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wu622

讨论时事中的数字和逻辑问题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博文
(2016-02-01 09:31:58)
2015年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462,这是继2008年达到0.491之后的第7年下降,也是2003年以来的最低点。
中国历年基尼系数 年份 基尼系数 2001 0.490 2002 0.454 2003 0.479 2004 0.473 2005 0.485 2006 0.487 2007 0.484 2008 0.491 2009 0.490 2010 0.481 2011 0.477 2012 0.474 2013 0.473 2014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美国和欧洲曾经很聪明。经济好的时候放宽许可外国人来打工。墨西哥人到美国打工,阿尔及利亚人到法国打工,土耳其人到德国打工。经济不好时,失业率高了,就收紧外国人打工许可,让他们回国去找工作。这叫做以邻为壑,一个大大的蓄水池。
后来美国和欧洲觉得自己的GDP增长太慢,原因是人口增长太慢,多引进人口可以增加GDP,所以就增加移民,把打工者转成公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介绍GDP是如何折算成美元的。
为了便于比较,人们常常把一个国家某年的GDP折算成美元。折算的方法多种多样。
1)图省事的人,可以用当年最高汇率和最低汇率的中位数。
2)大多数人用平均汇率。
3)不怕麻烦的人,可以用每个季度的平均汇率折算该季度的GDP,然后把四个季度的折算值加起来。
即便使用方法2),也有不同的细节。
2.1)有些货币在许多外[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6-01-28 13:03:36)

美元和欧元在唱二人转。欧元加息时美元量宽,欧元涨美元跌。美元加息时欧元量宽,美元涨欧元跌。估计今年又该转了。 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欧央行把利率降到0.25%。两年后,欧央行觉得欧元区经济不错了,开始提高利率。当时1欧元兑换1.48美元。 欧央行2010年开始吹风要提高利率。2011年4月把利率提高到0.5%,7月再提高到0.75%。而美国2010年11月宣布开始量化宽松2。这使[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第六章投资收益递减规律   利润率长期趋势下降并不是新概念。经济学里有一个投资收益递减规律,说的就是投资收益率的长期趋势是下降。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理论都认为这个规律成立,但他们的证明方法不同。
  西方经济学是从商品供求关系分析的。例如电脑,电脑刚出现的时候供不应求,利润率比较高。随着向电脑行业的投资不断增加,供应逐步赶上需求[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五章低利率和低利润率 第二章讲到量化宽松会导致低利率,这已经部分成为现实。
2014年6月5日,欧洲央行宣布将将隔夜存款利率由此前的零降至-0.1%,欧元区正式迎来负利率时代。[1]就是说储户存款不但不能赚到利息,反而要向银行支付保管费。
  欧央行利率变化图[2]   上面的例子是短期利率。我们再看一个长期的。
  2015年3月的德国债券利率[2]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四章政府对经济发展的责任 前面三章的讨论中使用了一个默认假设:政府有责任保证经济健康发展。本章说明这个责任的来源,再讨论“经济健康发展”的含义。 亚当.斯密认为政府不应干预市场经济运行,袖手旁观就好。在资本主义社会初期,这种完全市场经济的效果还是不错的。但随着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本的积累,完全市场经济开始显现出其弊端。 卡尔.马[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三章降息、增税与印钞 从第二章的分析可以看出,一个国家达到消费饱和的人群会逐渐增加,达到消费饱和的行业也逐渐增加。这会使经济有停滞的倾向。同时,储蓄率的上升,按第一章里模型三的分析,有使经济衰退的压力。要防止国家经济衰退,就要靠政府、企业和个人借越来越多的钱花掉以支撑社会总需求。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借贷能力是有限度的。
例如: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二章储蓄和消费饱和 人为什么会储蓄?按经济学的边际效用(MarginalUtility)的理论来说,在当前消费的边际效应低于未来消费的边际效应时,这个家庭会不再更多消费,而是把钱储蓄起来。
这个理论中的“未来消费的边际效应”是一个很模糊的主观概念。例如,某人为未来看病存钱。但他将来会得什么病,看病需要多少钱,全是未知的,很难确定治病的边际效应[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现在世界许多国家都存在债务问题。如美国的次贷危机,美国政府数次因国债问题关门停止办公。冰岛和希腊曾因债务问题举行全民公投。阿根廷的国债被评为垃圾级。中国的总债务(包括政府、企业和个人债务)也很高,达到GDP的200%。 本文的目的是分析高额债务的成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其前景及解决方法。
第一章债务填补储蓄造成的消费缺口 债务的出现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1]
[2]
[3]
[4]
[5]
[>>]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