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以为在夏威夷租辆车,每天进出度假村会方便很多,没想到第一天就受到挑战。感觉像到了拉斯维加斯似的,酒店有好几个building,停车场巨大,编号杂乱无章,根本找不到规律。我们在停车场来来回回,上上下下,一层层、一趟趟地搜,糟糕的是LD还没有照相,记的号码也不对。最后只能去停车场的办公室求助,连打扫停车场的清洁工都热心过来帮忙,还是找不到。整整花了一个小时,才终于在某个角落里找回了车,艾玛。
每天去车库,都会经过这个小铺子,总是会停下来看一样,买了夏威夷的花裙和各种小礼品。
这也不知道在看啥呢,就被LD给偷拍了下来。
原以为夏威夷就如这湛蓝如洗的天空,与碧海连成一线。金色沙滩,椰子饮料,夕阳余晖中是飞跃浪尖的冲浪少年。。。。。
差点就错过了一个特别安静、特别“出戏”的地方。没想到,在瓦胡岛(O‘ahu ),居然藏着一座仿日本古寺风格的寺庙——Byodo-In Temple(平等院)?(跟信仰佛教的“平等性博主”有关系吗?哈哈,开个玩笑。)这里是日本京都著名的“宇治平等院”的复制版。突然置身其中,有种莫名的穿越感——从太平洋跳到了京都郊外。
平等院位于瓦胡岛的“神庙山谷纪念公园”(Valley of the Temples Memorial Park),从火奴鲁鲁市区出发,大约40分钟的路程。
一路绿意盎然,群山渐入眼帘,云雾缭绕之间仿佛进入了一幅水墨画。当我们驶入标有“Valley of the Temples”的入口时,仿佛踏进了一个充满东方禅意的静谧天地。
可以说这里,是我们整个旅程中最宁静、最治愈的片刻。
寺庙本身藏在山谷深处,不大张旗鼓,但环境超棒,真的像走进电影里的日式庭园。
走到寺门口的那一刻,我有点惊讶:这不是日本?红色的主殿、弯弯的石桥、满池的锦鲤,整个构图、色调、氛围,都太像我在日本看到的那些寺庙了。
查了下资料,平等院建于1968年,是为了纪念日本移民到夏威夷100周年。虽然不是真正的佛教活动场所,但它的建筑和布局都非常讲究,完全按照日本传统工艺打造,连一根钉子都没用。
一进门就看见一口巨大的青铜钟(Bonshō)。几乎每位来访者都会排队敲上一下,我自然也没能免俗。轮到我时,双手用力,一拉一推,钟声“嗡——”地在山谷间久久回荡。那一刻,仿佛一切都安静了下来。据说这是一种“净心去念”的仪式,也有人说是为了祈福。我不知道自己有没有真的被保佑,但那一瞬间,心确实静了下来,氛围真的太重要了。
寺前有个池塘,水里锦鲤成群,个头都挺大,而且超级活泼。你可以买一包鱼食喂。
几只孔雀优雅地走来走去,有点像在拍宫崎骏的动画片。:)
整个庭园布置得极为用心:石灯、拱桥、松树、莲花池……无论哪个角度拍照,都仿佛置身一幅画中。
有人在阿弥陀佛像前静坐,有人焚香、默祷,也有小孩在一旁喂鱼,笑声清脆。
我选了一个偏僻的角落,在池边独坐发呆。享受“时间慢下来”的感觉。
如同京都的原寺,这里的平等院同样供奉阿弥陀如来坐像,象征“极乐净土”的理念。虽是一座非活跃寺庙,没有常驻僧侣或定期佛事,但它却悄然成为不同背景人群的冥想地与心灵寄托之所。
平等院让我想到“净土”一词。不单是宗教意义上的极乐世界,而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状态——安宁、澄明、无扰。
* * *
来时,我们就听说这里有张学良的墓地。墓地超大,我们找了寺庙里的工作人员打听。她告诉我们就在对面的山坡上。那天恰巧就读到如斯写平等院的好文,提到张学良的墓地,我还去她家留了个言。:)
张学良,大名鼎鼎,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极具影响力的人物。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与杨虎城将军在西安发动兵谏,扣押了当时的国民政府的最高领导人,中华民国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逼迫其“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事变持续了13天,最终以蒋介石“被迫接受”抗日主张、张学良送蒋回南京后被软禁而告终。上篇博文中有提到他,阿留,二郎,侃兄,蓝山兄和众博友都有一些关于他的讨论和分享:
张学良作为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之子,年少即位,接掌东三省,后面对“九一八”事变不抵抗政策,加上西安事变,被誉为“少帅”的他饱受争议。但不能否认的是,他发动西安事变的抉择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
台湾海峡两岸对张学良的评价完全相反:中国大陆把他誉为“民族英雄”,台湾定他为“历史罪人”。 到底如何呢?
