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泰浩

海纳百川,取他人长高求成长;
刚自无欲,走自已道尔符正道。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个人资料
辛泰浩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卖囯求荣儿帝业,称臣呼父石郎魂

(2025-09-13 22:01:47) 下一个

  卖囯求荣儿皇帝,称臣呼父石家人
  
石郎奸佞乱卑尊,
  权力场中吃虎豚。
  割地称儿皇帝业,
  投名递状臭遗孙。
  石敬瑭割地称儿,卖囯求荣给契丹人递上了最狠的投名状。
  后唐节度使石敬瑭为对抗皇帝李从珂的猜忌,于936年向契丹求援,以割让燕云十六州、称耶律德光为“父皇帝”为条件换取支持。这一行为被后世视为卖国,导致中原门户洞开,契丹得以长期威胁北宋。
  石敬瑭早有计划,见兵临城下,自己又力量不足,就计划向契丹皇帝耶律德光求救,并向其许诺:割让幽云十六州给契丹,每年进贡大批财物,以儿国自称。刘知远(即后汉高祖)认为条件太屈辱,没有必要许诺这么多,但石敬瑭在桑维瀚的支持下一意孤行。
  正愁没机会南下的耶律德光喜出望外,立即领兵从雁门关南下来救石敬瑭,最后偷袭大败后唐军队,杀死一万多人。后晋天福元年十一月己亥日(936年11月30日),辽太宗耶律德光册石敬瑭为皇帝,改元天福,国号晋,契丹主自解衣冠授之。石敬瑭遂即位于柳林(今山西太原市东南)。石敬瑭则将幽云十六州,即今天的河北和山西北部的大片领土割让给了契丹。十六州是:幽(今北京市)、蓟(今天津蓟州区)、瀛(今河北河间)、莫(今河北任丘)、涿(今河北涿县)、檀(今北京密云)、顺(今北京顺义)、新(今河北涿鹿)、妫(音归,原属河北怀来,今已被官厅水库所淹)、儒(今北京延庆)、武(今河北宣化)、蔚(今河北省蔚县)、云(今山西大同)、应(今山西应县)、寰(今山西朔县东马邑镇)、朔(今山西朔县)。石敬瑭称比他小十岁的耶律德光为父皇帝,再每年进奉帛三十万匹。被后人所谴责的主要是割让土地,不仅使中原失去大片领土,而且使契丹轻易占领了长城一带的险要地区,此后,契丹便可以长驱直入直到黄河流域,中间没有了抵抗的天然屏障,为中原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实际丢的不仅有16州,李嗣源统治时期丢了平州,宁州和营州在后唐灭后梁之战时被契丹趁机夺取。此外后晋杜重威投降后,耶律德光派耿崇美诱降,易州刺史郭固被杀,易州也被契丹占领。
  对此种认贼作父、卖国求荣的行径,连其亲信都押牙刘知远也表示反对说:称臣可矣,以父事之太过,厚以金帛赂之,自足致兵,不必许其土田,恐异日大为中国之患,悔之无及。然石敬瑭不从,仍一意孤行。契丹主耶律德光得表大喜,以兵援之,大败后唐张敬达。

  称臣呼父古所无,石郎至今有遗臭。决鲸海以救焚,何逃没溺;饮鸩浆而止渴,终取丧亡。惟石敬瑭乞怜外族,恬不知羞,同一称臣,何如不反,既已为帝,奈何受封,虽为唐廷所迫,不能不倒行逆施,然名节攸关,岂宜轻隳!
  有人说,石敬瑭是彻头彻尾的汉奸,为了皇位不惜出卖国家;也有人说,他只是五代乱世的一个缩影——那个年代,父子相残、兄弟反目的事比比皆是,皇帝像走马灯一样换,道德和底线早就被战火烧成了灰烬。
  但无论如何,“儿皇帝”这个标签,注定要钉在石敬瑭的棺材上,被后人骂了一代又一代。
  回望那段历史,太原城头的寒风仿佛还在呼啸,石敬瑭站在城楼之上的身影,一半是被逼无奈的悲凉,一半是权力欲望的疯狂。或许他到死都不明白,有些东西,比皇位更重要——比如一个民族的尊严。

  扮猪吃老虎:比喻用心机耍诈,故意装成愚弱者让对手疏忽,再趁机赢得最后胜利。猎人要捉老虎,在无法力擒的时候,就装扮成一只猪猡,学成猪叫,把老虎引出来,待走近时,然后出其不意,猝然向它袭击。这突击结果,虎纵不死也会带伤。
  以此策略施于强劲的对手,一样可以使用,在其面前,尽量把自己的锋芒敛蔽,“若愚”到像猪一样,表面上百依百顺,脸上展开微笑,嘴边抹上猪油,装出一副为奴为婢的卑躬样子,使他对自己不起疑心,一旦到了时机成熟、有隙可乘之时,才一下子以闪电手段,把他结束了,这就是“扮猪吃虎”的妙用。所谓“扮猪”,即孙子所说的“藏于九地之下”,“吃虎”是“动于九天之上”。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