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顾剑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介绍意大利东海岸城市拉文纳 Ravenna

(2021-04-10 09:06:32) 下一个

早晨刚刚看到晴天在前面西西里的一个回帖里问过一个问题,说以下拜占庭遗迹中,哪处是我觉得印象最深刻的。


“君士坦丁堡的索菲亚博物馆 公元六世纪建起

Ravenna

Mausoleum der Galla Placidia 建于公元425年

San Vitale, 公元六世纪开始建

Basilica de s. Apollinare Nuovo (我就是写一下而已,它还是排不上的,我觉得它的结构和Monreale的比较接近)

西西里

Cappella Palatina  爷爷罗杰在12世纪初建的

Duomo di Cefalù 爷爷罗杰在12世纪用的同一批工匠 (我本人没去过)

Duomo di Monreale 孙子威廉二世 建的

罗马老区罗马最老的圣母教堂Santa Maria in Trastevere 金光灿烂的马赛克, 中世纪之前

威尼斯的San Marco 中世纪以后的建筑艺术”

以上这些地方里面,Basilica de S. Apollinare Nuovo,西西里的Cefalu也没有,还有罗马城区Santa Maria in Trastevere这三处我没去过,不好说。其他我去过的地方,个人觉得,要是说最好看的,应该算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吧,它是混合了威尼斯本身的建筑形式,再加上在圣马可广场那个环境下,周围这么多威尼斯哥特式的漂亮建筑,它必须是最好看的呀。

不过单说内部装修,我最喜欢巴勒莫郊外的Monreale主教座堂,它和巴勒莫王宫礼拜堂相比,内部黄金马赛克的面积大,图案精美。而且它在郊外山顶上,远看四周视野开阔,有风景,比巴勒莫城里的王宫礼拜堂在这方面占优势。

伊斯坦布尔的索菲亚大教堂呢,单论好看比不上威尼斯圣马可和巴勒莫Monreale,它是宏伟,还有深邃的历史感,就像站在故宫太和殿前面,你不会觉得太和殿作为一个建筑有多好看,那是一种15个世纪的历史,世界的中心给你带来的历史的感动。在接近一千年的时间里,索菲亚教堂的大拱顶是世界上最大的无支撑拱顶(6世纪查士丁尼皇帝建好以后,到15世纪佛罗伦萨文艺复兴,圣母百花教堂的拱顶才能超越)。它不能用“美”来形容,那就是“伟大”。

西西里、威尼斯、伊斯坦布尔在这里都有很多很多文章和图片介绍过了,去过的人很多。意大利东海岸的拉文纳在这里谈论过的人很少。我就发个帖子专门介绍一下拉文纳吧。我是2008年第一次去意大利的时候就专门跑了一趟拉文纳,因为那里是西罗马帝国最后阶段的首都,也是东罗马(拜占庭)帝国在西罗马灭亡以后反攻意大利半岛的总督府,所以留下很重要的拜占庭建筑。我去那儿专门是访古去的。

我去年出版的《阿尔卑斯山的彼方》那本书里,专门有一章是写拉文纳的,有大段是讲民族大迁徙和查士丁尼再征服的故事,全都转到论坛的话,篇幅太长了,我节选跟建筑有关的一些段落吧。

*********

第三章  拉文纳:帝国的余晖

罗马的历史来到了第五世纪,罗马城即将从帝国舞台的中心退出,取而代之在此后两百多年成为整个意大利政治焦点的城市,是无论当时还是今天都不那么起眼的东海岸城市拉文纳(Ravenna)。

拉文纳在东海岸,毗邻亚得利亚海,它的位置偏僻,不在今天米兰-威尼斯-佛罗伦萨-罗马-那不勒斯这条最热门的旅游轴心上,所以很少有国内的游记提到它。我特为从威尼斯绕道来此,是因为作为历史爱好者,我对这个地方的历史有着特殊的浓厚兴趣:拉文纳在西罗马帝国晚期一度代替罗马和米兰成为帝国的首都,遗留下4-7世纪罗马时代很多艺术和建筑的杰作,尤其是马赛克拼贴画,保存下来的遗迹可谓举世无双。我专门为了去看罗马遗迹而前往拉文纳。

