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了半天的书评活动,自己的新书评却一直没交作业,实在是不好意思。:)
博友柿子树的《北美华裔就是到二代都不容易—Simu Liu 自传读后感》写得非常的棒,原来听过,很多的同感: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2843/202411/15220.html
后来听女儿说她也在看刘思慕“Simu Liu”的“WE WERE DREAMERS”自传,我赶紧又读一遍。
刘思慕是主演2021年的电影“Shang-Chi and the Legend of the Ten Rings”《尚气与十环传奇》里的男主角。这是第一部亚裔主演的MARVEL超级英雄电影。最早看广告和电视频,我也和柿子树一样以为他是韩国人,但从他的名字Simu Liu可以看出他是华裔。电影中使用了很多普通话对白,以致制片人开玩笑说“这回轮到美国人看漫威电影需要读字幕了”,哈哈哈。刘思慕和大明星梁朝伟、杨紫琼,还有《Crazy Rich Asians》里面的奥卡菲娜合作,并因此在疫情间一举成名。这个父母大陆移民背景,在加拿大长大然后到好莱坞发展的演员,原来和蘑菇搞影评活动时也有人提到过他。
这部自传是刘思慕自己读的,他的声音表现力很好,有讲故事的天赋,是一个很好的朗诵者。不过越听自己心里越慌,因为我在书里看到了自己和女儿的影子。。。。
“WE WERE DREAMERS”,我们都是追梦者,书的前半部分是关于他父母——老三届怎么上山下乡,怎么考大学,怎么出国,怎么在异国他乡奋斗的经历;后半部则讲的是他自己成长追梦的故事。当然其中穿插了不少的二代移民之间的文化冲突。有些看法确实代表了华二代的观念,尤其对亚裔父母的描述让我心情有些沉重。
刘思慕八个月大的时候他父亲就去加拿大读博了。四岁半才来加拿大和父母团聚,当时他爸爸去中国接他出来的时候,他根本不愿意跟这个陌生人走。手还给弄伤了。他觉得自己和父母没有感情,认为“是你们出国又要小孩的”,把他扔在爷爷奶奶那里。
他书中写到:“一个失落的男孩,渴望得到父母从未给予过的爱和感情”“在与父母的战争中总是失败者”“心里有个巨大的洞需要爱来填补”。他说他一直在和父母fight,他的理想就是以后有份养活自己的工作,“离他们越远越好”。
刘思慕的父母90年代初来到加拿大,与早期的留学生一样经历了很多曲折,吃了很多的苦,最后才找到专业的工作,并成为领域里的佼佼者,所以他们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朝着这条精英的道路前行,他们为孩子付出了很多,但同时对孩子也有较高的期望。
刘思慕从小父母就供他读私立学校。小学时他各科成绩也是很出类拔萃的,上的是天才班,并和很多华裔孩子一样上钢琴课、游泳课,去中文学校补习中文。小学毕业考入著名私校多伦多大学附中。但从五年级开始,他说他不想做nerd了。觉得西人小朋友的家庭更尊重孩子,气氛更好。记得我家的女儿好像曾经也这么说过。
刘思慕在书中说,上中学后他最大的concern是如何能使自己在同学中更“popular”,我想这也是大多数小孩子心里想的。他还第一次产生了和女孩约会的焦虑。为了尽力表现自己,他和另外三个同学组织了乐队,他喜欢跳舞,还参加了多个运动队。但由于心思不在学业上,成绩变得平平,令他的父母非常失望。
他初三跳舞时认识了一个女生,懵懂的爱情让他很兴奋。可他爸问他:她是你同学吗?是天才班的吗?当得知他第一学期GPA 82.6,A-,老师的评语也认为他不够用功,又交了个这么莫名其妙的校外的女朋友后,气得对他动了手。
他回忆说,从那一刻起,他意识到永远得不到来自父母的爱,而家也不再是家,而是战场。他要fight!
可刘思慕和他父母的关系真的有那么糟吗?
