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的立国之本是什么?

(2004-06-26 05:49:22) 下一个
中国的立国之本是什么? 回首五千年 中国的立国之本是什么?楼下MikeCa兄要我回答这个问题。我的回答就是,中国的立国之本是中国传统文化。我个人主张,中国应以传统文化立国,以科学技术强国,此为长期目标。中共应该抛弃马克思主义,坚定地回到中国的传统文化,此为短期目标。那么,究竟什么是我所重视的那部分中国传统文化? 如果将中国传统文化分作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我所指的用以立国的文化则属于文化的深层结构。表层的文化通常是文化的物质属性,比如秦皇陵、长城、三寸金莲、鸦片烟、太监等等;文化的深层部分则是文化的精神属性,比如忠恕之道、天人哲学、君臣父子等级、大一统观念、伦理思想等等。在文化之间的冲突中,易于随之改变的是文化的表层结构,而文化的深层结构则不易在冲突中改变,尤其难以改变的是深层结构中的心理构成和积淀这一部分。心理构成是文化结构中最深层的文化层面,是一个民族长期积淀而形成的心理习惯和定势。 就文化传承而言,真正重要的文化传统是那些看不见、摸不着,却真正地支配每一个中国人的思维、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那种心理构成和深层文化结构。它隐藏在最深的底层,但发挥着无远孚届的威力。就文化立国而言,真正值得重视的,有两部分。一是深层结构中有助于文明延续、发展和进化的那部分,所谓精华;二是深层结构中文化心理构成和积淀这一部分,所谓定势。精华因人因时而异,定势则是积重难返而难以回避的存在。 对于定势部分,我有两个很好的例子,来说明这种心理构成的顽强和牢固。一是胡适的全盘西化,二是毛泽东的破四旧和文革。这两次运动的结果,我认为都是以中国传统文化的胜利而告终结。这两个近现代著名的反传统运动的主导者,他们的计划到底是什么?以这两位的智慧,他们真的要打倒中国文化传统吗? 我个人认为,他们要做的,与打倒中国文化传统恰恰相反。胡适是西化派的鼓吹者却终生致力于整理国故。毛泽东是文化大革命的发起人却终生研读中国古籍和历史。他们的计划似乎有着策略上的意义,即实际上是等着传统文化的反弹力来历史地自然折衷,“取法乎上”为的是“仅得其中”。那么,这个“中”是什么?我认为就是一个去除传统文化之糟粕,从而彰显传统文化之精华的过滤程序的最终结果。当然这种“过滤”不是没有风险的。 对于精华部分的定义和罗列清单,是一件吃力不讨好但必须要做的事情,难度很大,而且一定会各执所见。我个人认为立国的文化传统主要包括儒道两家。释家也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部分,但我不主张用以立国。原因在于它的主旨,是出世,是关注现实世界之外的东西。儒道两家的共同源头,是周易。周易思想的伟大在于“调和”这个中心思想。大意为宇宙之间没有绝对、极端和不调和的事物,而都是相对、中庸和调和的。以此而产生的孔学,则以“一以贯之”为根本,而道家则以“道生一”为基础。也因此而形成孔子的形而上学之“对一切不予认定”和“无主张”的态度,形成老庄“无为”的态度。又形成孔子所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的一任直觉的道理。篇幅所限,仅在此列举这几个要点。 对于本帖来说,我认为重要的还在于儒道思想对于文明延续发展的巨大贡献。孔子乐观、诚信、忠恕和仁的思想,对现实世界的爱和热情,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性格中的基本主流;老庄的包罗天地的形而上学哲学观(还记得庄子将“道”赋予狗屎的故事吗?),则为中华民族度过灾难和危机了准备了坚实的铺垫。成熟而独特的中华文明的深层精神方面就是中华民族的内在性格,中国人就是这样得以长存、繁衍和度过盛盛衰衰,并且延绵不绝。 值得说明的是,对于儒道两家的“原教旨”的认识,也是正确认识其思想的关键。比如,自称儒家的并非就是儒学真本。孔子死后,儒分为八。真正能够传承孔子真意的,可以说没有一人。这也是为什么颜回方死,孔老师大恸,说“天亡我!” 一个民族和文明,要想长存于世,固然有赖其适应潮流的能力和与其它民族共存荣的心胸和气魄,但是更要坚持自己文化的根本,固守自己民族精神的源头,保住自己文明的特色,因为本固而枝荣,其理也浅。传统文化立国不但是今天中国要做的,也是永远不能不作的大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