西安事变这一恶果其实是来自九一八事变。我上次就写过那个九一八事变的罪魁祸首--石原莞尔。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秘密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段,并制造中国军队破坏铁路的证据。日本关东军以此为借口,在板垣征四郎和石原莞尔等人的劝说下,当年担任关东军司令仅1个月的本庄繁中将命令关东军攻击沈阳北大营,九一八事变因此爆发。
事变发生当夜,张学良命令东北军“不准抵抗,不准动,把枪放到库房里,挺着死,大家成仁,为国牺牲”。他多次反复说明,“九一八事变”时下令不抵抗者,是他自己,而不是中华民国中央政府。张学良曾经事后说:“是我们东北军自己选择不抵抗的。我当时判断日本人不会占领全中国,我没认清他们的侵略意图,所以尽量避免刺激日本人,不给他们扩大战事的藉口。‘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是我下的指令,与蒋介石无关。” “到现在有很多学者认为是国民中央政府下达过不抵抗指示。” “中央不负责任。所以,我不能把‘九一八事变’中不抵抗的责任推卸给中央政府。” ,在九一八事变中,张学良得到了一个“不抵抗将军”的称号,而蒋介石也被迫辞职。
1930年代,日本侵略步步紧逼,蒋介石坚持主张“攘外必先安内”,也就是“先剿共,后抗日”的战略,集中兵力围剿红军。
其实早在1933年5月,杨虎城与红四方面军商谈订立“巴山为界,互不侵犯,共同反蒋抗日”之密约;双方根据这一密约,互不侵犯达两年之久。
1935年,蒋介石调动东北军到西北,张学良到「剿共」第一线,担任西北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代行蒋之总司令职务。张学良和第十七路军总指挥杨虎城等人前线压力巨大,对蒋的政策愈加不满。
早在1936年初,中共就通过秘密渠道与张学良接触,提出联共抗日主张。3月,张学良同意共产党建立联合政府、抗日联军和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之主张。 中共实际上鼓励张“以非常手段”推动抗日转变,但没有明确主张“扣押蒋介石”。在与张学良交流过程中,中共隐瞒了共产国际“联蒋抗日”的指示。
11月27日,张学良给蒋介石一份“请缨抗敌书”,遭到蒋拒绝,张学良逐渐丧失耐心,最终主导兵谏行动。
张学良和杨虎城的军队在12月12日凌晨包围临潼华清池,扣押蒋介石。
当蒋介石被扣押的消息传到南京后,民国政府高层震惊、愤怒,认为这是一次重大军事叛乱和政治谋逆。国民政府迅速调集中央军,准备对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进攻,内战一触即发。
中共最初想造成除蒋的既成事实,但迫于中国国内舆论,和苏联强烈谴责西安事变(避免事态扩大为内战,使日军从中渔利)等事实,被迫受命以和平方式解决事变。
周恩来亲赴西安,参与谈判、保护蒋介石人身安全。在张学良、杨虎城、中共、宋美龄等多方压力下,蒋最终口头承诺“停止内战,共同抗日”。从此,国共实现抗日统一战线,为全民抗战奠定基础。
尽管极为不满西安事变的方式,蒋在现实压力下做出策略调整:停止对陕北红军的军事进攻;准备与共产党“共赴国难”,开启第二次国共合作;启动全面抗战(在1937年七七事变后)。西安事变后的蒋介石在社会的地位和威望十分空前。当时中国媒体都声讨“张杨”二个叛逆,一致拥护蒋介石为抗战领袖。
“西安事变”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也改变了张学良的命运。 为了避免蒋秋后算账、保护抗日大局,张决定亲自护送蒋回南京。蒋介石认为张学良的做法虽有民族动机,但方式过于激进,破坏了国家的法统与军纪,不能容忍。蒋介石回到南京后,对外维持“宽大为怀”的姿态,但实际对张学良长期软禁,长达54年,直至1990年初才获自由。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评价张学良是“小事精明,大事糊涂”。 在南京军事法庭上,张学良将西安事变比作“二次革命”, 张学良说,“我对于我们违反纪律之行动,损害领袖之尊严,我是承认的,也愿领罪的。我们的主张,我不觉得是错误的。”
50年代在台湾被软禁期间,张学良说,“当时自用自专,为他人所利用而不自觉,一往迷惑,空虚幻想,反躬思来,羞愧自憾无已”。“良本一狂热爱国者,痛恨被人侵略,不愿受日人之压迫,与不愿受俄人之压迫同”。“立志救国,反而误国,想救民,反而害民,自身千方百计图谋抗日,而自己之血反而未洒至中日战场上一点一滴;误长官,害朋友,毁部属莫此为甚……致良酿成巨祸,百身莫赎,中国今日之浩劫,不悉祸延何日。其罪固在良之一身,然小小的张学良,安能造此?此其天乎!此其天乎!”
