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3月26日电(评论员 乔新生)朝鲜半岛之所以充斥着阴谋论,根本原因就在于,美国心怀鬼胎,试图借助于朝鲜的核武器发展计划强化在朝鲜半岛的军事存在,而朝鲜则固执己见,试图通过发展核武器,强化自己的国际存在感,迫使美国不得不与朝鲜进行双边会谈。现在美国的策略是,把朝鲜彻底地晾在一边,通过强化与韩国的军事同盟关系,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形成高压态势,从而让朝鲜领导人惶恐不安。不排除美国在与韩国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过程中突然发难,采用外科手术式的打击策略,彻底摧毁朝鲜的战略目标,甚至从肉体上消灭朝鲜领导人,到那个时候,朝鲜将会群龙无首,朝鲜半岛将会出现大规模人道主义灾难。韩国在处理朝鲜半岛事务问题上必须听命于美国,但是,韩国领导人必须充分意识到,如果在朝鲜半岛进行军事冒险,那么,最终很可能会是玩火自焚。
中国外交部长提出朝鲜半岛“双暂停”的建议,遭到美国强烈反对。美国表示朝鲜半岛军事演习不会停止。这意味着朝鲜半岛局势将会更加紧张。
现在人们的问题是,既然朝鲜已经声称拥有核武器,随时都可能会对韩国进行致命性打击,美国和韩国为什么还要加剧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迫使朝鲜铤而走险呢?部分学者认为,如果只是看到问题的表象,而没有看到朝鲜半岛的实质,那么,很容易得出错误结论。中国、俄罗斯、朝鲜、韩国、日本、美国在北京举行的6方会谈曾经就朝鲜半岛无核化问题初步达成协议,朝鲜决定放弃自己的核武器发展计划,而美国则为朝鲜提供能源保障。但是,协议签订不久美国就宣布不会向朝鲜提供能源保障,朝鲜一气之下决定重新启动朝鲜宁边核试验装备,加快核武器开发步伐。现在人们的问题是,为什么眼看朝鲜半岛无核化出现曙光,美国却出尔反尔,不再履行自己承担的责任呢?
部分学者认为,美国在朝鲜问题上之所以采取如此行动,根本原因就在于,美国借助于朝鲜的核武器发展计划,不断地强化在韩国乃至整个东北亚地区的军事存在。换句话说,朝鲜核武器发展计划,有利于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军事部署,有利于美国在东北亚地区对中国和俄罗斯形成强大的威慑。果不其然,美国借口朝鲜发射导弹,将“萨德”系统部署到韩国,其矛头直接对准中国和俄罗斯,使中国和俄罗斯在东北亚地区的所有军事行动都置于美国的监督之下。
可以这样说,美国从一开始就不愿意解决朝鲜半岛无核化的问题,美国只不过是借助于朝鲜的核武器发展计划强化在朝鲜半岛的军事存在,并且把朝鲜核武器发展计划作为部署“萨德”系统,从而近距离监视中国和俄罗斯的重要借口。
美国的目的已经达到。美国不仅在韩国部署“萨德”系统,直接对中国和俄罗斯构成威胁,而且更重要的是,由于美国强化在朝鲜半岛的军事存在,从而使中国和俄罗斯不得不作出痛苦的选择。如果中国和俄罗斯在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制裁朝鲜决议表决的过程中投赞成票,那么,势必会导致中朝两国关系发生实质性的改变。
换句话说,美国在朝鲜半岛的策略是,一方面借助于朝鲜核武器发展计划强化自己在朝鲜半岛的军事存在,另一方面通过联合国安理会制裁朝鲜的决议,从而迫使中朝两国关系发生实质性的改变,朝鲜更加紧密地依靠美国而不是中国。
中朝两国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由于中国和朝鲜站在苏联这一边,因此,朝鲜半岛发生战争的时候,中国不可能袖手旁观。中国出兵朝鲜半岛维持了朝鲜半岛的对峙局面,但是,中国为此付出沉重代价。无论是在朝鲜半岛战争期间,还是在朝鲜半岛签署停战协定之后,中国和朝鲜之间的关系并不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牢不可破。中国为朝鲜半岛局势的稳定付出了血的代价,但是,朝鲜半岛局势稳定之后,中国在朝鲜半岛的影响力非但没有增强反而不断地削弱。中国出于善良愿望希望朝鲜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取得巨大成就,但是,正如人们所看到的那样,在意识形态挂帅的年代,中朝两国关系磕磕绊绊,朝鲜甚至一度破坏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坟墓,使中朝两国关系降到冰点。
