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旅行:世界上那些绝美的犄角旮旯
7. 欧洲夏季寻幽探秘之旅
上面说过,2016年夏季欧洲之行的主旨是“世界最美图书馆”,在此之外,我还顺便把德奥捷三国一些历史名城和古战场也串联起来,这个以图书馆为骨干做出来的行程,如果不是历史界或者图书馆界的同好的话,看起来绝对是一个稀奇古怪,毫无意义的行程。但这个行程对我来说绝对有意义。我今年所去的欧洲城市,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旅游目的地了。德国奥地利捷克,顺便再加上波兰的布雷斯劳,这些地方的主题,是德意志文化圈的历史。另外,再加上意大利北部阿尔卑斯山区的多洛米蒂山Dolomites,还有法国北部诺曼底海岸的象鼻山,还有布列塔尼海岸,这些主要是自然风光之旅。
6月11日飞往巴黎,参观了国家图书馆的大阅览室,又去看过卢浮宫和奥赛,还找一天晚上和同学在国家歌剧院加尼埃宫看了一场歌剧《李尔王》,居然是现代版的德语歌剧,英语字幕,也是一种很奇妙的体验。之后从巴黎租车一路北上,经过鲁昂,以前来过莫奈喜欢反复画的鲁昂大教堂,但是没有找到圣女贞德被烧死的纪念教堂。这次找到了,在老城的市场旁边,圣女贞德就是在这里的旧城广场被火刑烧死的,现在在原址上有一座现代风格的纪念教堂
从鲁昂继续向北开到诺曼底海岸,1944年诺曼底登陆战役的战场,还有圣米歇尔山修道院我之前都来过,这次专程为了看Etretet海岸的象鼻山,在海岸的悬崖顶上有很长的步行道,可以走到象鼻山顶上,横向看海岸线的话,有3-4座象鼻山,山上野花盛开。
这天晚上住宿在海边的港口小镇Honfleure,它在塞纳河入海口上,虽然不著名,但是Rick Steves的法国指南极力推荐,是个非常宁静的港湾小镇。这是市中心的小港,港口周围一圈都是餐馆和咖啡馆
在Honfleure港口吃海鲜,其中灰色的小虾、海螺和一种很小的田螺特别鲜美
第二天,从诺曼底开车到布列塔尼半岛根部的迪南Dinan。布列塔尼是最后一个我没有到过的法国的大区了。这里在中国的旅行者里不算热门,但它是法国旅行者的度假胜地。从诺曼底大区的Honfleure早晨开车到达布列塔尼半岛根部东边的海岸,这是海边的孤岛,在圣马洛以东 St. Malo
中午到达圣马洛城吃午饭,这是圣马洛的古代城墙
从圣马洛出来,沿着海岸向西北方向开车,这一路的海边风景都很美,圣马洛城外可以看看Alet小村,然后沿着海岸不到10公里是Dinard城,再从Dinard城向西北,海边的Latte城堡不可错过,我到达的时候正好下大雨,但仍然非常漂亮,它坐落在伸进大海的山岬上
这是我进入城堡以后,站在城堡最高处的塔楼,回头向下看来时的路,可以看出城堡所处的地势
从圣米歇尔山到圣马洛这几十公里风景绝美的海岸行车路线,我完全是按照Rick Steves法国指南上面的介绍开车的。我上面只是写了大概的行车路线和时间,具体的介绍,如果有兴趣的,可以找Rick Steves的法国那本书,或者地图一看就明白了。因为圣米歇尔山修道院是法国旅游的象征性地标之一,很多人会去,所以从圣米歇尔到圣马洛这一路,还是很方便的。我游览完附近的海岸线以后,再驾车到迪南城Dinan住下。迪南城以前做过布列塔尼半岛的首府,现在是一座古色古香的中世纪小城,有保存相当完整的城墙,我的住处就在城墙外,是一座石头的老房子,爬满常青藤,开满鲜花。它的名字叫做Chambre d'hote Priory-View,我在booking上面订的,60欧元一晚,而且6月中旬算是旺季价格,院子里可以免费停车,步行到城门口5分钟。值得推荐。