第1节 罗马版的慈禧太后:普拉西迪亚

拉文纳最重要的景点,是圣维塔莱教堂(Basilica San Vitale)和普拉西迪亚太后墓(Galla Placidia)。这两处古迹在同一座院子里,外表看来都是非常俭朴的红砖建筑,既不高大,也没有大理石贴面装饰,甚至雕塑都没有一个。但是内部覆盖整面墙和天花板的马赛克拼贴画,富丽堂皇得令人窒息。普塔西迪亚皇太后的墓是一座低矮的平房,中央比旁边高出一层,内部的主要空间是一个长形穹顶的房间,里面放了三具大理石棺椁,正中间是普拉西迪亚,两边的棺椁里一个是她的丈夫,君士坦提乌斯三世皇帝,另一个则说法不一,有的说是她的哥哥,罗马皇帝荷诺留,也有说是她的儿子瓦伦提尼安三世皇帝。三座棺椁侧面的整面墙壁都镶满了宗教题材的马赛克壁画,尤其是普拉西迪亚石棺的正上方穹顶上,铺满深蓝色为底,金色马赛克制作的无数繁星,正中有一个巨大的金色十字架。陵墓的内部气氛顿时因为这蓝色星空而显得庄严肃穆。这位墓主,是西罗马帝国晚期杰出的女性政治家,身世显赫,她的父亲是皇帝,哥哥是皇帝,前后两任丈夫一个是国王另一个还是皇帝,儿子自然更是皇帝,连侄子都是皇帝,但这个女人一生却也颠沛流离,不断地和罗马史上各种各样的著名强人勾心斗角,政治对手当中甚至包括 “上帝之鞭”匈王阿提拉这样的不世枭雄,却还能苦苦支撑罗马帝国的骨架不倒,传给了子孙,确有些像是晚清“同光中兴”时期,支撑清朝捱过政治危机的慈禧太后年轻时代的作为跟手段,也是历史上一段传奇。普拉西迪亚生前几乎没有过片刻安宁,死后的这个陵墓环境,也算是终于能够安享宁静了。

故事要从罗马帝国晚期,四世纪的君士坦丁大帝和提奥多西大帝讲起。上一章里,我们追述罗马史,说到戴克里先皇帝结束了罗马的“三世纪危机”,并且两分帝国。在这个时期,西罗马皇帝的首都不是罗马,而是米兰。没过多久,戴克里先退休但仍然在世的时候,东西罗马帝国就又发生了军阀争霸的乱局,最终君士坦丁皇帝在公元312年罗马的米尔万桥战役击败竞争者,并当上了东西两个罗马帝国的共主
……

君士坦丁皇帝死后帝国再次陷入内忧外患,这次的主因不是军阀混战,而是日耳曼蛮族大迁徙,把东西两个罗马帝国的边境冲击得七零八落。
……

在阿德里安堡战役后帝国的一片混乱中,幸好罗马帝国出了一个能干的将领提奥多西,他率领大军东征西讨,总算稳定了帝国的形势,制止日耳曼诸蛮族进一步入侵,并且在内战中打败所有对手,登上了东西两个帝国的皇位。提奥多西还是罗马史上第一个真正把基督教作为国教强行推广,并且严厉镇压各种原始多神教的皇帝,就是他下令捣毁了帝国境内所有的古希腊罗马多神教神殿,象希腊的奥林匹亚、雅典、德尔斐还有塞浦路斯、土耳其这些地方的古老神庙,今天我们只能看到遗迹,甚至连废墟都只剩了一两根石柱,当初都是提奥多西皇帝下令捣毁的,希腊的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也在他的统治期间被迫停办,直到1896年才在雅典恢复。因为提奥多西皇帝如此卖力地强推基督教,他死后被教会戴上了一顶 “大帝”的冠冕,但他却是我个人最为痛恨的欧洲历史人物。……

395年提奥多西皇帝驾崩的时候,他让自己的长子,18岁的阿卡迪乌斯继承东帝国皇位,次子年仅十岁的荷诺留继承西帝国皇位。在提奥多西南征北战的这些年里,他手下有两员得力大将,都是出身日耳曼蛮族能征惯战的军事高手,一个是汪达尔人斯提里科,另一个是西哥特人阿拉里克。这两位青年将领未来将是帝国舞台上的主角,也是一生的对手。
……提奥多西皇帝还有一个小女儿,就是这段故事的女主人公,也是我去参观的拉文纳城里这座古墓的主人,普拉西迪亚。提奥多西死的时候,普拉西迪亚公主才6岁,寄养在姐夫大将军斯提里科位于罗马城的家中。


