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顾剑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追寻天才与魔幻的踪迹:那些超越时代的西班牙艺术家 (4/4) 毕加索,达利,米罗

(2025-04-14 05:54:56) 下一个

追寻天才与魔幻的踪迹:那些超越时代的西班牙艺术家

第四篇 二十世纪的后现代艺术家们:毕加索、达利、米罗

西班牙似乎盛产艺术天才。格列柯和戈雅,我们可以称之为孤独的天才,因为在他们的年代,周围没有可以等量齐观的同辈大师,他们的个人风格鹤立鸡群。高迪的建筑设计风格同样如同天外来客,但他毕竟生长在一个各派艺术百家争鸣的时代,我们还能稍许看出来高迪风格的几个来源。二十世纪欧洲艺术进入后现代时期,各种思潮流派纷至沓来令人眼花缭乱,西班牙在二十世纪最耀眼的艺术天才毕加索、达利、米罗并不孤独,他们在青年时期形成风格的时代更多地吸收以巴黎为中心的前卫艺术思想,所以他们的风格即便再天马行空也仍然还有来处,并非异峰突起。毕加索等人比一般前卫艺术家厉害的地方在于,他们并不受某一种主义的局限,而是游走于各种风格之间博采众长,终成大家。

二十世纪现代派和后现代派是一般人看不懂的艺术,在普通人虽看不懂却如雷贯耳(网络上精炼地概括为不明觉厉)的现代艺术家里,排名第一的绝对是毕加索。毕加索1881年出生于西班牙东南部港口城市马拉加,小时候搬家去了巴塞罗那。毕加索的父亲是画家和艺术学院的绘画教授,所以毕加索从7岁起就受到父亲严格的学院派绘画基本功训练。很多朋友开玩笑说后现代艺术大师的涂鸦我也能画,毕加索的中后期作品虽然不象,但他画得象的功底其实非常扎实。青年毕加索在西班牙最好的圣费尔南多王家艺术学院毕业,但他后来的艺术生涯大部分时间在巴黎度过。他的艺术生命很长,风格也变换过很多次,从立体主义,抽象主义,到超现实主义,几乎涉猎过二十世纪所有的主义,而且毕加索创作非常勤奋,油画、雕塑、剪纸装置艺术、素描等各种艺术形式都有涉猎,甚至还写诗写剧本。毕加索同时也是个很精明的生意人,1973年以92岁高龄在法国南部逝世的时候,他大部分的作品都堆在家里,仅油画就超过一千幅,这些作品不是卖不出去,毕加索的作品早就受到全球追捧,他只是故意囤积,不想把大批画作放到市场上打压价格而已。但是毕加索生前没有立遗嘱,身后亲人如果想要继承这笔财富,光是交遗产税就是天文数字。所以,今天全世界最重要的毕加索个人博物馆在巴黎,其中主要部分,超过五千件艺术品是毕加索的亲属捐献给法国政府冲抵遗产税的!



笔者参观过所有三座毕加索博物馆,巴黎博物馆是在一座十七世纪的法式豪宅里,并非毕加索当年的故居,这里比较著名的毕加索作品是朵拉玛尔像。不过我更喜欢规模稍小的巴塞罗那毕加索博物馆,这座博物馆早在毕加索生前的1963年就已经开张,地点也是毕加索亲自选定的,在老城中心的一座传统古宅里,陈列品虽然没有巴黎那么多,但是胜在看得懂,绝大多数作品是他20-25岁所谓蓝色时期和粉红时期的作品,当时毕加索画得还很具象,蓝色时期的作品画面色调以蓝绿为主,人物形体变形拉长,受到格列柯的影响明显。蓝色时期的毕加索很忧郁,后来在巴黎认识了他的情人Olivier,画风转入粉红时期,欢快多了,喜欢画各色马戏团人物。



25岁之后结束粉红时期的毕加索开始探索立体主义,画作就看不懂了。巴塞罗那这里的立体主义作品很少,但是有毕加索模仿维拉斯贵支名作《宫娥》重新诠释的系列作品,是他很有名的画。第三座毕加索博物馆在他的家乡马拉加,由他的亲戚后人捐献出毕加索作品,在2003年才建成。



