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战斗的一生
(2005-02-23 15:34:13)
下一个
光荣战斗的一生
1984/2/14《人民日报》
我们敬爱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军事家粟裕同志不幸与世长辞了。他的一生是光荣战斗的一生。
粟裕同志于一九0七年八月十日出生于湖南省会同县枫木树脚村。早在少年时期,他就同情劳苦大众,对军阀部队蹂躏百姓的暴行十分痛恨。一九二六年,他在常德湖南第二男子师范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积极从事学生运动。一九二七年“马日事变”后,受到湖南反动当局的通缉,毅然投笔从戎,参加叶挺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教导队,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任学员班长。同年八月,他参加者了著名的南昌起义。起义部队进军广东潮汕失败后,他坚决跟随朱德、陈毅同志,历尽艰险,转战粤、闽、赣、湘。当时,全国一片白色恐怖,他丝毫没有动摇对革命的信念,在武平战斗中头部负重伤,仍然以顽强的毅力赶上部队。大余整编后任连指导员。一九二八年一月,参加了湘南起义。
一九二八年四月,朱德、陈毅同志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和湘南农军,上井冈山与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组成红四军,粟裕同志参加了坚持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一九二九年一月以后,红四军主力进军赣南、闽西,他历任连长、营长、营党代表、团长、团政委、师长、师政委、军参谋长和红七军参谋长等职。参加了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和第一、二、三、四、五次反“围剿”。在此期间,他在毛泽东、朱德等同志领导下,通过游击战到运动战的实践,学习领会毛泽东同志的建军思想和指挥艺术,从基层指挥员锻炼成长为一位优秀的高级指挥员。
一九三四年七月,红七军组成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粟裕同志协助军团长寻淮洲同志率部转战闽、浙、赣、皖,在敌人前堵后追的严重情况下,孤军作战,宣传了党的抗日主张,配合中央红军主力实施战略转移。同年十一月,先遣队到达赣东北革命根据地,与方志敏同志领导的部队会合,继续在赣东北和皖南地区坚持斗争。一九三五年一月,先遣队在江西怀玉山失利,粟裕同志率突围部队到达赣东北组成挺进师,任师长,挺进浙南,与党中央失去联系。浙南是国民党统治的腹心地区,缺乏党和群众工作的基础,他领导部队适时地实现了从运动战向游击战的战略转变,发动和依靠群众,开创了浙南革命根据地,粉碎了敌人无数次的“进剿”和蒋介石嫡系部队两次各约四十个团的“围剿”,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了艰苦卓绝的浙南三年游击战争,迎来了抗日高潮。
抗日战争爆发后,粟裕同志恢复了同党中央的联系,率主力到达皖南岩寺地区。八省健儿胜利会合,组成新四军,粟M?颈蝗蚊??诙?Ф痈彼玖钤薄U馐保?Α⒑肌⒛?嗉淌?兀??峋鲋葱辛说持醒牍赜谏钊氲泻罂?苟懒⒆灾鞯挠位髡秸?⒋唇?谷崭?莸氐姆秸耄?市滤木?惹仓Ф樱????系泻螅?谖栏谑渍礁娼荩?蚧髁巳站?籽妫?奈枇宋沂科?裥摹4撕螅?谠M?居致实诙?Ф樱??辛诵〉ぱ簟⒑嵘健⒐俣该拧?髁甑仁??握蕉罚?⑾?髁四暇┑镊梓朊藕陀昊ㄌǎ?氤乱阃?玖斓嫉恼蕉吩诿┥降厍?牡谝恢Ф酉嗷ズ粲Γ??鸾?稀R痪湃?拍晔?辉拢?闪⑿滤木??现富硬浚?乱阃?救沃富樱?谠M?救胃敝富印?BR>一九四0年七月,粟裕同志在陈毅同志领导下,坚决执行了东进北上抗日的方针,率主力渡江北上,任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副指挥。同年十月,盘踞苏北的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部阻拦我军东进抗日,集中主力向我黄桥进攻,粟裕同志辅助陈毅同志,指挥了著名的黄桥决战,以七千余人的兵力粉碎了数倍于我的顽军进攻,歼灭韩顽主力,接着实现了同八路军会师,为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皖南事变后,粟裕同志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兼政委、苏中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苏中区党委书记。他领导苏中军民,在临江濒海、地富人稠、交通发达的平原水网地区,粉碎了敌人频繁残酷的“扫荡”和“清乡”,度过了抗日战争最艰难的阶段,坚持和巩固了苏中抗日根据地。一九四四年春,他适时地组织了对日军的攻势作战,进行了车桥战役,沉重地打击了日军。
为了迎接对日军的大反攻,一九四四年底,粟裕同志奉命率第一师主力渡江南下,任苏浙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苏浙区党委书记,巩固发展了苏南、浙东抗日根据地,开创了浙西抗日根据地,出色地指挥了天目山三次反顽自卫战。日本投降后,奉命率部北撤。
抗战胜利后,粟裕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华中野战军司令员。面对内战危机,他保持了高度警惕。一九四六年六月,蒋介石悍然发动全面内战。同年七月,国民党军以四倍于我的兵力进攻苏中解放区。粟裕同志和谭震林同志一起,指挥了七战七捷的苏中战役。同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较量中,凭借解放区的有利条件,他指挥正确,勇敢灵活,每战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经过一个半月的连续作战,歼敌六个半旅,赢得了初战胜利,极大地鼓舞了解放区军民敢打必胜的信心,并为战争初期的作战指导提供了实践经验。
山东、华中野战军会师后,由陈毅同志统一领导。粟裕同志辅助陈毅同志,指挥了宿北战役和鲁南战役,共歼敌三个整编师和一个快速纵队。一九四七年一月,成立华东野战军,陈毅同志任司令员,粟裕同志任副司令员。他辅助陈毅同志,指挥了莱芜战役。当敌南北对进,企图在临沂地区与我决战时,我以一部钳制南线之敌,主力星夜兼程北上,抓住并迅速歼灭了敌李仙洲集团,以我方损失仅为敌军十分之一的代价,创造了三天之内歼敌七个师的新纪录。