……提奥多西皇帝死后,女婿斯提里科以大将军的身份成为托孤重臣,军中另一位青年将领阿拉里克对于老皇帝的偏袒心怀不满,叛罗马而去,回归自己的部落,做了西哥特的国王,并带领西哥特人在东西两个罗马帝国不断犯边劫掠,成为当时帝国的头号心腹大患。而帝国的大将军斯提里科始终都比阿拉里克技高一筹,两个人面对面打过几场大战,无数次小战,始终是斯提里科占上风,……

公元402年,阿拉里克举兵围困当时朝廷所在地米兰,斯提里科及时赶到击败阿拉里克解围。这次围城把18岁的荷诺留皇帝吓得不轻,于是决计迁都到东海岸的拉文纳,拉文纳城外四面都是沼泽,易守难攻,从此以后,拉文纳就成了西罗马帝国的末代首都,直到后来东罗马帝国反攻意大利,三百多年都是帝国在意大利半岛上的政治中心。

荷诺留皇帝渐渐长大成人,虽然总是龟缩在拉文纳小朝廷里面不敢出来作战,但却对手握重兵的斯提里科越来越多猜忌,在公元408年荷诺留下令逮捕并处决了这位国之干城。斯提里科一死,世上再也无人可以克制西哥特王阿拉里克,410年阿拉里克席卷意大利半岛如入无人之境,兵临罗马城下。罗马,这座7百年来从未被攻陷的永恒之城,终于匍匐在阿拉里克这位一世枭雄的脚下。当时普拉西迪亚公主22岁,被阿拉里克劫走,随着劫掠之后的西哥特军队离开了罗马城。……

不过似乎攻克罗马是阿拉里克毕生的宿命一样,他在撤出罗马不久就在军中病亡,继任的西哥特王是阿拉里克的妹夫阿陶尔夫。从410年攻克罗马,到411年阿拉里克病逝,再到414年阿陶尔夫被罗马大将军君士坦提乌斯所杀,这五年间,西哥特部落大军从意大利南部转战高卢和西班牙,普拉西迪亚公主一直被囚禁在军中。她当时正值青年(410年罗马陷落的时候22岁),小时候订娃娃亲的那个斯提里科的儿子早已和斯提里科一同遇害,而且她哥哥荷诺留皇帝是个同性恋,没有子嗣,所以和她结婚的人,就有未来登上皇位的可能性。因此普拉西迪亚是个奇货可居的人质,自然西哥特人不肯释放她,却又始终对她加以优待了。414年,已经丧偶的西哥特王阿陶尔夫自己娶了普拉西迪亚,并借此机会和帝国朝廷讲和,但是帝国大将军君士坦提乌斯不答应,大将军从皇帝那里得到 “救回长公主你就是驸马”的承诺,急如星火地带领大军闪击西哥特王国,于415年俘杀阿陶尔夫,西哥特王国向帝国屈服,被迫成为帝国的臣民和盟友。大将军君士坦提乌斯成为普拉西迪亚长公主的第二任丈夫,同时也是当然的皇位继承人。421年2月,荷诺留皇帝任命自己的妹夫兼大将军为西帝国共同执政的皇帝君士坦提乌斯三世----不要忘记东西帝国理论上各自可以有正副两位皇帝,而普拉西迪亚也就同时拥有了长公主和皇后的双重身份。这位一字并肩王起自军旅,战功赫赫,又是罗马人,本来是比政治上和床笫间同样软弱的荷诺留皇帝更加合适的保卫帝国的人选,可惜他在皇位上只呆了9个月就突然暴毙。守寡的普拉西迪亚皇后带着年幼的儿子,瓦伦提尼安逃到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当时东帝国的皇帝是她的侄子,也就是普拉西迪亚跟荷诺留皇帝兄妹的大哥的儿子。

两年之后的423年,西帝国迁都拉文纳的第一任皇帝,大奸雄提奥多西的次子,在政治军事上和床笫间同样软弱的荷诺留皇帝,在皇位上呆了漫长的28年之后,终于驾崩了。经过一段时间的犹豫,东罗马皇帝派兵护送姑妈普拉西迪亚带着5岁的小皇帝瓦伦提尼安三世返回拉文纳,经过短暂的战争,他们击败了抢夺西罗马皇位的对手,坐上皇位。从公元425年到437年瓦伦提尼安三世年满18岁亲政之间的13年间,普拉西迪亚皇太后摄政,接下了西罗马帝国这艘渐渐下沉的巨轮的舵手位子,即便儿子亲政之后,皇太后仍然在帝国事务上保留了自己的影响力,直到450年去世为止。普拉西迪亚摄政时期的政治对手绝不易与:权倾朝野的大将军埃提亚斯、“上帝之鞭”匈王阿提拉、一代天骄日耳曼汪达尔国王盖撒里克,这些彪炳史册的名王大将都是她的同时代人。