这是迪南旧城的老城墙,古屋,和Basillica St. Savior教堂的尖顶。
迪南的地势很有意思,从大陆过来的话,它是平地上的城市,但是城市另一面下临深深的Rance河谷,从河谷来看,迪南城在陡峭的高山顶上。Rance河谷在古代是交通要道,迪南城在山上,而河港在山下,中间由一条完全中世纪风格的古街相连,这条街道的坡度非常陡,而街道尽头的城墙有坚固的防御工事。这是从老城下山去河边的古街rue Jerzual
这是Rance河边的港口
圣马洛和迪南城都在布列塔尼半岛根部的东海岸,第二天我再驱车去西海岸,本想从Quiberon坐轮渡去海上美丽岛,一天来回。Belle Ile en Mer 是布列塔尼地区最大的岛,在大仲马的小说火枪手三部曲的第三部,《布拉热洛纳子爵》里,奸臣富凯拥有这座岛,意图谋反,赶在阴谋被揭露之前主动把岛献给了国王路易十四。Belle是美丽,ile是岛屿,Mer是海的意思,所以书里面翻译成“海上美丽岛”。可惜每天的轮渡班次太少,一天来回赶不及,需要在岛上住一晚,我没有那么多时间,于是最终没能上岛。还好,Quiberon镇坐落在半岛的尽头,这里本身的海边景色就很美。
6月份的法国意大利之行算是查漏补缺之旅,布列塔尼半岛是我没去过的最后一个法国大区,意大利的多洛米蒂山Dolomites也是我没去过的最后一片意大利的大区。这里德语叫南蒂罗尔州,原来一直是奥匈帝国的领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意大利加入协约国阵营,在这里的阿尔卑斯群峰上,跟奥地利打了17次伊松佐战役,好几年都相持不下。海明威的小说《永别了武器》就以其中一次伊松佐战役为背景。一次大战德奥战败,这片地方割让给意大利,所以传统上,这里是说德语的,每个城镇都有一个德语名字一个意大利语名字。多洛米蒂山区虽然属于意大利北部,可是最方便的交通方式不是从意大利过去,而是从奥地利的因斯布鲁克坐火车南下,穿越勃伦纳山口(二次大战期间希特勒和墨索里尼总是在勃伦纳山口开峰会),到达地区的首府Bolzano,德语叫Bolzen。这个小城是整个地区的交通枢纽,本身的海拔不高,算是平地,市中心广场很漂亮
城里有一座“冰人博物馆”,陈列了1991年从附近山峰上挖掘到的被冻死在冰川中保存完好的远古猎人的尸体,这个远古猎人大约生活在公元前3300年,也就是埃及法老的时代,从服饰来看还是一个酋长,他死的时候大约45岁,在那个时代绝对是高寿了。因为尸体被冻在冰里,所以随身的兽皮服饰、弓箭、手斧,甚至胃里没有消化的粮食,都保存完好。博物馆的陈列说明不仅详细,而且有很多互动,做得非常好,一点也不枯燥,还能学到很多考古知识。
在Bolzano火车站沿铁路线往回走大约700米,有一座缆车站,坐缆车一下子抬升1千米上到城边的高山,在缆车上站有几个村庄,缆车站外还有一条小火车线路,车厢只有一节,是完全木制的,半个小时发车,非常好玩
这是Bolzano的缆车上升过程中拍的
