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4)
2009 (146)
2010 (71)
2013 (4)
2017 (3)
2020 (504)
2021 (563)
2022 (432)
2023 (410)
2024 (364)
高球人低姿态好心情,长文章短博客正修行
下球道,入世道,不忧郁,心情好,放得下,少急燥,无包袱,守节
球场商场似沙场,会场酒场如战场。筑工事,修碉堡,穿树林,出长草,沙坑池沼,专等球员进袋罩……。
每场球不必苛求,打出去的球,放开被牵的手,来了就来了;要走就
提升自己的最佳途径是向“高人”学习,向伟人看齐,向圣人吸取……。
苏轼生于四川眉州,楊慎生于四川成都(新都)他们都有一个共性:
眉州接近峨眉山,新都有个宝光寺,他们生活在不同的年代、居住地
苏轼曾在诗词中写道:“吾家蜀江上,江水绿如蓝”。眉州江水边上
十年寒窗苦读,金榜题名不易。和许多人比,苏轼是幸运的,因为他
在工作上,苏轼曾对政治、水利、经济等方面推行的改革提过自己的
苏轼不喜欢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生活,他乞求能够外任。在此之后
回看苏轼的一生,可以说充满了无尽的坎坷和艰辛,他虽有宏大的政
杨慎的政治生涯非常坎坷。他为人正直,不畏权势。杨慎因性格耿直,既失欢于皇帝,又结怨于权奸。虽胸怀壮志,力图报国,但其政治才能在当时是难以施展的。杨慎在放逐滇南漫长的三十多年流放生活中,并未因环境恶劣而消极颓废。他不仅寄情山水,而且悉心 著述,为白族修史。每到一处,往往借咏边塞奇花异草,抒发政治热情。临终遗言“临利不敢先人,见义不敢后身”。
杨慎在滇南三十年,博览群书。后人论及明代记诵之博、著述之富,
人都怕苦,以苦为苦是常人,避苦趋甜是凡人,忆苦思甜是好
以苦为乐那是杨升庵坎坷人生的一种自我启迪、自我开脱的心境的写
苏轼喜欢观察世间万物,他认为万事万物都有其值得品味鉴赏的地方
人生,不管是福是祸,是得是失,都不过是一场必然或偶然的遭遇罢
平淡,要自然,因为这两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苏轼认为,没
苦中作乐的自适心境很重要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着苦中自适的处世态度,在文学上一般将这类
苏轼的自适休闲生活并不是肤浅意义上解释无所作为,碌碌无为,自
纵观苏轼、杨慎的一生,逍遥游处世观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他们的生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膨胀的时代,也是一个娱乐至上的年代。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