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雄风

有所思,有所感,从历史的时空中来,再回到历史的时空中去。
个人资料
正文

昆士兰华人社区杰出人物选(26)-洪丕柱:谦谦学者杨君实博士

(2007-05-02 06:18:20) 下一个

谦谦学者杨君实博士
   

 

    认识杨君实(Conrad Yang) 博士的人,对他都有一种共同的感觉,即在他身上可以体会到一名中国学者特有的谦虚、温和和诚恳。

多病而动荡的青少年时代

    1929316日,当时的河北省天津市的日租界一个大户人家杨家,诞生了一名男婴。父亲给他取名杨君实。他是这个家庭的四个子女中最小的一个,上面有一个姐姐,还有两个哥哥。

    当时的北方,教育尚不太发达,所以这家人虽然富裕,却没有让这名小男孩早早进学校读书,甚至也没有让他上幼稚园,虽然他早已表现出对知识的渴求。终于,小君实长到六岁,进了福婴小学学习。可是幼小的他,并不太有福,体弱多病,六年的小学学习都没法顺利完成,其间病休两次,每次一年,都是所谓的肺门淋巴发炎。勉强读完小学,然后进木斋中学初中学习。这家中学是清末教育家卢木斋所创办,在天津当时颇有名气。

    可是初中一年级还没念完,小君实又病倒了。这次,医师从X光透视发现,他的肺部其实患有结核。小君实只好再休学一年。一年后,全家搬到北京居住,小君实复学进了名校辅仁附中,重读初一课程。岂知辛辛苦苦升到初二,他再次病倒,又休学了一年。一年后,再复学重读初二课程。刚升初三,又再次辍学!

    这次却不是因为生病,而是因为逃难。抗战已经胜利,还逃什么难?逃避共产党!

    杨君实的祖父杨以德做过警察、侦探、侦辑队长、清末巡警道道台、一直做到天津市警察厅长、河北省警务处长和营务处长;祖父的哥哥杨以庄则是实业家,从事工商业,开过汽水厂、煤矿、百货公司,还做过国会议员。兄弟俩在天津都是显赫一时的人物。他的父亲在北洋政府做过直隶省长公署副官,后来经商,虽从未为汪伪或国民党政府做过事,却仍可能是共产对象,所以特别害怕共产党。共产党还没打到北京,他就带著全家逃到了南方的上海。在上海住不到半年,又逃到台北。在台北住了一阵,因为局势不稳,还是感到不放心,又让家庭的一部份留在台湾,自己带著小杨和另一些家庭成员逃到香港。在香港住了二年半,正值五十年代初的韩战期间,美国总统杜鲁门奉行保护台湾的政策,老杨才放心从香港回到台湾,还不敢在台北居住,而是把全家迁到台中,生活才趋稳定。

    这样,本来经常休学的杨君实的中学教育就更断断续续了。在台北,他因年龄偏大,只能通过上夜校来继续中学的学业,所以上了建国中学的夜校部。在香港,他进教育司办的汉文夜学院(大专)学习了一年,当时该夜学院用的是香港大学的校舍。这样一直到了1953年,二十四岁的杨君实才以同等学历考取中华民国教育部的中学毕业证明。

高等教育和留学美国

    此后,杨君实的生活和教育就开始转运了。奇怪的是,他的身体再也没生大病。而且由于自己的努力,动荡的青少年时代和不连贯的教育也没能对他学习成绩造成影响。他以第一志愿考取了很难考入的台湾大学。虽然杨君实年轻时的教育挫折重重,磨难连连,他却视为收获颇丰,因为这使他学会了勤奋自学,从而考入了教授阵容强大、有众多中央研究院院士的台大考古人类学系,这对他今后事业的成功又是极其关键的。由于对历史和考古的兴趣,他在台大考古人类学系的学习,得心应手,一帆风顺。四年后,即二十八岁时,他大学毕业,取得了学士学位。

    他在台大的教授都是当时一流的学者、中央研究院的院士等,这使他受益非浅。大学毕业后,学业成绩优异的杨君实为他的老师、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所长看中,要他去那儿工作。可是青少年时代没很好地受教育,使他视教育为更迫切而重要的事。而且那时他刚新婚,娶了护专毕业的丁原□小姐,岳家和自己家庭的经济情况都不错,也不需要他马上就去挣钱养家。所以他谢绝了老师的聘请,决定再接再励,接著攻读台大硕士研究生课程。三年后,到1960年,他三十一岁时,取得硕士学位。

    硕士毕业后,他再也无法推辞老师的盛情美意,终于进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当了助理研究员。这在当时算是破格录用。这时候的中央研究院由刚从美国返回台湾的胡适博士任院长,直到1962年他去世为止。在历史语言研究所,杨君实工作了三年。这是一个实力强大的研究所,他在该所从事研究工作期间的很多同事后来都成了中央研究院院士。