当然,来多洛米蒂山区绝对不能只呆在首府Bozano,必须上山。我的上山路线完全按照Rick Steves的意大利指南,从Bolzano坐长途汽车上山到Siuis镇,再转缆车更上一层楼,来到山里最高的居民聚居地Alpe di Siuis,我的旅馆订在这里,会在山上住几个晚上。Alpe di Siuis的海拔已经在2千多米,在Bolzano那里看到的很多高山,已经在脚下了,而这里的地势相对平坦,有一大片40公里长,10公里宽的草地,草地在夏天开满了野花,周围拥有更高的群山,群山峰顶因为远古冰川的切削而象狼牙一样锋利,直插天际。多洛米蒂山区是欧洲最好的步行远足的目的地之一,步道四通八达,夏天是喜欢爬山的人的天堂,冬天则适合滑雪,所以从这里还有很多更高的缆车上山。对于我这样只是喜欢观光的人来说呢,最好是夏天6-7月份,在野花最盛的季节来
这是山上Alpe di Siuis再往上的几条缆车索道之一,如果喜欢登山,可以自己走上来,如果象我这么懒,可以坐缆车上下。远处的大萨索山Sasso Lungo海拔3181米,比我站的地方高将近1千米。
看山间野花,还有“白云出岫”,我站的地方虽然是城镇平地,但海拔已经在2千米以上,远处那片白云,位置比我站的地方还低
虽然下大雨,但多洛米蒂山的野花和山峰在照片上还是很漂亮
生活在这里的牛多幸福啊。别说是牛,就连我,都想在这片草地上打滚呢
更多野花和山峰、草地,有没有想起三十年代电影《海蒂》里面的阿尔卑斯山,《海蒂》在国内放映的时候我还小,记得有一版是30年代德国电影,还有一版是童星秀兰·邓波儿主演的美国电影
在法国的布列塔尼半岛和意大利多洛米蒂山区之后,法国和意大利的各个大区我也去全了。我第一个走遍所有省区或者州的国家应该是德国,然后走遍了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港澳台),之后几个月把美国的50个州也走遍了。现在,再加上法国和意大利。
布列塔尼半岛和多洛米蒂山区,一是山一是海,主要看的是自然风景。但是6月份这次其他的行程,就以历史文化为主了,围绕要看的几个“最美图书馆”展开行程,把附近有意思的欧洲国家景点加进去。所以,行程顺序上非常乱,但也非常丰富。
前面说过,我的第一站是巴黎,从巴黎租车北上鲁昂和诺曼底象鼻山,再开到布列塔尼,回巴黎还车。然后从巴黎直飞瑞士苏黎世,在苏黎世机场地下的火车站坐车直接到瑞士圣加伦,参观修道院图书馆。从图书馆出来,坐汽车到临湖的德国境内,上莱歇瑙岛Reichenau,整座岛以"Reichenau修道院岛”的名义,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个修道院在8世纪建立,属于本笃会(Benedict,本尼迪克特修会),比查理曼大帝还早,所以它留下来的建筑风格是罗曼式的Romaneque,比后来中世纪的哥特式更早,是早期中世纪加罗林文艺复兴时期流行的样式,现在的欧洲各地,完整保留下来的哥特式教堂建筑很多,而更早的罗曼式已经屈指可数了,在德国境内,我记得自己看到过的比较突出的代表,是海德堡附近施佩厄Speyer的皇家教堂,还有特里尔Trier的主教教堂。这是修道院的房子,中间钟楼墙面上有一个日冕
莱歇瑙的本笃会修道院鼎盛时期是750年到1050年,相当于我们自唐至北宋的时代,但是莱歇瑙修道院教堂的内部,经过后来的翻修,完全变成17世纪(明末清初)巴罗克式的了
离开莱歇瑙岛之后,这里离开康斯坦斯湖畔的奥地利最西部城市布雷根茨近在咫尺,我到布雷根茨转车一路向东,到达因斯布鲁克,然后火车向南穿越阿尔卑斯山,来到意大利的多洛米蒂山区,在山里玩了几天,火车回到因斯布鲁克,接着坐火车向东走,到达奥地利的林茨,以林茨为基地又住了几天,不但游览林茨城,还坐火车到附近德国奥地利边界的帕绍城Passau。帕绍坐落在三条河的交汇口,尤其是因河Inn流入多瑙河的地方,河口小城在两条河的中间,侧面高山上有一座城堡,可以登上城堡俯瞰小城