1990年,张学良逐渐恢复自由,开始接受采访,有关西安事变的言论和以前大不一样!
1990年,张学良说,“我做那件事情(西安事变)没有私人利益在里头,我没混过与我自己地位、利益有关的东西,我没有!假设我自个要地位、利益,我就没有西安事变。我跟你说,我大权在握,富贵在手,我什么都不要,所以蒋先生也能原谅我。我是管蒋先生要钱,还是管他要过地盘?我没有!”他说“我牺牲我自己,为什么?我第一个问题就是不要打了!”
1990年6月,张学良说:“ 古人說虛度,我真是虚度了90,对国家社会人民毫无建树,正如圣经上所讲,保罗所说的‘我是罪人中的罪魁’,我张学良自己感觉是万分的惭愧。” “我几十年失去自由是应该的。如果我是蒋介石,我会枪毙了张学良,因为这是背叛啊!但蒋先生让我活下来,这是蒋先生的宽大。我一生最痛苦的事是蒋先生杀了杨虎城,因为应该杀的是我。”
他获得自由来到美国定居后,尽管中国大陆政府多次邀请张学良回访家乡,但他一直没有回到过大陆,直至在夏威夷去世。他说:依我本愿,很想回大陆去看看,主要是想看看东北乡亲,给父亲扫扫墓;但我最怕卷入争执纠缠之中。我已远离政治,唯一的愿望是大家把我的名字忘却,只当一个普通的小小百姓,从此不再有政治纠缠,不再有记者踏破门坎,不再有任何采访,求闲云之清静,达野鹤之超脱。
大陆广泛肯定张学良为民族英雄。但据称张学良读了蒋的日记了解到,蒋介石要抗日并有战略计划。西安事变把原来计划的争取时间和壮大力量的部署损害,将全面抗日的时间表提前。
在台湾官方史观中,长期将西安事变视为张学良背叛中央,受共产党煽动的“兵变”。 一个评价说:“西安事变是中国政治史上一次严重的政变行为,其后果虽暂时缓解内战,但破坏法统,为共产党坐大埋下隐患。” “张学良受中共煽动,发动兵变,劫持领袖,破坏国家统一与军纪法统。”
也许这位历史学家松本一男的话语最客观:“在西安事变里,获益最多者是中国共产党,蒋介石失去了身为国家元首的面子,张学良种下了被监禁半个世纪以上的祸端,杨虎城也招致了被惨杀的命运,但是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拜西安事变之赐,红军得以新生、发展而取得天下。”
“中国通”费正清在他的书《中国新史》(China: A New History)中对此写到:“若不是日本全力侵略,南京政府本来可以逐步引导中国走向现代化。事实却不然,抗日战争给了毛泽东和共产党机会,他们在乡间奠定了新的独裁势力,却排除了国民政府刚刚开始发展的都市文明社会的影响,在战争环境下,中国共产党建立起一个准备好打阶级战的新形态的中国。”
张学良晚年信仰基督教,生活朴素,极少涉政。他说:“我活在耶稣基督之中,与世隔绝,不了解政情,也不管世事。我将一切交给主,其他无所求。”
2000年6月22日, 赵一荻离世,享年88岁。
2001年10月15日,张学良病逝于檀香山,享年101岁。
他安葬于这里神殿谷纪念公园公墓(Valley of the Temples Memorial Park)。山风清冽,植被繁茂,四季常绿,远离都市的喧嚣与浮华,天地间唯有静谧与肃穆。年复一年,温暖的海风拂过,草木生生不息,绿意盎然,宛如生者与亡灵共栖的净土。
墓碑刻着他们两人的中英文名字。四周是石围墙,后方树立着一个白色十字架。围墙的大理石上刻着圣经《约翰福音》11:25“复活在我,生命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亦必复活。”
据称这个墓地和菲律宾前总统费迪南德·马科斯有关。 他早年在夏威夷购买的这块墓地,而1992年流亡夏威夷的马科斯遗体运回国下葬,这块墓地就空置下来,马科斯夫人要卖掉。 华裔国会参议员邝友良获悉消息后告知张学良,张学良看后满意就用重金买下了。
离开墓地时,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墓碑上。我不禁想到,张学良一生行于风口浪尖,最终归于平淡。中国人讲究叶落归根,但张学良选择不再踏足中国大陆,而最后选择海外的安息之地,他既远离了故土,也与纷争隔绝。某种意义上,这座简单的墓碑象征着一个时代的终结,也提醒后人:个人命运终将被纳入宏大叙事中被审视,被重构,被反思。
