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Bucks!

政治,美食,旅游,环境
个人资料
GoBucks!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80年代郑州的印象

(2021-08-02 09:15:24) 下一个

郑州最近发生水灾,生命财产损失巨大,希望早日总结经验教训,未来不再发生同样的错误。其它大城市也应该吸取教训,主动检查城市的各种潜在的管理漏洞。

我跟郑州的关系跟80年代上学,在郑州转火车有关。每年寒暑假,从学校回广州有好几条路可选择,最短,最方便的是从郑州转车。转车一般要等几个小时,加上郑州当时没啥好玩的地方,从来没进过城里,最远的地方是火车站附近的27纪念塔,是用来纪念铁路工人大罢工的。

图一:郑州27铁路工人大罢工纪念塔。

 

图二:80年代的郑州站,里面的天花板很高,候车室冬天很冷。

那个年代,转车是没有座位的。上车时也经常没有座位,只好站着,很累,尤其在晚上,好在当时年轻,还能撑得住。最长一次站着是6-7个小时。我前些年,又重新体验过一次。那是从北京去八达岭旅游。回来的时候,最后一班车是下午3点左右,所以车上很多人,经常没座位。那次我站了两个小时。虽说是空调车,但因为人多,跟春运差不多,空调基本没用,感觉像是在桑拿室,有点喘不过气。车上基本是人挨人,好在国人身上味道不大,否光体味就能让人中暑。好久没经历过这样的火车,印象很深,真正理解到旅游就是花钱买罪受这句话的意思。其实,北京的旅游设施不大贴心。到八达岭的火车的起点和终点站都很差劲,像是年久失修的感觉。下次去记得带个折叠的小板凳才行,前提是能有坐下的空间,还有能忍受别人的脚气鞋气。:)下午回京的班次之少,令人不可思议。

我第一次从郑州转车就没有位置。好在一小时后有人下车,等到了位置。在车上还认识了同校去报到的老广同学,后来还成了好朋友。从学校回家也是同样。我们一般选择京广特快,它基本只停大城市,但也不容易找到位置。姥姥的,绿皮火车本来就不舒服了,找个位置还这么难,可见当年的服务跟现在是没得比的。从华山到西安的高铁我见过有站着的,但是才20分钟,跟地铁差不多。第一次回家还算幸运,火车在郑州多加了一个车厢,大家都有位置。上学的第二年,郑州开通了从郑州到广州的快车,比特快稍微慢点。但对于转车的来说,位置还是很难有。如果不是后来找到了一个好办法,恐怕每次回去都得站。

第二年回校,在郑州认识了一位低年级的同学。他神秘地告诉我,要想有位置就必须先入站,而且不需要购买站台票。郑州是个很大的中转站,肯定有不少人下。过去找不到位是因为上车太迟了,位置早给其他人占了。如果是起点站,早进站还可以坐只有个别人才知道的位置,先到先得。记得是100号后的几个位置,面对面坐六个人,只有铁路系统的才知道。

要先入站得有办法才行。我们不认识郑州铁路上的工作人员,走后门靠关系肯定不行。该同学说,附近有个门是可以自由进出的。对我们来说,只有进去,没有出来。:)进入太早也不行,因为站台会变的。不过,对于始发站来说,站台基本还是固定的,更重要的是车皮上标有郑州到广州,这就够了。好几次,我们上车的时候还是空无一人,列车上的人以为是自己人,不但不干涉,还跟我们打招呼。:)印象当中,这个列车的服务员基本是广东人,因为餐车的菜都是粤菜,还没到家就感觉到家了。

去学校的中转就稍微麻烦一些。早进去后还要查看那节车厢有空位,而且得快才行,因为车到站不会停留多久,还有中转上车的人流。有的人等不及了,往往从车窗让人拖进去。从检票口到站台经常要跑才行,不少人用尽了吃奶之力,到了火车的时候已经精疲力尽了,要爬上车窗不容易。

虽说中转签票是没问题的,但是人比较多,而且是不大排队的。这时,在学校买饭的本事就有用了。那个年代,基本没有排队之说,即使只有几个人上公交车也要热身挤一下才行,已经习惯了。毕业后去上海出差,在动物园看到大家都在排长队上车,给我印象很深,上海人的素质就是高一些。那次我们有三人,其中一人是女生,车上认识的,她父亲好像官比较大,人还端正,就是牙齿比较黑。有女生在的时候男生往往表现比较好。我自告奋勇说,我来搞掂它。我走近窗口,站在旁边,等人签好票之后往后退,我赶快进入留出的空档。现在恐怕这个技能已经无用了,但也很难说。总之记住没错。就这样,从头到尾几分钟搞掂了。事后外出吃馄饨,那个国营餐馆很不干净,吃完的碗筷没人收拾,但没办法。馄饨的味道一点印象都没有。这个女生走的时候还把自己登长城的票给我,上面写着“我登上了万里长城!“

不管怎样,80年代的郑州给我的印象还是很深刻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2)
评论
GoBucks!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简翎' 的评论 : 现在肯定大不一样了。有机会去看看,但似乎没啥景点可看的。
简翎 回复 悄悄话 郑州很气派,不像二线城市。
GoBucks!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你恐怕有不少素材可写吧?我去八达岭总是带面包去,跟小时候野营一样,不用担心吃饭问题。北京也有好吃的面包。我最喜欢椰丝或红豆面包,北京都有卖。
GoBucks!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水星98' 的评论 : 河南还是又不少名胜古迹的,有机会一定去看看。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郑州没去过,有朋友在那里。好像转的那里的视频还挺高大上的。:)

小时候每年坐火车从上海到北京探亲母亲,那个时间长啊。

记得原来八达岭附近的餐馆里面的拉面特别难吃,没有一点拉面的味道。

水星98 回复 悄悄话 我以前每次去郑州也就是中转,只玩过一次。
GoBucks!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井观天' 的评论 : 那个时候,上海人还比老广更讲究穿戴。
GoBucks!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elfie' 的评论 : 我从小就听说过黄河大鲤鱼,不知味道如何。:)
井观天 回复 悄悄话 老广也有佩服上海人的时候。
elfie 回复 悄悄话 我家是郑州的。80年代,90年代,00年代都没什么好玩的地方。
西郊有个公园,后来又加了个动物园。20多年没去过那里,现在不知道什么样,五金家电,家具建材的小店恐怕还是不少。
GoBucks!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唐西' 的评论 : 哈哈,也有知道的。学生哪知道?工作后出差就没站过。只有一次例外,从上海到杭州的客车抛锚,只好在嘉兴坐火车到杭州,没座。有一次出差大连,回来买不到火车票,改坐飞机,第一次,MD-80,摇摇晃晃的,不大稳定。:)
唐西 回复 悄悄话 记得是100号后的几个位置,面对面坐六个人,只有铁路系统的才知道。

在那个年代,老出差的人都知道。在西安我就被一个女校友,顶着我,爬窗坐上第106号座,奔赴下一个旅游点,成都。

郑州做为中国当年最大的铁路中转站,城市流动的人口不少。
我们一班武术迷,参观了少林寺,然后转到郑州城里玩。大冷天的,想了一招,找煤碳系统里办的招待所,里头一定暖气十足,热水澡随便洗吧。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