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易的思考

一个以思考为娱乐的人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美国逸事7:美国的乞丐

(2010-02-01 11:44:37) 下一个

在美国走马观花地旅游一番的人,总是看到的花花绿绿的漂亮东西多,丑陋的少。像乞丐的存在,就更是需要长期的“深入敌后”才能发现的“敌情”。

其实大城市的乞丐也不少。我在美国去过的大城市不多,波士顿,华盛顿等城市算是走马观花,没见过乞丐,但纽约的乞丐是比较多的。到了外州(注 1 )的地方,乞丐虽然“隐蔽”,但时间久了,还是能看见。

由于美国是汽车国,公路发达,乞丐自然也很善于利用这个“国情”,“据点”多设在红绿灯路口,或高速路的进出口等地。这些“据点”的优势很大,因为在一般城镇街头,行人匆匆,完全可以忽略他们的存在,但在这些交通要道,开车的人会不得不停下来,“困”在他们的包围之中,认他们“宰割”。当然用“包围”一词稍微夸张了点,每个路口其实一般都只有一个乞丐“值班”。他们通常打一块招牌,说是残疾,或者退伍军人,受伤了无法工作等等。等红灯一亮,汽车们纷纷停下以后,他们就手执招牌走到你的车门前,站在那里看着你的眼睛,考验你的灵魂。。。

据说收入好的乞丐在高速路口一天能有 4 , 5 百美元。我很怀疑。大约是因为我心灵不够美,很少施舍的缘故。不过我倒是见过别人给钱的,很少而已。

纽约的乞丐就五花八门,丰富的多了。我当学生时曾经在纽约做过几个月的街头艺术家,常常被警察追得东奔西跑 (注2) ,颇有与乞丐为伍的感觉。纽约拥挤的街头直接向人要钱的很少,多是想出各种花招引人注意。由于街头的艺人很多,其中真伪混杂,我感觉好多“艺人”实际上是乞丐:绘画音乐家比较难以混进,因为这个还有有技术,但“行为艺术”就“水分”很大了。最记得在时代广场有一对黑人,像是父子俩,化了妆,穿着西服戴着礼貌,在路边做出一种姿势后就一直保持不动。不知道是不是他们的装束和动作有什么典故,他们总是能吸引路人。一会儿钱箱里就堆满了钞票,父子俩也就收起钱,换一个地方再接再厉。

在纽约当街头艺术家时,总是到晚上午夜后才乘地铁回家。白天繁忙的地铁,到了午夜,便冷清下来。于是我总是选一个相对冷清的角落坐下,想在一天的喧嚣之后提前享受几分清静。然而这样的清静一般不会持久,因为总是有那么一刻,车厢之间的门会突然‘砰’的一下打开,一个乞丐模样的人从另一节车厢走过来,耶稣传道一般用英语流畅的表达自己的经济需要。一般这样的宣言也就三五句,开门见山,主题明确。而就在我的疲倦的大脑还需要对他的带有口音的英语进行消化时,这个乞丐已经流畅地抛出了“宣言”的西班牙语版。。。

是的,美国人的素质普遍比较高,连乞丐都起码是双语装备!




1:中国人习惯把美国除大城市以外的地方叫“外洲”。这些地方移民相对少一些,“正宗”的美国人相对多。
2:纽约的街头画家虽然可以合法地在街头做生意,但地点和时间都受有限制。而很多中国画家为了事业勇于突破创新,常常做“违法乱纪”的行为,所以常常被警察驱赶。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
评论
云易 回复 悄悄话 回复阿唐的评论:
哈哈!你大概是遇到“势力”的乞丐了。不知道可不可以给硬币。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估计,会不会是当时交通繁忙,蹲下去检钱太危险?

阿唐 回复 悄悄话 湾区的乞丐最近多起来了,可能是冬天的缘故,乞丐们都从外州跑来避寒:)

一天,就在一个你说的红绿灯前,一个乞丐从俺车旁渡过,俺心血来潮,掏出两张一元纸币,顺手又把钱包里一枚夸特夹在纸币中递给那乞丐,他接过钱,嘟囔一声谢谢,硬币从纸币中滑落地上,叮当作响,乞丐恍如未闻,径自向下一辆车走去。俺当时的感觉很不好,好像被人施舍了一般:他给俺面子,收了俺的2块钱。

事后一直在琢磨:这美国施舍乞丐,是不是不能给硬币?
y2 回复 悄悄话 "Reach for the moon; even if you miss, you'll be among the stars."
— Les Brown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