帕绍老城中心,市政厅旁边,有一座波希米亚玻璃博物馆,里面展出的很多玻璃工艺品美轮美奂。另外,这座博物馆当年是一家旅馆,奥地利皇后伊丽莎白(就是茜茜公主)曾经在旅行中下榻于此,她的房间还保留着
我游览完林茨和帕绍之后,从林茨租车,先开去附近的St. Florian圣弗洛里安修道院图书馆,然后,在林茨附近,还有二次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的毛特豪森集中营。
毛特豪森Mauthausen小镇本来是一座山林里面河边上非常宁静和平安详的城镇。集中营也并不在镇子上,而是在城外几公里的山上,所以必须自己开车前往。毛特豪森集中营建立于1938年德国奥地利合并不久,其用途一直是关押和消灭被纳粹征服的各国知识分子的地方,同时还是强迫劳动营。毛特豪森是奥地利境内主要的集中营,它代管奥地利境内几十个级别较低规模较小的集中营。在1945年二次大战结束的时候,毛特豪森集中营本身的规模是关押8万5千名囚徒。但是从1938年到1945年,这里到底死了多少人,从来没有过确切的统计数字。大约的估计,是处决了12万到32万人之间。当然,比起波兰奥斯维辛-伯克瑙处决110万人的规模来说,还是小得太多了。
这是毛特豪森集中营的毒气室
这是焚尸炉
到此为止,我已经看遍了主要的纳粹集中营纪念馆,包括柏林北郊的萨赫森豪森、汉诺威附近的伯根-卑尔森、慕尼黑附近的达豪、魏玛附近的布痕瓦尔德、奥地利的毛特豪森、波兰克拉科夫附近的奥斯维辛-伯克瑙。另外,四个元首大本营我也都去看过:柏林总理府地下指挥所的地上遗迹、东普鲁士拉斯登堡狼穴(在波兰的马祖里湖区)、巴伐利亚的伯希特斯加登鹰巢、乌克兰文尼察的狐穴大本营。我有计划把这些地方,加上慕尼黑啤酒馆政变,还有纽伦堡的纳粹党全国代表大会会址,加上纽伦堡军事审判纪念馆,合在一起,将来写一篇专门的《欧洲纳粹景点》的专项旅行指南。
在林茨租车,参观完附近的圣弗洛里安修道院图书馆和毛特豪森集中营以后,我驾车沿着多瑙河一路向东,开向维也纳方向。但是在到达维也纳之前,还要看三个以前遗漏的景点。其中之一,是奥地利南部山区的Admont修道院图书馆,上面提到了,第二处在瓦豪河谷,也就是维也纳西面“蓝色多瑙河”的经典段落。我早在2008年第一次来维也纳的时候,就去过瓦豪河谷,当时不租车,跟着旅行团一日游蓝色多瑙河,去的是Krems镇和Melk修道院。Melk修道院的图书馆,是我看到的第一座真正的巴罗克-洛可可式的修道院图书馆,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我想要看遍世界上最美的类似图书馆。到今年,差不多完成了。不过所有跟团走蓝色多瑙河的行程,都只能远远眺望一下河边山上的Durnstein迪恩施泰因城堡废墟。所以我在2008年没有机会专程来迪恩施泰因Durnstein好好玩,留下一个遗憾,这次补足。
