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父辈,他们的环境其实跟现在都有共同点,比如挑战性,机会,诱惑等等。如何选择将会影响到一辈子,尤其是在中国这个特殊之地。
图一。当年,南工团在北平吸引了不少有志(幼稚?)青年。
我很熟悉的田叔叔(化名)当年是四野南下工作团(也叫南工团)的成员之一。在大院里,田叔叔属于有文化的一派,另一派则是打仗厉害,敢拚敢死,文化程度不太高的。解放之后,社会安定,无仗可打,管理国家社会需要文职人员才行。当年的武士似乎没啥用场,比较失落。
田叔叔去世前,话不多,很难了解他的过去。尤其是为什么放弃学业去参加南工团。其实田叔叔过去并不是这样的。他到了广州军区后,是政治部的一名骨干。他的特长是能写。不少首长的发言稿都是他写的。他被提拔很快,似乎有点飘飘然了。后来文革的时候,因为话太多,太直,在军队的派系内斗中站错队,被下放到基层单位。
我曾经读过关于南工团的一本回忆录,是团员们自己撰写,出版的。是否得到官方的认可,就不大清楚了。我读到田叔叔的那段回忆录,似乎跟流水账差不多,没有太多的个人看法,印象不深。其它的回忆录也都很一般,没有太多的戏剧内容。这样的历史,估计不会成为畅销书。
为了了解田叔叔的过去,我上网查找关于南工团队的历史。可惜的是基本没有,像是没有存在过似的。南工团是共产党和平解放北平之后,为了南下培养干部,特别成立了这个南工团组织。南工团的主要力量是从北京天津等地的大学生,部分高中生当中招聘。据说还有不少北大清华的学生参加。还有整个班都参军了。南工团的头是陶铸,团员受到了周恩来,朱德等高级领导人的接见,可见组织上是非常重视这个南工团的。
我在油管里找到了一部电视连续剧《我们的队伍向太阳》,有三十集,是关于南工团的。看来还是有人重视南工团的。这些人当中,肯定有部分人最后升上去了,能拍出这样的连续剧,估计是有后台支持的。不过,这是部烂剧,先声明一下。凭着对田叔叔的尊重,我还是把它给看完了。我估计导演恐怕预料到该剧是有市场的问题,也就是说谁是观众。不少南工团员恐怕都已经去世了,会有几个人看?在油管里,有人在标题上加了,青春爱情剧。为了外国友人,增加创收(点击率),还加上了英文,Legionary Romance in Chinese Civil War 。我没看懂是啥意思。
该剧漏洞百出,一集没看完就知道是粗制滥造的东西。编导对军事一窍不通,缺乏基本常识,基本逻辑。但编导对青春爱情剧却是高手。里面的主人公郑大是老红军,其实因为他参军比较早,年纪也才30多点,单身一个,居然有四个美女在追求他。其中有童子婚的生意人,有国民党高官的千金,有天津南开的大学生,还有他的上司,搞得他非常纠结。四个都接受,这是严重违法组织纪律的。他又不想得罪任何一个。对一般人来说,别说四个,就是一个都不容易搞掂。可见编导经验丰富,一切都被安排的有条不紊。真不巧,时代变了,否则在过去,四个老婆也不算多的。
可惜田叔叔看不到该剧。田叔叔似乎对南工团没啥好感。田叔叔当年来北京投靠哥哥,同时在读书,准备考大学的。可惜他哥哥因为给日本人当过翻译,也飞黄腾达过。日本人投降之后,他被国民党关入大牢,患病死去了。田叔叔无依无靠,只好找教会帮忙。教会说,你如果成绩好,我们付学费。就这样,田叔叔读到了高中毕业。就在考大学的时候,北平解放了。
当时,田叔叔是可以选择考大学。不一定能考上北大,清华,但大学还是可以上的。 显然南工团的招聘吸引了他。从党政领导人的接见来看,四野肯定是花了不少力气来招聘团员。年轻人都喜欢幻想。有机会一般不会放弃的。上大学基本是老的一套,而建设新中国可是全新的,没人体验过的,机会肯定会不少。参军起码不会再挨饿受冻,做官的可能性还会是很大的。共产党不会继续聘用国民党时代的地方官员,这是肯定的。共产党需要他们这样的文青才行。
田叔叔决定参加南工团。他并没有参加什么战斗。国民党的军队撤退速度是惊人的,尤其是经过抗日战争的训练。据他说,没有看到跟国民党正规军的战斗,倒是跟土匪有过冲突。解放军把他们的家属扣留之后,让他们喊话,都乖乖地下山投降了。当然也有铁杆职业的土匪,解放军也有部分伤亡。田叔叔参加军训的时候需要爬竹竿,结果摔了下来,把腿给摔断了。南工团男多女少,哪有什么电视剧里面四追一的爱情故事?田叔叔到了三十多还是光棍一个。这个导演也很清楚,没有年轻爱情的剧情,根本拍不了三十集,即使拍了也没人看,因为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故事。
田叔叔后悔参加南工团吗?这个回答只有他自己知道。其实就看你图什么了。从外人来看,田叔叔还是不错的。子女都读了重点大学,还出了国,在大院里争了口气,自己还做了个官。相比之下,那些战场上的勇士子女除了当兵,也就是工人,似乎是一代不如一代。没有文化太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