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泰浩

海纳百川,取他人长高求成长;
刚自无欲,走自已道尔符正道。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个人资料
辛泰浩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高球低姿好心态,长歌短赋释情怀

(2020-11-02 19:39:16) 下一个

    高球人低姿态好心情,长文章短博客正修行
    下球道,入世道,不忧郁,心情好,放得下,少急燥,无包袱,守节操,人人和谐处,处处是大道,道道关口通,通通阴霾扫。断不开,舍不得,离不掉,人恋栈,马恋槽,四处盯睄,八面讨好,处处是迷途,条条接黑道。不管有陷阱、径直往下跳……。

    球场商场似沙场,会场酒场如战场。筑工事,修碉堡,穿树林,出长草,沙坑池沼,专等球员进袋罩……。
    每场球不必苛求,打出去的球,放开被牵的手,来了就来了;要走就让其走。不必过于计较,何必生拽死揪。遇事先笑笑,切勿皱眉头。笑了就过了;结果如何不用回眸,做了就对了,一直往前走。
    提升自己的最佳途径是向“高人”学习,向伟人看齐,向圣人吸取……。
    苏轼生于四川眉州,楊慎生于四川成都(新都)他们都有一个共性:勤勉好学爱钻研,较真但也看得穿。
    眉州接近峨眉山,新都有个宝光寺,他们生活在不同的年代、居住地和佛教气息浓厚的氛围从小影响了他们。家人信佛教,受环境影响,从小就潜移默化地接受着佛学思想的熏陶
    苏轼曾在诗词中写道:“吾家蜀江上,江水绿如蓝”。眉州江水边上,绿树成荫,江水与蓝天白云相互映衬,在这样纯净的环境下,世间万物像是被洗涤了一样,干净无瑕。清幽自适的故里土地,无时无刻不滋润着苏轼的心田,继而使其在仕途沉沦之后能够做到淡然处之。仕途人生坎坷,却感情才情丰富。
    十年寒窗苦读,金榜题名不易。和许多人比,苏轼是幸运的,因为他在年轻的时候便当上了官。但是,当官了不意味着一辈子就可以高枕无忧,享受荣华富贵。
在工作上,苏轼曾对政治、水利、经济等方面推行的改革提过自己的意见,他主张渐变。但是,官场是一个复杂的圈子,他的建议、批判、讽刺等言论,很快就招来了其他同僚者的打压和诬陷,比如御史知事谢景温就曾参奏弹劾过他。
   苏轼不喜欢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生活,他乞求能够外任。在此之后,他相继任了多地的知州,并创作了大量的诗文来揭示和批判新政变革的各种弊端。随后的人生,我们基本可以料到:入狱——出狱——贬谪……
  回看苏轼的一生,可以说充满了无尽的坎坷和艰辛,他虽有宏大的政治抱负,但却没有实现。仕途的坎坷及人生的不幸,让他产生过思想上的挣扎,心绪上的波动,但也正是这种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才让他更进一步领悟和体验到人生的真谛,最终他渐渐放下,归于平淡。

    杨慎的政治生涯非常坎坷。他为人正直,不畏权势。杨慎因性格耿直,既失欢于皇帝,又结怨于权奸。虽胸怀壮志,力图报国,但其政治才能在当时是难以施展的。杨慎在放逐滇南漫长的三十多年流放生活中,并未因环境恶劣而消极颓废。他不仅寄情山水,而且悉心   著述,为白族修史。每到一处,往往借咏边塞奇花异草,抒发政治热情。临终遗言“临利不敢先人,见义不敢后身”。
      杨慎在滇南三十年,博览群书。后人论及明代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推杨慎为第一。他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其诗沉酣六朝,揽采晚唐,创为渊博靡丽之词,造诣深厚,独立于当时风气之外。再说杨慎那一首绝唱“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尽付笑谈中”。

    人都怕苦,以苦为苦是常人,避苦趋甜是凡人,忆苦思甜是好人,以苦为乐是高人,一心解救他人之苦的是伟人,舍自己之乐求世界离苦的是圣人。
    以苦为乐那是杨升庵坎坷人生的一种自我启迪、自我开脱的心境的写照……
    苏轼喜欢观察世间万物,他认为万事万物都有其值得品味鉴赏的地方,即“万物皆有其美。”比如在《超然台记》中,诗人开篇就直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他说:“凡物皆有可观。”在苏轼的眼中,大到宇宙万物,小到灰尘颗粒,都是具有独特个性的。他喜欢以超脱的非功利性审美态度来看待周围的一切。
    人生,不管是福是祸,是得是失,都不过是一场必然或偶然的遭遇罢了,与其看得太重,不如随遇而安,看淡、看轻,游于物外,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变得更为快乐。
    平淡,要自然,因为这两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苏轼认为,没有经过人工雕琢刻画,一切都是出于自然、产于自然、顺于自然的东西就是最为质朴和平淡的,这是一种质朴无华但却又真实表露的性情
苦中作乐的自适心境很重要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着苦中自适的处世态度,在文学上一般将这类群体的人生称为“闲适人生”。纵观古今,大凡有所作为,经历过人生大喜大悲的人,基本都具有这样的豁达自适心境。
    苏轼的自适休闲生活并不是肤浅意义上解释无所作为,碌碌无为,自我放弃,而是指放浪形骸、自由洒脱之外的那份自适心境。
    纵观苏轼、杨慎的一生,逍遥游处世观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态度。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膨胀的时代,也是一个娱乐至上的年代。在这个物质化、功利化的时代,更应该强调生活气息、精神蕴意。学习苏轼的处世精神,学习杨慎的处世态度能够帮助人们找寻那些曾经丢失的东西,如或是丢失的生活热情、平淡的生活自然观以及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等(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辛泰浩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雪中梅' 的评论 : Thank you for your good comments!谢谢!平安是福!
雪中梅 回复 悄悄话 This is a good article. to tell people who is a good person, who has great characters... So, do not destroy good people's reputation. The history has own eyes on things and person. (sorry, not able to type Chinese language.) Have a good day.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