Durnstein本身,是下临多瑙河的半山小村,只有一条公路穿过村庄。在村背后的小山上,有一座早已成为废墟的城堡,所以对旅行团来说,这里没什么可看的。但是我对这里仰慕已久,因为这座城堡有段传奇故事。在中世纪英国“狮心王”理查德一世远赴圣地,领导第三次十字军,那次十字军阵容鼎盛,三位领导人分别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法国国王菲利普-奥古斯特、英国国王狮心王理查德一世,而他们的对手是阿拉伯历史上的大英雄萨拉丁。第三次十字军结束之后,狮心王在返回英国途中,被奥地利公爵利奥波德抓住,囚禁在Durnstein城堡,英国国内摄政的太后埃莉诺,还有王弟约翰(后来的英国国王约翰一世,“失地王”,他签署了《大宪章》)急着寻找狮心王的下落。围绕着筹集赎金的问题,英国国内展开过一系列斗争,这就是小说和电影《罗宾汉》的故事背景。有一个中世纪的传说:当时英国宫廷的大臣和骑士们在欧洲大陆四处寻找狮心王的下落,但是找不到。狮心王是中世纪最勇敢的骑士,也是出色的行吟诗人,他作过很多歌,其中一首行吟歌曲是他出发去十字军之前刚刚完成的,歌词和曲调只有他自己和宫廷里的少数亲信知道。某一天,某一位英国大臣骑马经过城堡山下,弹唱起这首歌,听到山上的城堡传来应答的歌声,终于确认国王被囚禁在山上。当然,以上纯属传说,正史上没有记载。正史上,理查德一世被囚禁于多瑙河畔的Durnstein城堡,这是有记载的。他后来被赎出来了,继续在法国南部攻城略地,最后阵亡于法国南部。我去年(2015年夏天)去法国卢瓦尔河谷的索缪尔附近修道院里,还看过亨利二世、阿奎坦的埃莉诺、理查德一世这一家三口的墓,因为我很久以前就想自己写这一段中世纪的历史传奇。无奈总是找不出时间动笔。
今天,Durnstein城堡只剩下废墟了,它在17世纪的德意志三十年战争期间毁于战火。现在仍然可以从村子爬上山去看城堡的废墟。这是我从城堡废墟俯瞰多瑙河----当然,河水不是蓝色的
瓦豪河谷离开维也纳已经很近了,但是我在到达维也纳之前,开车先向北一拐,进入捷克境内,靠近奥地利边界的布尔诺城Brno,布尔诺是一座捷克大城市,郊外有一个小镇叫做斯拉夫霍夫Slavhof,没有人知道斯拉夫霍夫这个名字,但是说起它的德语旧名,绝对是如雷贯耳:奥斯特里茨Austerlitz。1805年奥斯特里茨战役,又叫“三帝会战”,法国皇帝拿破仑以劣势兵力击败了奥地利皇帝弗兰西斯二世和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联军。那是拿破仑整个生涯最精彩的一战,除了三位皇帝以外,俄奥联军名义上的总司令库图佐夫,也是当世名将。
我当晚住在奥斯特里茨镇上,第二天驾车到田野间的古战场,在普拉钦高地上,有一座奥斯特里茨战役纪念碑
普拉钦高地是整个战场的制高点,也是战役的关键所在。法军先到达战场,拿破仑在战前主动撤出高地,让给联军。在战役进行期间,两位皇帝强令高地上的库图佐夫撤下来,带兵增援前线,拿破仑下令法军突击占领高地,一举截断了联军整个战线。然后在普拉钦高地,我现在站的这个地方架起大炮,以重炮猛轰冰湖,通过冰面撤退的俄奥联军沉入湖底。当年的冰湖早已干涸,我照片上,高地下面红屋顶村庄背后的大片田野,就是当年的冰湖。1805年法军炮兵阵地在我站的地方,轰击目标就是照片上的冰湖湖面。
从奥斯特里茨,我开车回到奥地利境内,在维也纳还车,参观了奥地利国家图书馆,然后坐火车北上捷克首都布拉格,在布拉格参观Clementium捷克国家图书馆,和斯特拉霍夫修道院图书馆,上面提到过了。此后,从布拉格坐火车向西,方向是捷克西部温泉城市卡罗维发利,每年夏天的卡罗维发利电影节非常著名,今年的电影节正好在7月1日,我到达的第二天开幕。但是我的目的地却不是卡罗维发利,而是到达卡罗维发利以后再过去,德国边境的Cheb小城。这又是一个非常偏远的地方,没有多少游客。为什么来这里呢?
