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归档
正文

足球为啥难有“宫鲁鸣”?

(2015-10-15 19:20:51) 下一个

      中评社北京10月15日电/中国男篮在老帅宫鲁鸣的带领下夺取亚锦赛冠军后不久,中国男足就在客场输给卡塔尔队,世预赛出线形势岌岌可危。

      宫鲁鸣用自己的方式和夺冠的成绩回击了外界对他的质疑,同时也证明了中国本土教练的能力。同样是三大球中的一个,中国足球怎么就出不来一个“宫鲁鸣”?

      实际上,中国足球的本土教练们也幷非没有证明自己能力的机会。远的就不说了,自从进入新世纪,米卢下课后,朱广沪、高洪波都曾当过国足主帅,可惜最后都遭遇黯然下课的结局。

      中国足球在近20年里水平持续下滑,与亚洲和世界的整体水平差距越拉越大,这就导致了一种不自信的情绪在球员、教练和中国足协领导的头脑中蔓延,因此在聘用教练时首先会考虑外教。一方面,从能力和执教经验上看,本土足球教练与外教确实存在差距。另一方面,在中国足坛执教,是“内外有别”的。像米卢、卡马乔等,在国际足坛都是“大咖”,他们来到中国执教不仅拿着高薪,还享有对球队的绝对控制权。而这一点在本土教练执教时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会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干扰,甚至包括选人、用人、安排技战术。这种不信任、不放权,让本土教练有时很难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可以说,长期以来国内各方缺少对中国本土教练足够的尊重。像高洪波的“下课”,就是因为高层领导的一句话。

      执教英超多年的名帅温格曾说,足球教练是战术大师,但更重要的是心理调节大师。对中国足球来说,球员在很多关键场次发挥失常的原因幷非技战术部署,而是心理问题。而与球员沟通和交流恰恰是本土教练的优势。不盲目崇洋媚外,也不妄自菲薄,做到这一点,很难吗?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