一九四七年三月,国民党军从全面进攻转入对陕北、山东的重点进攻。同年五月,敌军集中第一线的三个兵团共十七个整编师(军),从临沂、泰安一线向沂蒙山区发起全面进攻,中路强敌号称蒋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第七十四师稍向前出,粟裕同志辅助陈毅同志,指挥了孟良崮战役,将该敌从敌重兵集团中割裂出来,予以全歼,挫败了敌人的重点进攻,震惊了南京蒋介石集团。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后,陈毅、粟裕同志率华东野战军外线兵团挺进中原,协同晋冀鲁豫野战军作战。一九四八年五月,中央决定陈毅同志到中原局、中原军区工作,粟裕任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代政委。同年六月,他指挥了豫东战役,在中原野战军密切协同下,攻克河南省会开封,接着围歼援敌于睢杞地区,共歼敌九万余人。由于豫东战役的胜利,使中原、华东战场的形势出现了新的转折。华野外线兵团同山东、苏北兵团会师后,粟裕同志和谭震林同志一起,指挥了济南战役,歼敌十万余人,攻克山东省会济南,使华东、华北两大解放区完全连成一片。
一九四八年十一月至一九四九年一月,根据毛泽东同志制定的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在以邓小平同志为书记的总前委统一领导下,粟裕、谭震林同志作为总前委成员,直接指挥华东野战军。中原、华东两大野战军并肩作战,取得了淮海战役的伟大胜利。一九四九年一月,粟裕同志任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他参加指挥了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追歼逃敌五个军于太湖西岸,解放了杭州。接着他辅助陈毅同志,指挥了淞沪战役,分别围歼负隅顽抗之敌八个军于上海地区,解放了上海。
粟裕同志在长期革命战争中,始终战斗在第一线,曾六次负伤。通过战争实践,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显示出卓越的指挥才能,尤其善于组织指挥大兵团作战,战功卓著。他能创造性地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总是从敌我双方实际情况出发,知彼知己,决心果断,用兵灵活,常能出敌不意,出奇兵或连续转用兵力,判断和掌握对整个战役有决定影响的转折点,达成主要环节上的优势,夺取战役胜利。
南京、上海解放后,粟裕同志仍以主要精力辅助陈毅同志,指挥第三野战军肃清浙、闽残敌。他还兼任上海市军管会副主任,南京市长、军管会主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九五一年起,粟裕同志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一九五四年至一九五八年,任总参谋长。这时,我军建设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他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领导下,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考虑现代条件下我军的建设和作战问题,提出了许多富有战略意义的创见和措施。他经常到战略要地进行实地考察,深入部队和边防、海防前哨进行调查研究。他为保卫和巩固国防,加强空军、海军和陆军技术兵种建设,加强参谋业务和司令部工作建设,加强合成军队训练和民兵建设,加强外国军事研究等,呕心沥血,对我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九五八年以后,粟裕同志任国防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中央军委常委、军事科学院第一政委、院党委第一书记。他协助叶剑英同志创建军事科学院,为发展我国军事科学,做了大量工作。他一面认真研究总结中国革命战争的历史经验,一面从敌我双方不断发展变化着的现实情况出发,探讨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指导规律,并将注意的重心放在未来反侵略战争的作战指导上。他针对林彪一伙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严重歪曲,提出要学习和运用军事辩证法,正确处理阵地战、运动战与游击战,歼灭战和消耗战,人民战争与武器装备,科学技术与战略战术的辩证关系,坚持和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新的作战方法。
在十年动乱中,粟裕同志曾任国务院业务组成员。他在周恩来同志直接领导下,分管交通、邮电和港口建设,在极其复杂困难的条件下,坚决抵制了“四人帮”对国民经济的干扰破坏,保障铁路运输,发展远洋船队、修建深水泊位,为完成周恩来同志交给的三年改变港口面貌的任务,走遍了全国主要港口,尽心竭力,作出了贡献。
粉碎“四人帮”后,粟裕同志衷心拥护和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一九八0年,当选为五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他因病退出第一线,仍继续整理过去的战争经验,要把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宝贵财富,留给后人借鉴,表现了一个老战士对祖国安危的高度责任感,在他逝世前十天,他还在春节茶话会上作了语重心长的书面发言,对实现四化满怀信心,并和老同志互相勉励,要为党为人民发出最后的光和热。
粟裕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第七届候补委员,八届至十一届中央委员,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半个多世纪以来,粟裕同志以他革命的战斗的实践,写下了光辉的篇章。现在,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一生中积累下来的丰富的斗争经验,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他对共产主义事业无限忠诚的高尚品德,永远是每一个共产党员和革命者学习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