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wu622

讨论时事中的数字和逻辑问题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社会经济制度的比较(3) 资本主义从1.0到2.0的升级

(2015-01-23 12:27:27) 下一个

社会经济制度的比较(3) 资本主义从1.0到2.0的升级

1930年代,西方经历严重经济危机,而苏联经济欣欣向荣、蓬勃发展。苏联从1917年十月革命开始,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37年,苏联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俄共中央主席根纳季·安德烈耶维奇·久加诺夫说:“俄罗斯在1929年时,不能生产一架飞机,不能生产一辆联合收割机,也不能生产一辆汽车,十年以后,到1941年时,我们已经拥有了最好的技术,这些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

1930-1935年间﹐西方著名的政界﹑经济界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计划’一词成为西方政界最时髦的名词。一时间﹐西方纷纷学习苏联的社会主义1.0,西方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大潮波澜壮阔、势不可挡。

其中最成功的改革是美国的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大胆借鉴苏联计划经济的长处,实行了大规模的经济体制改革。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与蓝鹰行动来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推行“以工代赈”,大力兴建公共工程,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保障体系,通过《公平劳动标准法》以保障工人权益。建立急救救济署,为人民发放救济金。

美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设计师罗斯福(左下是罗斯福的爱犬法拉)
Roosevelt

西欧国家则在所有制改革上迈出更大步伐,私企国有化的进程汹涌澎湃、如火如荼。
从1945年到1951年,英国艾德礼政府先后通过8个国有化法令,将英格兰银行、煤矿、航空、电报和无线电通讯、运输、电力、煤气和钢铁等行业实现国有化。1974年3月,威尔逊工党政府在英国掀起第二次国有化高潮。这次国有化所涉及的领域进一步扩大到汽车、船舶、机床、火箭等生产部门,甚至包括电子、宇航等尖端技术产业。

20世纪法国实施了三次大规模企业国有化。第一次是40年代中期,法国将运输、能源、银行、航空等部门的公司收归国有;第二次是1978年法国将钢铁业实行国有以缓解法国钢铁企业在世界经济衰退下面临的经营困难;第三次是1981年密特朗任法国总统后颁布国有化法律,希望以国有化来帮助国家经济的复苏,化解国内政治、经济与社会矛盾。经过三次国有化之后,法国的国有企业遍布各个行业,并在某些领域(如通讯、能源)中居于垄断地位。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多位总统首相的英明领导下,经过几十年全面深入的经济体制改革,资本主义1.0成功升级为资本主义2.0,反超社会主义1.0,比苏联的制度更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苏联的完全公有制的经济制度不如资本主义2.0制度。完全公有制的铁饭碗包含的按需分配成分过大。在劳动条件尚未根本改善的条件下,过大的按需分配成分会降低劳动者的努力程度。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各尽所能,但要求大多数劳动者做到是不现实的。

苏联的完全计划经济的经济制度不如资本主义2.0制度。计划经济可以比较合理地分配资源,但市场经济可以更好地使产品和消费者需求吻合。另一个关键点是计划经济只能计划已知的产品,无法计划未知的科技研发。例如,国家计划委员会不可能计划何时何地发明计算机和互联网。

苏联经济制度的缺陷导致苏联经济发展落后于西方国家。这也使得苏联的输出革命受挫: 各国宁可选择发展快的资本主义2.0,而不选择发展慢的社会主义1.0。最终苏联和东欧的民众也选择了资本主义2.0。

苏联虽然解体了,但苏联制度中的公有制、计划经济和社会福利的优点被西方国家部分继承下来。这就像秦虽然二世而亡,但后来的朝代都沿用秦的基本制度。拿破仑虽然最终失败,但拿破仑法典成为欧洲许多国家的法律范本。苏联虽亡犹荣,其制度优点后继有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