的地球人在隐私方面已经出现了不对称的麻木。这种不对称主要表现在掌握有资源的人越来越热衷于搜集他人的隐私,而被搜集的对象却越来越麻木地对此感到无所谓。这里的一个无奈的潜台词是:你有所谓又能怎样?

几天前我偶然在屋里的无线网络路由清单上发现了几十个名字,其中有两组各十多个显得很特别,它们分别以MyXXXXXX 67fe85和MyYYYYYYY 8ad0f1这一类的序列号为名的。我这个普通公寓租屋前后左右楼下加起来没几家人,而且那些家的无线路由基本上都用诸如DarkAvenger666等有特色的且长年不变的名字。那两组以MyXXXXXX 67fe85和MyYYYYYYY 8ad0f1这样的序列号为名且每组都十个以上的网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是同一个或同两个部门集体内部网名的排序,而不像随机无关的个人用户的命名。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诸如081080,9D57A4这样的网名。我当时想:周围这几家看上去都很简单呀,不像是有什么特别需要大量路由发射器的呀,难道有谁家里被装满了向外发射信号的装置?后来还发现这些看似序列号的网名并不固定,有时多有时少,这一点也不像是一般家庭的无线网络路由的特点。但好奇归好奇,我也没有进一步去深究,也不可能深究,几天后再看到这种现象时就习以为常了。

高科技的发展正以一种特殊的形式将地球人无可奈何地带入一个奇怪的新时期。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
评论
markyang 回复 悄悄话 个人估计专用化的人形机器人会先推出,替代部分人力,而通用型的的确非常困难,那种清洁,餐馆等等行业的专用机器人应该会很快推出来,然后快速迭代
大号蚂蚁 回复 悄悄话 你自己看看提了半句行动力问题了吗?空谈。
油翁 回复 悄悄话 慕容青草提出了深入研究人工智能机器人的观点,探讨了记忆体和能量消耗等瓶颈问题,值得深思。文章幽默地揭示了机器人在隐私和安全方面可能的问题,引人眉头一皱,一笑而过。
慕容青草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大号蚂蚁' 的评论 : 建议:先读文章再评论。。。。
大号蚂蚁 回复 悄悄话 你这想法还是人工智能的局部思维。不是机器人思维。智能学习可以通过联网来解决问题。也是现在主流商用的方法。就是学习的大计算上云。本地只是训好的。当然没过一定时间要重新训练或者下载。这些都不是真正的瓶颈。真正的瓶颈是执行能力。比非法移民中国996更便宜更灵活的机械手。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