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资本控制中国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步骤。
一。控制零售业
2004年初的调查表明,在大型综合超市领域占据优势地位的已经不是内资零售企业,在单店经营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的299家超市门店中,内资企业的营业额所占分额仅26.05%。[1]
根据WTO协议,我国从2004年12月起,允许外资在华设立合资、独资批发零售企业。实际上1992年起我国商业领域已经开放。在2004前的3年过渡期,各大跨国零售巨头即纷纷进入各大城市,争抢我潜力巨大的零售市场。各地政府纷纷违规引进跨国大零售商,并给以种种优惠。
至2003年,全球50家最大零售企业大部已进入中国,设立了300多家大型超市,占高端零售业80%以上,基本完成了在一线城市的布局。在一些大城市,外资零售企业包揽了销售额的前三位。
自2004年12月11日起,中国取消对外商投资商业企业在地域、股权、数量和设立方式等方面的限制,外资零售业在我国进入了加速扩张的时期。至2009年,外资零售业已经控制了我国零售业的半壁江山。[3]
英国咨询公司欧睿咨询的研究报告,高鑫零售(台湾法国合资)2010年在大陆超市市场占有率为12%,沃尔玛(包括好又多)的市场份额位居其后,为11.2%,华润创业为9.8%,家乐福为8.1%。[5]
2009年外资零售巨头在中国掀起普遍的商业地产开发热潮,其中以自建购物中心最为热火。上海连锁经营研究所所长顾国建教授说:“外资正从单一业态扩张发展到整合餐饮休闲娱乐所有业态在内的中国零售业服务业的完整战略谋划,全面瓜分中国零售区域市场。”介于中国本土零售业由来已久的市场不公平环境饱受外资零售巨头的打压,顾国建认为长此以往中国本土零售业将失去话语权。[6]
外资还正在加速进军中国零售业。2010年中国新增批发零售业外企6786家,比上年增长33.1%。外商对华批发零售业直接投资6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4%。[12]
中国还是有大的民族零售企业的。例如国美电器曾是中国最大的电器零售商,2007年在中国企业500强名列37。别着急,这种问题有办法解决。2008年国美主要股东黄光裕因操纵股价罪被捕, 2010年法院认定黄光裕犯非法经营罪、内幕交易罪、单位行贿罪,三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14年,罚金6亿元,没收财产2亿元。据说他对其兄黄俊钦控股的ST金泰股价进行操纵。另外是国美在香港上市的港元融资无法转回国内,在国内又贷不到款,因此作了违法的事。[7] 黄光裕上诉被驳回。在黄光裕入狱后,国美电器股票从18.5港元跌至1港元。2009年6月,美国贝恩资本用32亿港元抄底购买了国美电器32.26%股份,仅次于大股东黄光裕家族的34.46%。如果贝恩和持有6%股份的美国摩根银行合作,两家将大于黄光裕的股份。[8]
在中国的环境下,民企不给官员送礼办不成事,给官员送礼又违法。哪个企业还找不出点违法的事?实在不行还可以制造一个强奸罪。外资要想掌控一个民企,办法是很多的。
直接收购民企也是一种方法。国内第四大电器连锁店五星电器被美国百思买收购。
另一种方法是银监会下令停止某个民企的银行贷款,迫使它屈膝向外资求救。
世界著名的咨询公司麦卡锡曾经做过预测:随着WTO的进程,中国流通市场主要份额都会被外资攫取或者占领。[10]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于国际资本来说,中国月宫上天,航母下水,汶川地震,动车追尾都是小事,而大事是超市中几元,几十元的购物。日积月累,水滴石穿,一个一个百分点地争取零售市场份额。当外资基本控制了零售业,量变就会转化为质变。国际资本是有耐心的,即使这一阶段需要几十年也不算长。
有人会认为只要政府制定法规,限制外资在零售业扩张就可以避免外资控制零售业。没那么容易。中国加入WTO时许诺不限制外商零售业的地域,股权和数量。[11] 从这点来说,2001年12月11日生效的《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堪比《北京议定书》。除非中国退出世贸,否则无法阻止外资控制零售业。但另一方面,退出世贸将是对政府声誉的致命打击。
