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林彪为什么在东北有那么高的威信?

(2005-05-05 18:12:38) 下一个
林彪为什么在东北有那么高的威信?


我曾经想:林总为什么从来都是正确的呢?他有什么异于常人之处呢?我留心观察的结果,发现他有几个显著的特点:林总是一个苦学深思的人,是一个密切联系群众的人,是一个要求自己特别严格的人,是一个最善于向毛主席学习的人。

我见到林总少说也有几十次了,除了开会而外,我见到他的时候差不多都是看见他在读书。他的屋子里堆满了书,他自己则真正做到了手不释卷。有一次,我有事情要请示林总,一进门,只见林总躺在一条板凳上,身子朝前伏着看书。原来他坐着看累了,故此改换一个姿势。林总的身体是很弱的,平型关大战时,他亲临前线指挥,负了重伤。但是多少年来,他不仅忘我地工作,而且一直顽强地坚持学习。据接近他的同志说,林总常常读书到深夜,简直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林总并不是为读书而读书,他读的多半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主席的著作以及古今中外的政治军事著作,他是“学以致用”的,运用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把别人的一切有用的经验,变成自己的东西。这样,就难怪他的知识是那样渊博,他的见解是那样卓越了。

林总的作风很实际,他十分注重调查研究工作。他总是尽最大可能了解敌人的情况,在重要战役和重要战斗中,常亲临前线,了解敌情,勘察阵地,和部队首长共同研究作战计划。林总一贯重视深入群众,听取群众的意见。他是一个十分谦和的人,没有一点架子,他和部下谈话时,仔细倾听对方的意见,从不轻易打断别人的谈话,有什么不对之处,他总是采取商榷的口吻指出来,然后,他有系统地从思想原则到具体方面对问题加以详尽、精辟的分析,直到你弄清楚为止。有一件小事使我铭感很深。按说他对我们较熟悉,但是每一次接见我以后,无论怎样忙,林总都要亲自送到大门外,我有时过意不去,劝他留步,他都是执意要送出来。对我如此,对别人也如此。这是一般的客套吗?不,这充分说明林总待人的平等精神。林总的生活作风简朴得惊人,他自己的“点心”是炒黄豆,招待客人也是炒黄豆,有客在坐,饭菜也很平常。数年来,我见他总是穿着一套灰布军衣和那件粗呢子军衣。1958年我在昆明见到林总时,他也是穿着很普通的旧黑色呢子衣服,袖口上还打了补钉。林总和士卒同甘共苦,以非凡的毅力艰苦工作,在战役进行的时候,他常常在指挥室彻夜不眠,很少休息、林总就是这样一个公而忘私的人。宋朝范仲淹曾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们的林总正是这样的人。

林总要求自己特别严格,还主要不是表现在待人接物和生活方面,使我感动最深的是他的自我批评精神。1947年夏季攻势中,我们十纵队和其他纵队奉命攻克敌人一防守异常坚固的城市,在战斗中,我们毙、伤、俘敌一万多人,后因敌人援军赶到,最后没有打下来。这次战役未打好的责任主要在前线指挥机关和纵队一级的指挥机关,主要是部署和战术上存在若干缺点:例如集中兵力、火力不够,阻击援兵不力等。在战后总部召集的干部会议上,林总却把责任完全承担下来,他先后站起来三次,诚恳地检讨说:“这次这个城市没有打下来,不要你们负责任,完全由我负责。主要是我情况了解得不够,决心下得太快,不马上攻,以围城打援为最好。先消灭敌人的援军再攻城,就肯定能攻下来。另外,这次攻城还暴露了我们攻坚的战术差,这也主要是我平时研究得不够。”林总对自己要求得这样严格,使我们深为感动。我觉得直接指挥的责任不在林总而在我们,但他为了接受这些经验教训,出来承担这个责任,正是为了把对城市攻坚战术的钻研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林总重视这个问题,正是解决一系列攻坚战术问题的开始,预告了敌人走向崩溃的边沿。林总的这种榜样,使我和部队的干部受到了一次深刻的自我批评的教育。我回部队传达以后,干部都纷纷主动地进行检查,勇于承担责任。之后,在部队干部中,自我批评成风,对战术的检讨和研究,真如雨后之花,遍地开花,人们的心情,都十分舒畅。自那以后,林总致力于攻坚战术的研究,“四快一慢”“四组一队”等战术就逐步提出来了。最后,形成了一整套攻坚战术。上面说到的那个城市,仅在八个月以后,就被我军在二十三小时内一举攻克了,万余敌军无一漏网。此后,东北所有敌占大城市,都在林总的攻坚战术指导下逐个攻克了。