和很多华裔的父母一样,我相信他们一定有做的不好甚至过头的地方。但同时,孩子成长阶段中的叛逆期,还有他们把朋友看得比父母更重,肯定也导致他们之间的不融洽。我就有听到有父母抱怨自己孩子的:“朋友放个屁都不得了了,看得比天大。”。friends对华二代的影响很大,他们有什么事情,头一个找的就是和朋友倾诉。他们总觉得朋友对他们是无条件的支持,而父母则总是在挑刺,批评。但事实上,父母可能才是那个永远站在他们背后的人。。。。
刘思慕自己也分析说:“我父亲绝不是一个以折磨自己孩子为乐的恶魔,关键是我们的成长背景不同......所以,当把我们俩相提并论的时候,不难得出我只是一个被宠坏的孩子这一结论。“
他知道他父亲的头上有多少为他操心白了的头发,他父亲没有弄自己不平整的牙,却为他整牙,付学费,买公寓付出了很多。
他在书里形容自己的父母ALOOF AND DISTANT,真正给他温暖的是在哈尔滨把他带大到4岁的爷爷奶奶。他奶奶是小儿科医生,爷爷是大学教授。他们尽心尽力地照顾他,爷爷还经常给他说人生的智慧,对他非常的耐心。他说他们无条件的爱温暖了他以后的人生,书的结尾他哽咽着提到他最思念的在天堂的爷爷奶奶,让人感动。
刘思慕的母亲从小成绩优异,曾在北京大兴插队,做完农活,就在牛棚备战高考,最后历经曲折,考上了大学。后来去加拿大找他父亲。他们刚到加拿大爱阿华时吃了不少苦,打工,学习,买便宜菜,捡旧家具。尤其是后来到加拿大的母亲,竟然和先到的父亲同时拿到了学位。还找得到了他父亲落选的工作。她刚开始英文不行,上课完全听不懂。但她努力,要强,很拼,就是希望她儿子未来的生活能够平顺,安稳。
所以我特别能理解第一代移民的父母希望孩子大学毕业后能有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而刘思慕大学毕业后也确实也进入了国际四大会计事务所之一的Deloitte。父母还支持他在公司对面买了住宅,似乎一切都按部就班,走上正轨。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从小在西方的教育环境下长大的刘思慕,内心一直在撕扯着,是不让辛苦奋斗的父母失望,还是追随自己的内心,成为自己?他完全不喜欢他的accounting的工作,他的梦想从来就不是做一个会计。他因此开始忧郁了。
女儿的同学有像刘思慕一样学金融在华尔街工作的,最后压力大,辞了职,现在一边做半职的模特,一边在餐馆打工上表演课,走演艺的路。她跟她父母说,她很不喜欢原来的工作,让她觉得生活没有意义。说自己现在虽然穷很多,但很快乐,每天的生活有了盼头,早晨可以高高兴兴地爬起来去开始新的一天。原来的她几乎都要崩溃了。
刘思慕大学暑假别的同学都去找投行实习,他却找了Abercrombie & Fitch店内模特的实习。女儿小时候经常带她去Abercrombie & Fitch和Holister买衣服,A&F的款式对顾客的肌肉线条要求很苛刻,不能太瘦,也不能太壮,能成为店内模特,说明刘思慕的外形条件还是不错的。记得跳芭蕾的女儿大学二年级时也曾在American Eagle Outfitters 找到Intern 的机会,公司出钱让她飞到总部面试。清一色的白人,俊男美女,最后录取了她没去,说是不太喜欢那种环境。
刘思慕还瞒着父母在CRAIG’S LIST 上找各种表演机会,他跳舞很好,在学校时参加各种表演,对艺术有着强烈的追求。和女儿搞音乐的小朋友一样,他穿着costume去儿童生日会表演,拍广告,做群众演员,什么活都接。但一直没有大的起色。
这样过了好几年,他自己也开始怀疑起自己的人生。想着是不是该回头继续做他的会计。他回去了,但发现自己更痛苦了,甚至老板跟他讲话时都能睡过去。看到账目,巨大的spreadsheet ,也从没有我们做账终于平了的时候的喜悦和成就感。他恨他的工作。
但也因此,他只能找些零工打勉强糊口,看不到未来。他最初是瞒着父母的,他们不知道他没了工作,直到看到他银行账户上数字不对,追问他。他当时还说了谎糊弄。
他本来想audition杨紫琼演妈的《crazy rich asians》“疯狂的亚洲富豪”里面的男主角Nick的,但没被选上,并且没能得到里面的任何一个角色。一直到2015年有个要求50%以上用亚裔的电视剧 “blood AND WATER”,里面的男主人公有大段普通话对白,也许加拿大这样的华人不多,就要了他。这时候他去找关系已经和他不太好的父母帮忙,每天补中文。这个剧后,他总算开始有点小名气了。后来CBC 的电视剧《 Kim's Convenience》又助了他一把。
他说:“11月,你们参加了《Kim's Convenience》在多伦多Glenn Gould大剧院的首映仪式,这是你们第一次出席我的影视活动。表面上我尽量装作低调,不过内心早已激动万分。那真是个完美的夜晚:我被朋友们和家人的爱所笼罩着,这比任何我憧憬过的电影画面都美妙。我活到28岁,终于明白了这才是我每天都想要的和你们的关系,不再有不听话的小孩,也不再有怒火。”
他父母对他的选择不认同的状况一直持续到他在演艺界立稳脚跟,他们的关系才开始有所改善。他觉得他自己一直让他的父母很抬不起头。他说一直到《Kim's Convenience》上演,他父母买了个巨大的电视,才有勇气邀请朋友在basement 一起看他演的电视剧,才渐渐地理解了他永远不愿意放弃的追梦,并支持他争取《尚气》里的角色,鼓励,安慰他。
我觉得他父母应该从来没有因为他而觉得抬不起头来。而是为他的前途担忧。
在第一代移民的父母的认知里,他们求稳定的生存,不会有太大的奢望,可能也不太会支持孩子去做演员或搞艺术这种遥不可及的梦想。他们觉得做一个寻常的人就好。Being ordinary, in the norm.