1618年到1648年德意志三十年战争期间,神圣罗马帝国皇军的组织者,瓦伦斯坦公爵和瑞典国王古斯塔夫-阿道夫都是当世英雄。1632年吕岑战役,瑞典军战胜了瓦伦斯坦的帝国军,但是瑞典国王也在此战中阵亡,此后瓦伦斯坦开始背叛皇帝,私自与敌对的北德意志诸侯和瑞典、法国谈判。1634年初,在波希米亚的埃格尔城Eger,在皇帝的指示下,帝国军中的苏格兰和爱尔兰雇佣兵刺杀了瓦伦斯坦。当年的埃格尔城Eger,现在叫做Cheb,在捷克德国边境附近。其实在匈牙利还有一个埃格尔,Eger,那座城市在匈牙利抵抗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战争中也很出名,我在2010年1月专门从布达佩斯去过匈牙利的埃格尔。但这是两座不同的城市,两个不同的国家。
Cheb的城堡
城堡并不是瓦伦斯坦公爵被刺的地方,他当时住在市中心的一座房子里,就在主广场和市政厅旁边。现在Cheb还保留着瓦伦斯坦遇刺时的那座房子,还有他的卧室,在博物馆里有瓦伦斯坦的马鞍、靴子、指挥刀等等文物。这是刺杀时候的复原场景
这是Cheb瓦伦斯坦博物馆大厅里的画像。
关于德意志三十年战争的历史,详见拙作欧洲近古名将传系列的第一篇,《德意志三十年战争的绝代双雄,瑞典国王古斯塔夫-阿道夫和华伦施泰因》
http://no1190.yjq.cc/thread-114167-1-2.html
在游览过捷克的Cheb之后,我回到布拉格,然后乘火车北上,到德国的德累斯顿,然后从德累斯顿转车向东,到达波兰边境上的小城戈尔利茨Gorlitz。我想去戈尔利茨,是因为Rick Steves的德国指南中,专门提到过这个保存得非常完好的中世纪小城。
其实戈尔利茨原来并不小,它是旧德国西里西亚省的第二大城市。在二次大战之后,根据雅尔塔和波茨坦会议上盟国达成的协议,整个波兰国土西移,波兰东边一大块割让给乌克兰,而西边以牺牲德国为代价,把东德的西里西亚省划给波兰。东德和波兰以奥德-尼斯河为界。这个尼斯河边界,正好从戈尔利茨的市中心旁边划过,戈尔利茨大教堂就在河的德国一侧,整个旧城市中心也在德国,但是河对岸的郊区就是波兰了。这张照片是我从较低的波兰一侧,拍德国那边的戈尔利茨教堂
而这张照片,就是我站在德国的大教堂平台上,看波兰一侧
不过现在这个荒唐的边界已经无所谓了, 既然德国和波兰都是申根国家,两国之间人员可以随便往来,从波兰到德国跨过这座桥没有任何障碍,就和我每天上下班过一座小桥没有什么区别。欧洲的联盟,真的是一件好事情,多少历史上打得焦头烂额的边境领土争端,到现在都已经不再有任何意义了。这就是人类大同的前景吧?
我在戈尔利茨Gorlitz呆了两天一夜,然后乘火车继续进入波兰,去布雷斯劳城。布雷斯劳德语名字历来是叫做Breslau,是西里西亚的首府,二战以后归属波兰,现在叫做Wroclaw。其实西里西亚原本属于奥地利,也是普鲁士(后来的德国)在腓特烈大帝时代18世纪的七年战争当中,从奥地利手里抢来的。但无论归属奥地利还是德国,西里西亚省和布雷斯劳城,起码都是德意志建筑风格和文化的城市,这一点直到今天都有很深的烙印。1945年在二次大战的最后阶段,德军被苏军四面围困,死守布雷斯劳城,整个城市全都被打烂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布雷斯劳,完全是战后按照古代的风格重建的城市。布雷斯劳非常漂亮,值得我高度推荐
布雷斯劳市政厅
市政厅背面
从市政厅去奥得河边,河里有一座岛,岛上有好几座大教堂,在夕阳下非常美。这是上岛的铁桥和教堂钟塔
夕阳下红砖的教堂所呈现出的色彩变幻,简直象有魔力。多放几张照片
这次欧洲之行从6月中旬到7月中旬,行程依据要看的几个图书馆展开,所以有点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感觉,它反映了我目前在欧洲旅行的阶段:已经不需要跑那些著名景点和国家了,只是依据个人兴趣,找那些鲜为人知的特别的地方,进行专题旅行。
(未完待续)
因为没有机会去那么多地方。就看您的游记了。真羡慕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