……(此后大段是写汪达尔国王盖撒里克、匈王阿提拉的功业,此处省略)

今天站在普拉西迪亚陵墓里面,看着这帝后两代的三具石棺,只要稍微了解这段帝国末期的历史,就会不由自主地感慨万端。普拉西迪亚这个罗马晚期最有传奇色彩的女人,从幼年父亲带来的最后一次帝国中兴和统一,到老年见证上帝之鞭阿提拉的肆无忌惮,一生几乎贯穿整个晚期西罗马帝国的衰亡史,和阿拉里克、阿提拉、盖撒里克这些绝世英雄和枭雄打交道,从摄政以后,整个西罗马帝国的废墟都压在她的肩膀上,她必须依靠自己的智慧和韧性支撑罗马朝廷的政局,居然从不落于下风,在普拉西迪亚跟儿子瓦伦提尼安三世死后的那几年,帝国的安全形势其实比她哥哥荷诺留统治期间有了很大的改善。应该说,普拉西迪亚是那个时代最杰出的女性政治家。但和曾经完成 “同光中兴”的慈禧太后一样,历史潮流已经离她而去,她死后不久,帝国、皇朝就灰飞烟灭了。普拉西迪亚太后的尸体一直在这里完好地保存到文艺复兴以后的16世纪,那时儿童玩耍引起的一场大火焚毁了皇帝太后的遗体,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只是空的石椁。

普拉西迪亚太后墓外观

普拉西迪亚太后墓内部

 

第2节 帝国反击战

(这一节主要讲的是西罗马帝国覆灭以后,东帝国反攻意大利本土,再征服的故事,由此引出东哥特国王提奥多里克墓,和圣维塔里教堂两处古迹)

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几乎立刻,位于君士坦丁堡的东罗马朝廷就做出了反应。东帝国当时也处于被蛮族轮番入侵的境地,尤其是遭到阿提拉匈人帝国的打击,元气大伤,它反击的方式是“以夷治夷”,派出了臣属于自己的另一支强大的哥特部落,东哥特人进入意大利,为自己作战。
……

提奥多里克大王死于526年,他作了55年东哥特国王,享寿72岁,在那个时代算是高寿了。今天,在拉文纳城外,也有提奥多里克大王墓。它在城东,远远地跟市中心的普拉西迪亚太后墓、圣维塔莱教堂、但丁墓这些名胜隔着铁路,维护得并不精心,进入墓园的时候,有种荒烟蔓草,斜阳草树的感觉。陵墓本身是一座两层楼十边形的大理石建筑,下层室内直径大概有十米左右,空空荡荡,二层楼中央摆放着提奥多里克大王的紫红色大理石棺椁,没有盖子,因为里面的尸体早在6世纪就已经被拜占庭帝国搬出来了,现在看上去空空荡荡的像个澡盆。在墓园里草坪小道的两边,那些一米来高的照明灯设计得很有意思,灯的顶部做成古代哥特武士的圆形铁盔,铁盔的面罩打开就形成了灯光透射出来的孔洞。这座陵墓把帝国晚期日耳曼蛮族的建筑样式保存得很好,因为提奥多里克下葬不久,东罗马帝国就发动了恢复帝国版图的再征服战争,这里被罗马收复之后改成基督教堂的一个附属建筑物,从那时起到现在改动不大。

东哥特的提奥多里克大王死后仅仅一年,一代雄主查士丁尼在君士坦丁堡登基,成为东罗马帝国的新任皇帝。

……

查士丁尼朝不仅有青年名将贝利撒留横扫北非和意大利本土的光复中兴,而且在政治、艺术、宗教、法律多方面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查士丁尼法典是今天西方法律系统的鼻祖,罗马法的集大成者,查士丁尼朝在君士坦丁堡建成的索非亚大教堂是建筑艺术和工程学的奇迹,它的大穹顶在整个欧洲中世纪都没有人能够复制,直到文艺复兴时代的佛罗伦萨教堂穹顶才有超越。