而刘思慕和在西方出生的华裔孩子,他们的目标绝不是华一代当初什么专业好找工作,就学什么,干什么那样。他们甚至不把金钱看得很高,而更注重内心真正喜欢的事情。他们有自己的梦想,并且不顾代价一直积极,努力地争取着。
真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梦想(WE WERE DREAMERS)。
但天才毕竟是少数,成功的也是少数。
女儿的小朋友在美国著名的音乐学院毕业,高中时就开始有自己的CD,现在在纽约谋生,签了一个公司,但没有太多的薪水,要自己给孩子做家教养活自己。有些孩子的家长对她很好,但也有些豪门家族的,对她不够尊重,她和音乐界的朋友一起被邀请去给他们家庆祝节日,到了那里却突然被通知不需要了,让他们和工作人员一起在办公室里呆着,是的,在曼哈顿的豪宅里。但女儿说这个小朋友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梦想,不愿放弃。
作为父母,我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有勇气去支持她小朋友(西人)的梦想。
刘思慕在书中说:虽然我现在已能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但写这本书最困难的是我们全家要再次回首那不堪的往事,并且各自沉浸在愧疚和悔恨之中。我们有勇气揭开往日的伤疤,让它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是希望和我们类似的家庭读了故事后,知道哪里出错了,这样他们才能选择互相倾听和善待对方。”书读得我触目惊心。
书中刘思慕还对关于华裔身份的认同、如何应对原生家庭的伤害、年轻人在择业就业上的纠结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和柿子树一样,我觉得这是一本值得华一代,华二代都去读一读的书。
他大学毕业的时候
悄悄话。
大陆父母拼着命“润”到美国,但还是不改中国带来的坏习惯,很难处理好和美国长大的孩子的关系。要么把孩子丢在大陆不管,自己“打拼”,要么走另一极端,孩子连老婆都没有,房子就已经买好了。不给自己的幼儿喂奶换尿片的父母是好父母吗?不相信孩子靠自己的努力会创造自己的好生活吗?关爱,不是溺爱。
要孩子成龙,上耶鲁哈佛,可自己一张开嘴,要么一口烂牙,要么一口烂英文,能让孩子尊重你这做父母的吗?孩子不会想让这样的父母出现在自己朋友面前的。
我知道的父母,有把女儿逼成神经病的,有把女儿逼到几次割腕自杀的。
父母要与时俱进,不管自己学历多高,最起码的要讲能和人沟通的英语,有礼貌的仪表和行为,掌握大家都有的常识,跟上子女的步伐,才有机会和孩子和睦相处。
叛逆,哎玛,俺小学渣已经开始了。我和阿敏从来没打过孩子,但我大嗓门儿,能喊。大宝随我,这方面的基因不差。。。阿敏文明,总压抑俺娘俩,没门!俺家是文明和野蛮的冲突,野蛮胜出!
喜欢美菲儿讲述华二代的故事,令人思考。好分享!
===================================
再次感谢慧玲真实,感人的分享,我有记得你分享过哈佛读书的女儿,你把你这篇文的链接贴过来一起分享吧!你们做得真好,和女儿有这么好的沟通和互动,很赞!
============================
读慧玲的分享我都要流泪了,华一代的创业其实也是特别的不易,你们的辛苦最后有了回报。你说得对,刘和你女儿应该算1.5代!:)
跟着领导点赞!这书评是获金牌的节奏。今晚月黑风高,派圆猫小盗到晓青家去淘金~~
=======================
哈哈哈,谢谢圆导,等着圆导给发大奖!
“孩子的快乐很重要,但首先要能独立生存,父母给他们准备好了一切,他们只要快乐没有生存危机感,这种快乐是不会持久的,这个娃后来站住了脚跟,但绝大多数人这样盲目追求是没有结果的,然后呢,他们会一直快乐吗?”,领导问得好!:)
跟着领导点赞!这书评是获金牌的节奏。今晚月黑风高,派圆猫小盗到晓青家去淘金~~
精彩教育女儿的理念也非常棒,你把你写给女儿生日的信贴过来吧,一定对大家有启发!