但是毕加索最重量级的两幅画不在这三座个人博物馆中的任何一座。粉红时期结束以后,1907年26岁的毕加索完成了《亚威农少女》,这是他典型的非洲风时期,也宣告他开始探索立体主义画法。当时就连他的好友和对手马蒂斯看了都直摇头,以为毕加索在开玩笑,亲友们一致给出差评,所以直到1916年毕加索才敢把这幅画公之于众。现在这幅名作收藏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旅居巴黎的毕加索画出生平最有名的一幅画《格尔尼卡》,在欧美多地巡展引起轰动,因为毕加索是左派,后来加入了法国共产党,至死都是法共党员,所以留下遗嘱,只有西班牙的佛朗哥政权倒台恢复民主,这幅画才能回到西班牙。所以《格尔尼卡》保存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直到1981年。

事件发生的地方,格尔尼卡城里的毕加索名画复制品



80年代西班牙政府专门在普拉多博物馆以北,马德里的阿托查火车站附近兴建索菲亚王后艺术中心,集中收藏和展示现代艺术。现在《格尔尼卡》在索菲亚画廊。所以要追寻毕加索的踪迹,除了三座个人博物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和马德里索菲亚王后艺术中心也是很好的地方。

索菲亚画廊集中和系统地展示了很多西班牙后现代艺术家的主要作品,在那里也可以看到达利的很多画。达利是我非常喜欢的画家,倒不是因为他画得象,而是因为他画得漂亮。和大部分艺术生涯在法国度过的毕加索不同,达利是更纯粹的西班牙艺术家。他1904年出生于巴塞罗那以北的一座小城Figueres,父亲是律师和无神论者。达利自称祖先是摩尔人,所以一生喜欢金光闪闪和繁复华丽的东西。达利一般被归于超现实主义风格,但他其实也和毕加索一样尝试过不同画风。他的画想象力奇绝,充满隐喻,而且达利本人一生行为怪异出挑,也是他成名的一大原因。四十年代他成名之后有一次在伦敦居然穿着深海潜水服去讲演,差点被密闭的潜水服闷死,别人问他为什么,达利回答说我深深地潜入人类意识的最底层。他有个哥哥比他大2岁半,在他出生之前九个月得病死了,他父母给他起的名字和哥哥相同,都叫萨尔瓦多。此事后来成为达利一生的阴影,因为他全家都觉得死去的哥哥附体在他身上!

达利1922年也去马德里的圣费尔南多王家艺术学院,和毕加索是不同届校友,不过他后来肄业。在马德里,达利接触并尝试过很多画风,象达达主义、未来主义、立体主义都试过。1926年达利去巴黎游学,见到当时已经成名的毕加索,还是另一位大师米罗从中引荐的,这三个人互相之间都是好友。1927年达利开始转向超现实主义,两年以后认识比自己大10岁的Gala,当时Gala是俄国移民,已经嫁给一位超现实主义圈中的诗人为妻,但两个人相爱同居。达利的父亲既反对他和Gala的亲事也看不惯他的画风,当年就和他断绝父子关系,禁止达利夫妇踏进自己在Cadaques海边小村的住宅一步。此时达利逐渐成名,干脆在海边父亲住宅旁边买下一栋别墅和Gala同居,并逐年买下周围的地产,不断设计和扩建成一所海边大宅子,兼做画室,以此和父亲别苗头。

Cadaques海边的达利别墅



1931年达利画出他的代表作《时间的永恒》,现在收藏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艺术圈的这些人基本都是左派,比如毕加索就以名作《格尔尼卡》抗议法西斯的暴行,但达利从来不公开表明自己的政治倾向,西班牙内战期间他居住在法国,法国在二次大战初期投降,达利又移居美国,在四十年代大多数时间都住在美国。因为达利的画作多描绘梦境,他本人对弗洛伊德《梦的解析》、潜意识、性推动力这些理论很感兴趣,1938年在伦敦拜访了已入暮年的佛洛依德本人,对这位心理分析大师顶礼膜拜。1948年达利结束美国的侨居生活,衣锦还乡回到西班牙海边Cadaques别墅居住,因为当时是佛朗哥统治时期,他的行为被同行认为是支持佛朗哥法西斯政权,毕加索从此和达利断绝了往来。