中国政府之所以强调中朝两国关系是正常国家的关系,就是希望向国际社会释放出强烈的信号,那就是中国在处理朝鲜问题上坚持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原则办事。中国与朝鲜不是军事同盟关系,中国与朝鲜也不是相互依赖关系。朝鲜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制定国家战略,但是,如果朝鲜制定国家战略损害其他国家的利益,那么,朝鲜必须为此付出代价。
值得注意的是,朝鲜始终想要和美国举行双边谈判,尽管中国从中斡旋,但是,由于美国认为时机尚不成熟,因此,不愿意公开与朝鲜举行双边会谈。但是,美国与朝鲜之间的双边接触从来都没有停止过,美国在朝鲜半岛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中国。假如中国在处理朝鲜半岛问题上一厢情愿,希望朝鲜和美国听从中国的建议,通过谈判解决彼此的分歧,那么,有可能会在处理朝鲜半岛事务方面彻底陷入被动境地。
中国已经意识到,美国在朝鲜半岛“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目的不是解决朝鲜问题,而是借助朝鲜问题强化在东北亚地区的军事存在,进而在战略上遏制中国。中国已经意识到美国在朝鲜半岛军事存在所带来的危害性,应当在国际社会充分揭露美国在处理朝鲜半岛事务方面的虚伪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国际社会充分了解,美国不是朝鲜半岛和平的缔造者,而是朝鲜半岛和平的破坏者。
中朝两国关系形成既有历史的因素,也有现实的原因。冷战时期中朝两国在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是兄弟关系,因此,无论是在朝鲜陷入战争的困难境地,还是在朝鲜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都给予了无私的帮助。朝鲜半岛停战协议签订之后,朝鲜为了加快自己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要求中国向朝鲜提供援助,中国在自己尚未建设地铁系统的情况下,立即把筹备建设北京地铁的所有装备送给朝鲜,并且将中国的技术人员派往平壤,帮助平壤建设地下铁路。中国的慷慨解囊,没有换来朝鲜的感谢,朝鲜历代领导人刻意地淡化中国在朝鲜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中国出于维护朝鲜领导人权威考虑,从来都没有在国际场合提到过中国对朝鲜的无私援助。
中国选择改革开放道路之后。中国和朝鲜关系发生实质性变化。朝鲜对于中国的改革开放进行意识形态的大批判,认为中国走上修正主义的发展道路。中国坚持认为自己所选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正确的,因此,与朝鲜渐行渐远。近些年来,围绕着朝鲜半岛局势的变化中朝两国关系始终处于调整状态。中国坚持朝鲜半岛无核化的主张,目的是为了维护朝鲜的国家安全,是为了维护东北亚地区和平稳定。但是,正如人们所看到的那样,朝鲜从来都没有放弃核武器发展计划。朝鲜的穷兵黩武,使得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讨论有关制裁朝鲜决议时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中国一方面希望朝鲜听取国际社会的意见,真正从维护本国利益出发,放弃核武器发展计划,可是另一方面,中国也希望朝鲜半岛真正实现无核化。换句话说,中国提出的朝鲜半岛无核化主张,既包括朝鲜无核化,也包括韩国无核化,美国不能以任何形式在朝鲜半岛附近部署核武器,朝鲜半岛应当逐步消除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朝鲜半岛国家安全,也只有这样才能为朝鲜半岛的和平谈判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国已经充分意识到,在现代高科技战争条件下,朝鲜不是自己的战略屏障。朝鲜要想从根本上维护自己的国家安全,必须彻底放弃核武器发展计划。中国在朝鲜半岛不谋求个人私利,中国希望朝鲜半岛国家充分意识到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的重要性,通过降低朝鲜半岛的温度,营造和平谈判的气氛,为和平谈判实现朝鲜半岛国家统一创造良好的条件。