查士丁尼皇帝的执政风格,和80年代的美国总统里根一样,最大的能耐就是知人善任,他本人的才能并非如何突出,但是军事上从籍籍无名间一手提拔了青年军官贝利撒留,又从身边的太监老仆人中派了一个纳尔西斯,结果两个都是绝代名将;他所委派的《查士丁尼法典》的主编,重建索菲亚教堂的建筑师,等等都是很有才干的人,也确实每人都干出了一番青史留名的大事业来。
……

西罗马帝国末期和查士丁尼光复时期,拉文纳一直都是帝国的首都或者首府。查士丁尼的统治时期,拉文纳城建造了圣维塔莱教堂,是帝国意大利总督府在拉文纳的主教堂。今天这座教堂和前面讲到的普拉西迪亚太后墓在市中心的同一所院落里,也被列入了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它外观上并不起眼,而教堂内部装饰的从顶至底的罗马时期镀金马赛克拼贴画富丽堂皇。尤其是圣坛上方侧面占显赫地位的马赛克画,一面是查士丁尼大帝和他的宫廷大臣,另一面是提奥多拉皇后和内宫贵妇。几乎所有写到这段历史的著述,都会引用这两幅壁画。从这两幅同时代的壁画上,我们才能见到皇帝皇后的真容。在查士丁尼身后两侧的文臣武将当中,肯定有贝利撒留,有些书猜测画中也应该有太监名将纳尔西斯,但是壁画没有留下名字,今天的我们也就无从知道上面究竟谁是谁了。

 

其实如果懂得建筑艺术史的话,这座维塔莱教堂本身的结构和外观也颇有可看之处。我们知道,古希腊的典型建筑是比例和谐的多柱神庙,柱头有多里克、爱奥尼克、科林斯三种式样,神庙正面有三角门楣,因为古希腊人很少用圆的拱顶,所以必须用很多的柱子支撑屋顶才行。其实,在希腊的迈锡尼城堡狮子门和附近的窖藏建筑,我们已经看到公元前1200多年的迈锡尼文明时期,希腊人已经知道使用拱形结构了,可是公元前400多年的古希腊黄金时期却没有把拱顶使用在神庙建筑中,这有点令人费解。因为神庙这种公共建筑需要无遮挡的内部空间,唯有大拱顶能做到这一点,古希腊神庙用很多柱子支撑,内部空间就被分隔开来。

古罗马人做到了用大拱顶建造公共建筑,创造了无支撑又无分隔的内部空间。又因为罗马人发明了混凝土这种建筑材料,公共建筑可以做得很大,比如上一章里提到过的罗马论坛入口右手的君士坦丁巴西利卡,虽然只剩一面墙,其体量之大还是让人惊讶。罗马帝国给后世的欧洲留下的建筑样式,最著名的是两种。一种是所谓巴西利卡(Basilica),罗马时期是公共会堂和法院,典型的巴西利卡呈长方形,内部两排列柱把空间分隔成三条纵向的走廊,中间走廊宽屋顶更高,两侧走廊窄,屋顶低于中央走廊的屋顶。中央走廊尽头有凸出的半圆形后殿,后殿屋顶呈拱形。后来基督教的教堂沿用了罗马巴西利卡建筑形式来建造教堂,就是因为看重它广阔而且无遮挡的内部空间(只有纵向两列柱廊分隔)。到今天,巴西利卡这个词的含义变成了大教堂,比如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名字就是圣彼得巴西利卡。

古罗马给后世留下的另一种建筑样式是圆形或者正多边形的,一般都用拱顶,有些在正面还用古希腊神庙式样的大门,最著名的例子是罗马万神殿。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东帝国统治意大利的首府是拉文纳,作为拉文纳主要教堂的这座圣维塔莱教堂,还有首都君士坦丁堡(今天伊斯坦布尔)的皇家主教堂索菲亚大教堂,都是这种正多边形,而且这两座教堂的建造年代也差不多。这种建筑样式,在东欧开启了拜占庭式建筑,在西欧则影响了查理曼帝国的加罗林式建筑和稍晚的罗曼式建筑,这几种建筑样式的柱子之间都用半圆拱顶,不象后来中世纪发源于法国的哥特式建筑使用尖拱。而且那个时代承重墙的材料不够结实,为了支撑中央的大拱顶,墙必须做得很厚实,才不会被压得向四面坍塌下去。在圣维塔莱教堂外面,还有几座粗壮的室外扶壁顶住二楼外墙的棱角。这种支撑墙体的扶壁在后世欧洲的罗曼式建筑里常用,不过经常是不开口的低矮敦实的形状。象圣维塔莱教堂和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教堂那样,扶壁上开出拱门的轻巧形状很少见,倒是更像比罗曼式建筑更晚的哥特式建筑那种轻巧高耸的“飞扶壁”了。