林总是最了解他的部队的,他熟悉干部的声容笑貌,熟悉部队的军事。政治动态,清楚部队的长处短处,知道他们挑得起多重的担子。他信任部队,部队也信任自己的统帅。在战士中流行这样的话:“林总指到哪里打到哪里,执行林总的命令就是胜利。”有时接受任务,明知前面有严重的困难和艰险,但是必胜的信念,鼓舞我们一往无前。锦州解放以后,蒋介石亲自到沈阳指挥在沈阳附近的廖耀湘兵团五个军共十万人,沿北宁路西进,妄图重占锦州,如不能得逞,则企图改道营口从海上逃回关内。廖兵团是蒋介石的嫡系,其中新一军、新六军,更是所谓“五大主力”的两大主力。显然,消灭这股敌人是有重大意义的。当时,我主力尚集结于锦州地区,而为了防止敌人南窜营口,逃往关里,必须在沈阳附近就把敌人截住,林总把阻击敌人的任务交给了我们十纵队(我们原是在锦州战役期间在沈阳附近新立屯一带以运动防御战法阻击敌人沈阳援军的)。10月20日接到林总的电报,令纵队星夜兼程由北镇返回黑山、大虎山地区,迅速构筑工事,指出廖兵团必经此地。命我们坚守阵地,不准敌人前进一步,只要守住三天,就能保证主力全歼敌人。我们刚刚到达阵地以后,不出林总所料,24日,廖耀湘兵团蔽天盖地而来,在飞机、坦克、重炮的配合下,猛犯我阵地。我们纵队只有四万人,经过运动防御之后马上转入坚守防御,还没来得及休整,时届严冬,部队连棉衣都未穿上,而敌人则是十万美式装备、夺路逃生的亡命之徒,战斗的激烈是可以想见的。阵地得而复失,失而复得,我们的战士无不以一当百,杀得敌人弃尸遍野、血流成河,而阵地屹立不动。我们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林总说三天以内消灭敌人,敌人准活不了四天;我们一个纵队吃不了他,我们可以咬住他不放。战斗最激烈的25日,我们又接到林总和罗政委、刘参谋长的第二次电报,表彰部队打的英勇顽强,并指示再坚持一天。传达了林总的电报后,部队的情绪更为高涨了,战士们纷纷表示:“坚决完成林总交给的任务,一定不让廖耀湘跑掉。”于是愈战愈勇。果然,26日早,我主力部队如期赶到,将敌人团团围住,从26日早晨起,展开了巨大规模的围歼战,廖耀湘以下十万余人无一漏网。战斗结束以后,林总和罗荣桓政委、谭主任。刘参谋长来电报表扬十纵阻击敌人成功,认为对全歼廖耀湘兵团起了重大的作用。后来才听说,决定十纵在黑山地区阻击廖兵团时,曾经有的同志耽心:“十纵这一下可能打烂了!”但是林总却说:“不,十纵顶得住。”短短五个字包涵着多么深厚的内容啊!林总是多么了解自己的部队,是多么信任自己的部队!他说:“十纵顶得住。”十纵的战士们就说:“我们一定不让廖耀湘跑掉。”统帅和士兵有着共同的见解,有着共同的语言。这样的部队,当然就能够纵横捭阖,无往而不胜!

林总的非凡的天才,渊博的学识,以及他的谦虚、平易、简朴、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和巨海般的胸怀,使得林总在部队中、在东北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信。全军上下,无论干部、战士都愿意见到他,都愿意接近他。我们纵队干部,常常争着到总部去开会,都愿见到林总,因为到了总部,见了林总,就能够更多地了解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而林总的一言一行,也都可以使自己学到许多新的宝贵的东西,去总部开会去见林总就是“取经”“取宝”。古人说:“三十而立。”在林总领导下的四年,正是我三十挂零的壮年时期,林总的谆谆教诲,使我们在最基本的阶级立场、观点、方法等方面受到很大的教育,从而获得了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至今,他的这些教导,仍在我思想上,继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林总不仅是我们一贯正确的英明的领导者,而且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我常常怀着激动的心情,怀念着四十年代那四年不寻常的日子。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