中国在朝鲜半岛的政策是一贯的,而美国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的立场却耐人寻味。部分国际观察家之所以对美国在朝鲜半岛的军事部署产生疑虑,是因为他们已经意识到,美国在处理朝鲜半岛问题上缺乏足够的诚意,美国一方面希望通过军事高压态势,迫使朝鲜政权崩溃,可是另一方面美国也深深地知道,如果继续在朝鲜半岛举行大规模的军事演习,那么,有可能会导致朝鲜变本加厉,加快自己的核武器发展步伐。美国究竟是在采取措施解决朝鲜半岛问题,还是不断地刺激朝鲜,使朝鲜半岛局势更加紧张?
中国以最大的诚意,从朝鲜与美国各自立场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如果美国缺乏解决朝鲜半岛的诚意,那么,一定会在朝鲜半岛举行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刺激朝鲜,从而使朝鲜彻底地走上穷兵黩武的道路。朝鲜希望通过强化自己的军事打击能力,争取谈判的筹码,可是,美国从来都不把朝鲜放在眼里。朝鲜试图通过发射导弹引起国际社会关注,但是,国际社会已经对朝鲜军事威慑缺乏敏感性。
朝鲜的所作所为是为了争取国际社会高度关注,进而迫使美国同意和朝鲜进行双边会谈。但是,由于美国借助于朝鲜疯狂行动不断地强化在朝鲜半岛的军事部署,除非朝鲜军事行动损害美国的地缘战略,否则,美国不会直接与朝鲜举行实质性的双边会谈。可以毫不客气地说,美国是在巧妙利用朝鲜,而朝鲜正心甘情愿地被利用。在这场不对称的军事对峙中,究竟谁会败下阵来,人们还不得而知。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美国率先发难,那么,朝鲜政权将会立即垮台。朝鲜必须充分考虑自己的处境,必须面对残酷的现实,采取更加有效步骤减轻美国施加的压力。现在朝鲜不仅与韩国拔刀相向,而且与中国、俄罗斯关系也越来越冷淡。如果朝鲜半岛发生战争,那么,朝鲜将会孤立无援。朝鲜领导人必须思考,如果继续战争边缘的游戏,那么,最终很可能会死无葬身之地。
朝鲜半岛之所以充斥着阴谋论,根本原因就在于,美国心怀鬼胎,试图借助于朝鲜的核武器发展计划强化在朝鲜半岛的军事存在,而朝鲜则固执己见,试图通过发展核武器,强化自己的国际存在感,迫使美国不得不与朝鲜进行双边会谈。现在美国的策略是,把朝鲜彻底地晾在一边,通过强化与韩国的军事同盟关系,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形成高压态势,从而让朝鲜领导人惶恐不安。不排除美国在与韩国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过程中突然发难,采用外科手术式的打击策略,彻底摧毁朝鲜的战略目标,甚至从肉体上消灭朝鲜领导人,到那个时候,朝鲜将会群龙无首,朝鲜半岛将会出现大规模人道主义灾难。韩国在处理朝鲜半岛事务问题上必须听命于美国,但是,韩国领导人必须充分意识到,如果在朝鲜半岛进行军事冒险,那么,最终很可能会是玩火自焚。
(本文作者乔新生,中国当代学者。曾先后在中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担任经济法研究所所长、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和廉政研究院院长。现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中国人权研究会理事、海峡两岸关系法学研究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