对于张学良,我们应持审慎态度。他既非无辜的牺牲者,也非完美的英雄。他是一个历史的参与者,同时也是其塑造的产物。而历史学的意义,正在于厘清这些模糊之处,还原一个更为复杂、真实的张学良。
回想我们自己三十郎当的年纪时,是不是也是依旧单纯、理想,容易被别人煽动而且自以为真理在手,恨不能全世界都按照自己的心愿发展?比较之下,上过山、下过乡的前辈大哥大姐们就相对要成熟稳重、精明老练得多。
尼泊尔的年轻人们推翻了滥权的统治者后,并没有想着借机把国家权力抢到自己的手里,而是创造性地通过Discord进行虚拟议会投票,推举推举德高望重的前最高法院院长苏希拉·卡尔基为临时总理来推动国家政治的改变。相比之下,当初年轻幼稚、脑袋被洗得红彤彤的红卫兵小将们却是被人当枪使,盲目地要砸烂一个旧世界,建设他们被灌输的共产主义乌托邦。
张学良的不作为(九一八)和瞎折腾(西安)显示了一个人的权力大于能力所能造成的社会性损害。
知乎上“张学良杀杨宇霆是对还是错?”ttps://zhuanlan.zhihu.com/p/19550722707 条目后面网友评论说:“老蒋有时候也是个糊涂人,杨宇霆这个事情他是知道的,也应该明白张学良难堪大任,而且满身二世祖的病,他居然孤身跑到西安去督促张学良,看到张学良如此废物忍不住扇一巴掌,这些就彻底改变了国家的历史走向了。”其中“蒋介石扇张学良一巴掌”是没影子的事,但是老蒋料人不周也是显然。“君子可以欺之以方”,蒋受宋美龄的西式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影响,为人理政就不如土包子们流氓,这也是后来丢失大陆的原因之一。
在一个民主制度不完善或者民主制度被玩坏的国家里,流氓往往能够通过不择手段来击败不那么流氓的对手。校阅八旗家丁的城门楼子上那三家就是现成的典型。
菲儿好!好久不见!文如其人,也是美!
谢谢菲儿公正客观地还原张学良这个充满争议的人物。无论双方如何评价他的历史地位,不得不承认"西安事变"彻底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这一事实。晚年他的"求闲云之清静,达野鹤之超脱"比任何人的体会都要深刻。菲儿写得好!受益匪浅。还有菲儿那翩若惊鸿的倩影,超赞!
两次祸国,置国家于灾难深渊。
以我粗浅历史知识,认定过去一个世纪祸害中华民族最甚的五个人:
(1)毛泽东; (2)慈禧; (3)袁世凯; (4)张学良; (5)六四柴玲。
菲儿说大停车场找不到车,情有可原,我在Costco都会找不着车的。
还有就是菲儿什么时候才能上高清照呀?那两张美人照,看着还不过瘾似的。那张敲钟照,给我们看背影的,是LD吗?看着像teenager, LOL
谢谢菲儿的好文章,周一上班忙,匆匆扫过,我晚上再细读!
他既非无辜的牺牲者,也非完美的英雄。他是一个历史的参与者,同时也是其塑造的产物。而历史学的意义,正在于厘清这些模糊之处,还原一个更为复杂、真实的张学良。
菲儿大作开篇美照上来,在水一方,白衣胜雪,亭亭玉立,美得冒泡,哈哈,我不得不承认,我词穷!;)
从菲儿“trademark”活泼精灵般锦鲤动图展示,到“充满东方禅意的静谧天地“,菲儿带我们人在画中游。。。在平等院的“净土”上,寻找“一种内在的心理状态——安宁、澄明、无扰。“
从日式寺院的宁静悠远到“画风突变“的张将军充满争议的生平,看似两个极端,实则“对立统一“到殊途同归:历史的销烟逝去,忏悔的灵魂“远离了故土,也与纷争隔绝“,“求闲云之清静,达野鹤之超脱“,在这片“净土“得到治愈,达到灵魂的安宁与超脱。。。
赞菲儿以历史学家的冷静和严谨在一片混沌模糊中聚焦真相,又以慈悲和温柔的人文关怀描绘夏威夷平等院这片神秘美好的灵魂安息治愈地,发人深省,令人感怀,值得一读再读。
夏威夷去过几次,但是这个日本寺庙和张学良的墓地都没有去过。张晚年信了基督,这般醒悟也是情理之中。
谢谢菲儿分享!
历史不能重来,争议也好、躺平也罢,谁也改变不了历史。
还是夏威夷的菲儿最美,绝无争议!
菲儿的倩影飘飘欲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