    1963年,杨君实在太太和岳家的支持下,放弃在中央研究院的工作,毅然去美国作进一步的深造。他进入了美国加州大学的洛杉矶分校的人类学系,攻读人类学博士学位。他先得读一年的预备课程,包括学习文化人类学、体质人类学、实用语言学、考古学、文化史等课程,并修读中、日、英三国语言。

    1967年,他以优异的成绩从预备课程毕业,成为博士候选人。同年,杨君实获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之聘,在那儿当了一年讲师。1968年,他同时受夏威夷大学和俄亥俄州立大学两所大学之聘,当远东问题专家和助理教授。经考虑,他接受了俄亥俄州立大学人类学系之聘,去那儿当了助理教授。俄亥俄州立大学是一家很大的学校,拥有四万五千名学生。杨君实在俄大执教达五年之久,直到1973年。也就是在俄亥俄州立大学执教期间,他撰写的博士论文《中国传统戏剧中所反映的中国文化》(所讨论的中国传统戏剧主要为北方的皮影戏等) 1971年完成,并获通过,取得博士学位。

移民昆州,对澳洲作出贡献

    1973年,杨君实结束在俄大的助理教授的工作。1974年,他四十五岁的时候移民到澳洲,受昆士兰大学之聘,进“日本与中国研究系”(后又改名为“亚洲语言和研究系”)执教,担任讲师,除教学外,兼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导师。

    杨博士在昆大执教二十年,培养出一批硕士和博士。教学之外,他积极从事研究工作,撰写论文和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由于他兴趣广泛,研究和教学范围涵盖考古、艺术史、比较文学、应用语言学、民俗、宗教、历法等等,学富五车,所以著述甚丰,横跨考古学、文化人类学、语言学和宗教等各个领域,成为一名在这些领域中颇有影响的学者。

    他的主要著作有《日本的超自然信仰和日本人对中国宗教一贯道的接受》、《对布里斯本三家中国庙宇的研究──一个关于中国三大宗教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的案例研究》、《中国的阴阳合历及其对中国文化的重要影响》、《道、儒、释因素在一贯道发展中的作用》、《论中国的祖先崇拜》等等。杨博士有兴趣的研究课题还包括中国和日本的算盘的发展、用法及其同算术的关系;中国民俗,比如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等;中西宗教的比较;中国古代书法绘画理论,包括对郑板桥、石涛等中国书画家的研究;中国现代语言的发展情况,比如汉字中的一字多音和一字多义在当代的发展,特别是简体字进入汉语后对一字多义混乱情况的加剧;中国大陆、台湾、新加坡所使用的中文之差异(表现在用词、词义和句型等诸方面);中国古代白话的比较,如朱熹的白话和佛教中的白话的比较,以及两者是否属于一个系统,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等;台湾民间道教同中国古代道教的关系;中国地区文化史等等。对于佛教进入中国之前的中国宗教,他同牟宗三、杜维明等学者的看法有一定差距。他认为儒家思想中有一定的宗教成份,同宗教有分不开的关系,这个想法同哈佛大学刘广京教授的观点相同。至于佛教的轮回思想如何进入中国思想,他认为夏、商、周是相信灵魂可灭的,中国人本来不相信灵魂的永久存在,朱熹就不信佛教的轮回说。还有本地华人融入主流社会和文化的历史,也是他感兴趣的研究课题。对这些课题的研究还包括在对硕士、博士研究生的论文的指导之中。

    一九七十年代后期以来,杨君实还同格理菲思大学的马克林教授(Professor Colin Mackerras)、蒋中元先生以及华人社团等积极推动昆州的中文教育事业,包括共同筹划昆州中小学的中文教育课程,并与昆州政府教育部合作推广中文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今天中文教育在昆州各大中小学以及华人社区能蓬勃发展,杨君实博士功不可没。

    1994年,杨博士65岁时从昆大退休,结束了他二十七年正式从事大学教学和研究的生涯。但退休后的杨博士并没有完全结束他的教学、研究、著述和对研究生的指导。他还在昆大的现代语言中心继续发挥余热,从事中文教学工作两年,直到1996年。同时,他继续参与昆大的小型杂志《中国研究集刊》的编辑工作和对研究生的指导工作。目前他还同昆大亚洲经济史研究中心的主任黎志刚博士一起进行天津近代史的研究,因为其中涉及对他的祖父杨以德和伯祖父杨以庄的研究,前者在天津近代治安方面、后者在天津近代工商业的发展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地位。此外,他还同昆大亚洲语言研究系主任雷金庆教授共同主持了有关佛教传入中国前后的发展、以及中国和日本早期宗教活动的研讨会。

    童年多病的杨博士今年满七十岁了,到了古稀,精神倒反更旺健。他同他那退休了的当高级护士的太太一起过著清静、淡恬而愉快的生活。杨博士喜爱书法,写得一手好字,所以也时常挥毫自娱或赠送亲友。看书、写字、研究、著述之余,他练气功,喂鸟,同孙儿女们一起玩乐。他的当医生的两个双胞胎儿子和女儿是他的健康顾问和家庭医生,对他的延年益寿应是很大的保障。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