二。控制消费品产业。
控制了零售业之后,控制消费品产业就是水到渠成。你厂家产品再物美价廉,我不买,你就只好倒闭。用不了多久就可以控制民用消费品产业。
实际上这一步是可以和第一步同时进行的,而且已经快要完成。现在大多数消费品行业已经被外资控制,甚至有些不经过一般零售店的消费品如汽车早已被外商控制。
2011年1~7月,乘用车自主品牌销售仅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3.37%。而且“自主品牌”并不一定都是民企。连专业记者都抱怨:“做了那么多年行业记者,现在反而对什么叫自主品牌摸不着头脑了,那么普通消费者就更加一头雾水。”[9]。汽车行业实际上是被外资控制了。宣传上用定义不清的“自主品牌”模糊一下,美化一下。
中国的大量名牌企业被外资收购:
乐百氏(饮料)被法国达能收购。
三笑(牙刷牙膏)被高露沽收购。
苏泊尔(电饭锅)被法国SEB收购。
大宝(化妆品)被美国强生收购。
双汇(肉食品)被美国高盛收购。
南孚电池被美国吉列收购。
汇源(饮料)被美国可口可乐收购。
哈尔滨啤酒被AB集团收购。
。。。。。。。。。。。。。。。。。
这个名单很长很长。
三。控制媒体。
控制了消费品产业之后,就可以控制媒体。媒体是靠广告吃饭的,广告是消费品厂家出钱的,核电站和航母不会在媒体上做广告。哪家媒体听话,就在哪家做广告。不听话的媒体就让它饿死。
有时不必如此麻烦,只要邀请媒体关键人物出国访问几次,或者为其子女在外企安排个工作就可以廉价收买。当然收买费用会随物价同时上涨。例如以前是安排个工作就可以,现在要安排个好工作才可以。
现在中国的许多大网站实际是外企。例如百度77%的股份为美国机构和基金拥有。新浪86%的股份为美国机构和基金拥有。搜狐73%的股份为美国机构和基金拥有。
四。控制政府。
控制了媒体就能操纵舆论。电台专门采访那些观点与己一致的官员、专家、学者、精英。报纸专门刊登他们的文章。以此影响舆论,左右民众。对官员的优缺点有倾向性地报道,对各项法规有选择地褒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终究是可以把政府调教得称心如意。你看现在才稍稍调教,有些高级官员就已经开始主张多党制了。
如果中国实行多党制,改造政府的过程会非常容易: 喜欢哪个竞选人就多给他竞选经费和媒体支持,他选上的可能性就大。即使一次选不上,下次再试。只要有一次成功,就可以修改法律,永久地保护国际资本的利益。
这不是臆想,实际上国企改制(贱卖国企)时已经演习过一次。当时众多官员、专家、学者、精英在几乎所有的媒体上从各个角度分析国企改制的必要性,描绘出一幅改制后花团锦簇的美好前景。结果是大量的国企被贱卖,至今无人追究参与贱卖并攫取暴利的人。
再有,不少高官家族资产来路不正,而国际资本对此有详细资料。一旦在香港或国外媒体公布,就可以使其身败名裂。时不时地公布一两个,敲山震虎,这些官员在政策态度上自然向国际资本倾斜。
一旦国际资本控制了中国政府,中国的月宫、航母等就都为人作嫁,成了国际资本的工具。
五。控制印钞权。
这个比较难。美国1776年建国,国际资本到1913年才拿到印钞权,用了137年。也许在中国要用更长时间。但只要能控制政府,国际资本有信心拿到印钞权。
中华民族能延续到地球国实现的那一天吗?我不知道。
[1] 央视国际: 我国内资企业在零售市场所占份额呈下降趋势 2004-03-27
[2] 高梁: 外资占领零售业高端,威胁我经济安全 2008-4-17
[3] 张佳佳: 正在被外资吞噬的零售业 2009-09-03
[4] 邱林: 谁在乎中国零售业遭遇外资“冷暴力”? 2010-02-08
[5] 杨桐: 零售业风起云涌 本土零售巨头能否抗衡外资大鳄 2011-07-21
[6] 中国商报:专家建言管控外资零售巨头在华圈地 2010-03-04
[7] 百度百科: 国美电器,黄光裕
[8] 新浪财经: 国美电器
[9] 王灿彬: 请问什么是“自主品牌”? 2010-12-27
[10] 张文中: 不能让外企控制了中国流通业 2006-03-11
[11] 人民网: 外商投资限制将取消 内资零售业须当心 2004-10-13
[12] 国家统计局: 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