 

拉文纳城里另一处名胜,是埋葬大诗人、《神曲》作者但丁的圣方济各教堂(Church of San Francesco)。但丁生活在中世纪晚期,他作为开创意大利语言文学的大师,跟绘画界的乔托一起,可以说是开启文艺复兴先声的人物。而且但丁又是佛罗伦萨人,我就把但丁和乔托一起放在佛罗伦萨和文艺复兴的历史那章去讲。拉文纳的重点是晚期罗马帝国的历史古迹,就不在这里赘述了。

拉文纳城属于艾米莉亚-罗马尼亚地区Emilia-Romagna,这是个夹在北面威尼斯和南面佛罗伦萨之间的狭长地带,中世纪历史上属于教皇国,这个区域从东海岸的拉文纳和里米尼(Rimini)开始,向内陆伸展,还包括交通枢纽博洛尼亚(Bologna),还有帕尔马(Parma)、摩德纳(Modena)。博洛尼亚以西是“豪车峡谷”,那里集中了法拉利、玛莎拉蒂、兰博基尼等意大利著名跑车的总部,每一个都有自己的博物馆或者工厂开放给跑车爱好者参观。不过,艾米莉亚-罗马尼亚地区最令人称道的还是美食,有好几种意大利的经典美食都发源于此,比如博洛尼亚发明的一种香肠就以这个城市命名,正宗的博洛尼亚香肠是猪肉肠,里面必须含有小块的肥油(美国法律规定在美国出产和销售的博洛尼亚香肠不能有肥油),在制作时候放进去的各种调味料里面,有一味桃金娘果(Myrtle berry),使这种香肠的味道与众不同。所以这里正宗的博洛尼亚肉肠跟美国的不一样。帕尔马干酪(Parmigiano cheese)和帕尔马火腿(prosciutto di Parma)是帕尔马城为意大利美食贡献的另外两种须臾离不开的食材,我自己对奶酪的鉴赏力不强,但是对帕尔马火腿极其热爱,用它做头台凉菜,或者夹在面包里都很鲜美,甚至晚上看电视的时候,端一杯酒,拿两片帕尔马火腿当作零食都特别惬意。这个地区对于各种肉制品和面食的做法精益求精。在意大利,头台之后有两道菜,第一道叫primo,是汤、意面或者烤饭(risotto),各种意大利饺子(ravioli)也属于意面类的,而且意大利人对于面条和饺子特别讲究,各种形状、各种做法都有自己不同的名字。第二道热菜叫secondo,是主菜,最后还有甜点。这一套下来至少是两个人的量,如果是单人的话,只要前菜和第一道面条或者第二道热菜已经足够。在primo里面,艾米莉亚地区的面食名菜太多了。Tagliatelle al ragu是肉酱宽面条,所有的餐馆一定有这道菜:Tagliatelle是意大利的宽面,而肉酱就各有各的做法了,在酱汁里面,至少都会有切碎的芹菜、胡萝卜、洋葱做配料,主料是牛肉末,这是基本款,不同在于,有些家加猪头肉、香肠、鸡肉、小牛肉,而酱汁呢,可以是肉汤,也可以加白葡萄酒、牛奶、奶油,就像川北凉粉,每家餐馆各显神通。Cotechino一般是作为secondo主要热菜的当地香肠,有肥肉颗粒,切得很厚,和鹰嘴豆和土豆泥一起上桌,是新年的传统菜肴。意面方面,当地人热衷于制作各种复杂的小饺子,他们不会笼统地称为ravioli,而是分别有自己的名字,比如tortellini是只有拇指甲盖那么一丁点,却包成抄手形状的馄饨,如果包得大了,叫做tortelli,四四方方的,四边有波浪形的褶皱。它们里面包的馅是奶酪还有菠菜、南瓜之类蔬菜。意大利人吃饺子不像我们那样用水蒸煮再蘸汁,他们是把饺子和酱汁一起上桌,和意面一样,而酱汁可以用肉汤,也可以用融化的奶油、帕尔马干酪。当然,在这个地区,用帕尔马干酪做酱汁会非常正宗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