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平淡

随便写写,喜欢就常来。
正文

何方女人?

(2006-10-23 21:25:29) 下一个


读过《闲谈北京大妞儿》,心有所感。

根据原贴,北京大妞儿指的是那些父母土生土长在北京至少二代人的家里出来的女孩子。读书时曾遇到过一个北京朋友,相貌特征、做事特点、文化修养等果真如文章中描述的那样。在读此贴时,眼前浮现的就是她的面容,依然感觉很亲切。

一方山水一方人。随着人口流动性增大,文化氛围生活习惯的相互渗透和影响,文章中描述的很典型的北京女人不如以前多了。由于上学工作婚姻等原因,很多女性离开自己的故乡到异地闯荡最好落后定居。

有些事我一直有些困惑:这些漂泊的女性对南北文化(就以北京和上海两地作为代表)的吸收或适应的差异性。

我身边有一些北方女人因为上学工作等原因在上海落户后,似乎很快融入了上海女人处世的那种氛围,衣着谈吐很快靠近,一年半载下来,一口流利的上海话,她对别人讲,她自己觉得她就是上海人。

我对上海女人从无恶言或坏印象,恰恰相反,我很喜欢地道上海女人在生活细节上追求极至的那种细腻柔情,我认为这些是很难学到的,他们的“做”是源于骨子里的。对于他们的生活态度及调教男性的各种嗲法,我一直自叹弗如,有时也很无奈。

一直觉得那些最终留在上海奋力拼搏的北方女人很了不起,他们要面临上海女人骨子里对他们的轻视:尽管他们的衣着和口音可以更改和模仿,但他们的身材他们的生活习惯在时时刻刻点点滴滴暴露自己、他们的率直在破坏上海女人的某些软规则。一旦经过或适应这个尴尬蜕变期,他们往往比上海女人更有杀伤力、更上海化。

相反,很多南方女性来到北方后,较难适应或不愿适应北方的文化氛围和某些生活习惯。他们的衣着保留自己的那些嗜好,普通话讲的不好,他们好像也不在意。他们同样要面临北方女人的轻视和挑战,生活的琐碎和整体氛围的刚性,使得留在北方的南方女性远少于留在南方的北方女性。

这些年一路漂泊,各地文化浮光掠影,也许主动也许被动,感慨较多的是自己被环境文化的修饰和改造,不知不觉发现自己变了许多。

刚来美时,穿上从国内带来的一些衣服和鞋子,经常会受到周围人的赞美,他们很感叹国内的服饰光彩,远超过他们的想象,匆匆一年过去,发现自己现在穿得次数越来越多的是在这里买的那些衣服和和鞋子,越来越休闲随意。

那天圣诞聚会,再次穿上旗袍,在金发红发黑色晚礼服踌躇的灯光中,我的发髻我的旗袍告诉别人,我来自哪里,心中一番感慨,一些年后我还会这样吗?

同学朋友聚会时,大家都讲普通话,分不清南北,别人经常问我:你是那里人。虽然我的父母一南一北,但我在北方长大,我一直对别人讲我是北方人,可他们常讲,你不像北方人。这些话或贬或扬,暂不深究。

有时很迷失,记得以前写作文《我的故乡》时,很羡慕那些从农村出来可以在作文里写山写水写乡村的同学,觉得那才是真正的故乡,而自己居住了十几年的城市不过是一个城市,一些楼群和柏油马路。

对于我们这些漂泊的人来讲,何处才是真正的故乡呢?是父辈给于的籍贯?是出生时的那个地方?还是幼年生长过的城市或乡村?是给你户口的那个都市?还是你持有绿卡或居住权的异域?

我的血液里有南方人的血也有北方人的血,我喜欢米饭狮子头也喜欢饺子凉皮,我的衣服来自中国南方北方都市的不同商场或不同国家的南北商场,我在工作单位讲普通话,讲英文,给父母讲南北混杂话(老两口典型的南腔北调),我喜欢上海女人的撒娇,我也喜欢北京女人的率直。

也许这些都太不重要吧。到处都是过客。

有时听到别人讲起某个熟悉的地名,会联想起那里曾经的一些人或一些事,某些地方会因此而特别有意义。

愿每个正在漂泊和已经结束漂泊的朋友,愿每个在南方北方曾经闯荡过的朋友,节日快乐。

尚白

2000-11-26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