达利少年时代第一次作品参展是在家乡Figueres市的剧院,成名之后的达利干脆把这座剧院买下来进行改造,名字就叫做达利剧院,实际上是存放达利画作和其他装置艺术的个人博物馆。

这座博物馆在1974年向公众开放,1968年达利还在附近的Pubol山上为妻子Gala买了一座城堡,承诺除非得到妻子的书面允许,绝不擅自来城堡访问妻子,而Gala经常在这里一住就是几个星期。1982年Gala去世,同年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封达利为Pubol侯爵。1989年达利去世,埋在他的Figueres剧院博物馆地下墓室,今天还能在那里看到他的墓。墓碑上写的字是Pubol的达利侯爵。



今天看达利作品最重要的几个博物馆包括纽约的现代艺术博物馆,马德里的索菲亚王后艺术中心,美国佛罗里达州圣彼得堡有一座达利个人博物馆,但是笔者没有去过佛州的这座博物馆。达利本人设计的Cadaques海滨别墅还有Figueres剧院博物馆绝对精彩,让人脑洞大开。达利除了绘画以外,涉猎雕塑、首饰制作、景观设计、建筑很多领域,以他的天才想象力,他亲自设计的这两处建筑让人拍案叫绝,而且这两个地方虽然偏远,但离开巴塞罗那很近,笔者从巴塞罗那租车开到这两个地方也就是半个多小时的路程。Cadaques渔村背山临海,本身风景就很好,达利又在别墅里设计了一座大花园,用巨蛋等经常在他画作中出现的意象来装饰整个景观设计。Figueres的达利剧院博物馆更是把怪诞的想象力发挥到无与伦比,光是那五颜六色,墙顶装饰巨蛋的外观就令人瞠目结舌,在里面,你能看到达利著名的装置艺术龙虾电话、



女演员Mae West嘴唇沙发等几个部分组成的视觉错觉美女脸客厅,



大客厅天顶画《达利和Gala升天》,当然还有达利的墓。



另一位重要的西班牙后现代画家是米罗Miro。他生于1893年,父亲是钟表匠和金匠,一开始学习商业做了职员,但在一次精神崩溃之后拿起画笔。米罗是巴塞罗那人,和毕加索、达利一样是在二十世纪初的巴黎接触了各种先锋艺术流派,之后才转向超现实主义。米罗18岁起就出现精神抑郁的问题,成年以后也还经常性陷入抑郁症无法自拔,绘画是他舒缓情绪的手段,从一开始学习马蒂斯的野兽派,到后来尝试过立体主义,直到1922年以后才彻底采纳超现实主义。他的画色彩鲜艳,用简单的形状和线条画抽象的物体,看上去充满童趣,天真稚拙,很可能是他的精神状态成就了他的画风,据说很多患有自闭症的儿童不需要教,很容易直观地一眼就特别喜欢米罗的作品。

米罗《世界的诞生》,现藏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米罗的雕塑



1983年90岁的米罗在马约卡岛上的帕尔马市因心脏病去世,在他逝世之前,米罗的两座个人博物馆就已经建成开放了:一座在他长期居住的马约卡岛,是他原来的画室改成的,



另一座在巴塞罗那海边的犹太山山顶,离开炮台不远。



笔者很喜欢博物馆里那些大身子小脑袋,四肢短短的雕塑,有好几张模仿它们姿势的照片,但是对米罗的抽象画迷惑不解。后来看多了就开始释然:后现代艺术不问像不像,懂不懂,只问你直觉喜欢与否。看米罗的画不妨就像孩子一样,跟着感觉走就好。





结语:西班牙是一块盛产艺术家的沃土,它和意大利、法国不同:法国意大利的大师们引领潮流,总是成为下一个艺术风格的主流。而西班牙艺术家里经常出现一些超脱于时代很远的人物,即便在他们的时代之后数十年,甚至数百年都仍然很难有人模仿。你很难解释其中的原因:也许是西班牙反差对比强烈的历史和传统,也许是热情外向的民风,也许是一贯盛行的宗教神秘主义虔诚,也许是贫瘠的土地反而刺激了超脱现实的想象力,也许是兼收并蓄的文化包容风气?也许以上兼而有之。无论是什么原因,你无法否认这是一片魔幻的土地,行走在这片土地上,永远会不期而遇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