虽然每个华人家庭背后的故事都不尽相同,但有出息的华二代的成长过程还是有迹可循。我认为作为父母给予孩子什么样的教育非常重要,尤其对孩子不能缺少爱、信任、包容和尊重,这些品质的培养远比让孩子上补习班、上名校、优渥的生活来得更重要,最后你会发现当孩子们踏上社会之后,跟别人竞争的更多是靠前者,后者最多只是锦上添花而已。这是我教育自己孩子的体会。谢谢菲儿的读书分享!赞!”
=============================
多谢蓝山兄,你的总结分享非常棒,我回头补充一点到文里去。
谢谢菲儿推荐,有空找来读一下。
==================
多谢暖冬,写这篇时就想到了你和你女儿的相处,很让我受启发。期待暖冬和你女儿的分享!:)
==========================
特别同意来点生活!看着你和女儿的合影,就知道你们有很好的沟通!:)谢谢分享.
“自己现在虽然穷很多”,这是真爱啊!好像文艺界(写书的也一样)就是这样,大部分人谋生不易,而一旦成名成腕比谁都有钱,这点和其他行业差别挺大。
=======================
同意高妹,他这个是个大角色,不容易得。“好像文艺界(写书的也一样)就是这样,大部分人谋生不易,而一旦成名成腕比谁都有钱,这点和其他行业差别挺大。”,这个补充得特别好,你说得没错,谢谢高妹!
==================
谢谢栀子花的好分享,非常感人。你太谦虚了,你们是有智慧的父母。
========================
多谢好分享,我也是觉得箴言里面有很多的金句,是智慧书。只是有些华二代可能大了后,尤其是上大学后会远离教会,走失。。。
当我自己有孩子后,双方老人看我们忙,都曾建议让他们先把孩子带回国去养,上学时再接回来。我毫不犹豫地谢绝。我知道这个损失是看不见且无法弥补的,绝对不可以。“
=========================
谢谢唐兄分享,他自小由爷爷奶奶带大,肯定会对孩子和父母的关系产生问题。而二代的代沟,应该更加剧了。。。
你们做的是对的。
==============
谢谢同云台兄的分享,很好的总结,回头加一点到文里去。:)
孩子自己带太重要了!
是的。
“自己现在虽然穷很多”,这是真爱啊!好像文艺界(写书的也一样)就是这样,大部分人谋生不易,而一旦成名成腕比谁都有钱,这点和其他行业差别挺大。
虽然每个华人家庭背后的故事都不尽相同,但有出息的华二代的成长过程还是有迹可循。我认为作为父母给予孩子什么样的教育非常重要,尤其对孩子不能缺少爱、信任、包容和尊重,这些品质的培养远比让孩子上补习班、上名校、优渥的生活来得更重要,最后你会发现当孩子们踏上社会之后,跟别人竞争的更多是靠前者,后者最多只是锦上添花而已。这是我教育自己孩子的体会。谢谢菲儿的读书分享!赞!
这里面有一个非常潜在而深远的心理因素 — 他4岁才跟他的父母团聚,这可能是他后来内心有很多挣扎的重要原因,而不仅仅是两代人的观念不同的问题,这是说不清道不白的。。。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的成长经历有类似性,我懂。关键期一过,深层的亲密感情就建立不起来。
当我自己有孩子后,双方老人看我们忙,都曾建议让他们先把孩子带回国去养,上学时再接回来。我毫不犹豫地谢绝。我知道这个损失是看不见且无法弥补的,绝对不可以。
这个议题非常值得思考,我自己觉得二代和一代之间的冲突,很多情况下是一代的不安全感造成的。不是说是他们的错,却是不可避免的原因。沟通还是最重要的啊。这个也是我女儿希望研究的课题。会把这本书推荐给她。
新周愉快!
记得马斯克的爸爸被问到:你和马斯克关系怎样?他回答:我和马斯克的关系就像我同我爸爸关系一样。
父母子女的关系一言难尽。
这是一本好书,谢谢菲儿分享!
他和父母不太融洽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小时候跟父母分开的时间太长了。
读来也是感触深深。本人来美久矣,孩子出生在曼哈顿,我熟悉那里几乎的一切,也有很多好朋友依旧在那里。搬出曼哈顿我考虑了很久,最后还是决定为了孩子搬出。我倒没有期望孩子出人头地,我只盼他们健康、快乐、正常里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