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顾剑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五大道的幼年记忆

(2007-07-26 13:51:09) 下一个
楼下帖子贴的天津五大道最佳游览路线,居然发现这个路线跟小时候陪爸妈散步的路线非常接近,勾起了不少回忆和感慨。楼下帖的路线,基本上是在五大道的东头转,其实那个区域最舒服的时候,是傍晚,最好的地段,也不是在那里,而是沿中间的睦南道或者大理道,从民园到昆明路这一段走走,很幽静,那里没有公共汽车,据说就是为了避免嘈杂(嗯,唯一例外是小时候有一度26路汽车是沿着大理道开的,后来改道了)。

从小到大基本就没离开过这个区域:76年地震的时候,我刚记事不久,住在马场道,家里临建棚就搭在旁边22中操场上,还记得余震来的时候,看着旁边一栋大楼的断壁在那里摇晃。幼儿园在重庆道民园体育场旁边的长沙路上。小学在五大道西头的昆明路,家在一街之隔的大理道。后来搬家到睦南道东头,初中在五大道区域最东面边界的20中学,高中在马场道上的新华中学。老爸上班在大理道。

上中学直到大学的时候,爸妈喜欢吃完晚饭在傍晚散步,带着我也天天跟着他们散步,一走就是两个小时,十年几乎天天如此。现在想起来也奇怪,我从来写作业竟会没有因为散步而耽误过。他们谈单位里的事情,要么就跟我唠叨“好好学习,考个好名次”,我呢,就自己背书,想自己的事情,要么就听他们唠叨,左耳进右耳出。不过父母唠叨时间长了,潜移默化也有不小作用。最起码我后来的人生道路,还真跟他们规划的差不离:重点小学,重点中学,重点大学,研究生,出国读博士,当教授。

五大道这里最好的是幽静,而且周围学校是真好,从幼儿园到高中,都是天津排名前几位的学校,上学走路从未超过12分钟,小学和高中,更是只需要走一个路口。很可以自豪的是,这些学校,除了幼儿园和小学,都是我凭分数考进去的,一次后门没走,家里一分钱没花(well,我们那个时候,也没有交钱自费借读这一说啊)。

直到大学三年级搬离这个区域,现在回过头来看,才觉得自己实在是非常非常幸福的,尤其是父母创造了这么好的条件。进那样的幼儿园和小学,不容易啊。80年代后期,生活还很拮据的时候,就挤出钱来给我请家教,而且不是补课,是别人看来超前的托福,英语口语和高数。结果,我中学6年有8个半学期从未休息过一个完整的周末,也从来都是顶尖的学生。上学以后,父母散步时一天到晚对我说“要做人上人”,还拿一中校长韦力先生的话提醒我“要想人前显贵,必须人后受罪”。这才有后来自己也知道要上进,要努力。小时候总觉得父母怪烦的,可是一个人受家庭和父母的影响,其实是潜移默化的,常常在不知不觉之间,就已打上了人生的烙印。老爸老妈分别是5、60年代上海“三校”其中之二的学生(复旦,同济,交大,这三个学校在外地的校友会常常是在一起的,一般合称三校校友会。当时天津的校友会会长是副市长李岚清)。父母层次如此,自然对子女企望殷殷,希望儿子比自己要强,要有出息。拿现在话来说,他们给我从小灌输的那些观念,都是中国传统的读书取仕加上西方个人奋斗的路子,象“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做人上人”之类,跟老爸那个“军人高干老党员”的身份,实在显得不怎么协调。其实他们的观念,也不是受共产党教育出来的,而是秉承中国传统儒家的价值观念,再有少许西化的东西,比如说爱出风头,个人奋斗,可能跟他们老上海的背景有关系吧。同时,还教会我一件事情:人在单位里学校里的表现,跟在家里对自己人的表现,实实在在是两码事情。他们那一辈老上海人么,“对外” 和“对内” ,是一定要“拎得清” 的。这个教训,一辈子受用无穷。

人总要在长大以后,才能真的体会到父母的苦心,为自己所做的有多少,所付出的又有多少。现在想起来,比较欣慰的是,我小时候并不怎么叛逆,起码能让父母省一点心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
评论
yaohua 回复 悄悄话 顾剑,你是我崇拜的旅行家,但我不是很喜欢旅游,只是很喜欢你的游记。你的游记曾经帮助我在阿姆斯特丹的成功旅游,非常感谢。今天偶尔发现我们是老乡(当然都不是祖籍地)兼邻居。我家从50年代初住在马场道230号(昆明路和西康路之间,靠近西康路)。但是我只幼儿园是在昆明路上的燕达上的。其余小学在实验,中学在16中(现在叫耀华),离家都很远。03年的时候,我曾经回去看了一下故居,已是面目全非。当年一模一样的两座洋楼(意大利设计),只有市委买下的那座还基本保持了原样。
顾剑 回复 悄悄话 噢,刚想起来,其实小学还不是我最早的早教,我上小学之前就会1百多个英文单词,那是70年代,什么orange, apple之类的。不过不是我爸妈教的,是暑假在姑父姑妈家学的,他们是武汉大学的教授。我自己完全不记得了,只是听我爸妈这么说过。
然并卵,我后来上了小学,那些单词全忘了:-)三年级开始学英语,又是重新学的。
顾剑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lu28' 的评论 : 我有点特殊,因为爸妈都是60年代大学毕业的,一个同济一个复旦,而且后来都在研究所工作,一个是军队的一个是地方的,所以小学的时候我妈妈会在家教我数学。后来初中到高中,是我妈妈研究所的几个同事一起,商量着给我们4,5个孩子(差不多年龄,父母都是同事)周末请家教,办了个班,额外学英语。
lu28 回复 悄悄话 80年代后期就请家教,比较少见的,应该是我都木有听说过哈。我感觉自己那个时候就是做做学校教材后头的练习题,颗外辅导书都没有。还好,最后也算混进革命队伍,大学时候同宿舍的室友,基本上是南开,耀华,新华,还有什么塘沽一中之类毕业的。
yeg 回复 悄悄话 请问,你上幼儿园和小学的时候,你父母有辅导你读书吗?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