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泰浩

海纳百川,取他人长高求成长;
刚自无欲,走自已道尔符正道。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个人资料
辛泰浩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堵住“乌鸦嘴”

(2008-06-27 00:50:06) 下一个

      奥运会已经摆脱了神秘数字魔咒般的纠缠。
      有人说那08年08月08日08时开幕的奥运会在“八”字的咒魔之下,2008年让中国人吃尽了苦头。那所有关于“八”的时间已经过去了,而且都
应验了自然灾害。而最坏的事情已经结束,接下来就是潜心开好奥运会了。
     在1·25=08(年)雪灾, 3·14=08(月)藏独灾,
      5·12=08(日)震灾都已经过去成为实事,
    最近的6·11日=08(时)出现了中国罕见的造成169人死亡3800万人受灾的洪水灾害
已经成为了现实。中国报导的不多,但确实在6月11日开始发生的强降雨,使中国西南部、华南、江南、浙闽沿海的暴雨洪水造成了死亡失踪超过200多人,倒塌房屋超过12万间,直接经济损失260亿元”。
      如贵州安顺遭受的烘滂就一次性地让17.9万人被卷入到灾难之中。 不仅如此,如果按照一些人的传说,5福娃带来5方百姓灾难的迷信都已经统统都成为了现实。
      但愿是这最后的灾害吧。
      如:西藏的羚羊导致的西藏事件灾难;
      圣火导致的传递被袭击事件灾难;
      燕子形象的风筝出现了山东火车出轨事件灾难;
      熊猫意味着的四川汶川地震灾难;
      水和鱼象征的长江、珠江、西江、闽江等流域部分干流和支流超警戒水位造成的
洪水灾害。 一个接连一个真是“好事多磨”、灾难接踵而至,都已经成为了现实。所有
的“乌鸦嘴”所说的东西该得祸都已经成了祸了。
      没有任何新的说法了吧!但愿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福来。
愿中华大地从此泰平化险为夷,愿北京奥运顺利召开,愿国民从此有一休养生息的时刻。

  公元234年8月28日,诸葛亮病逝于北伐途中的五丈原。
  诸葛亮死后,蜀汉的相权经过三代传承,分别为蒋琬、费祎、董允,他们与诸葛亮合称“蜀中四相”。
  费祎,是蜀汉名臣,允文允武,是继诸葛亮以后,蜀汉最强大的一根支柱。
没有人能够想到,这位蜀汉的柱国大臣,在三十多岁时,死于一场宫廷宴会的刺杀行动。

  刺客是魏国降蜀的大将,郭脩。
  郭脩曾是曹魏的中郎将,在魏蜀战争中被姜维俘虏。后主刘禅念他略有才华,留他一条姓名,封他左将军。
  郭脩并没有感念蜀汉的不杀之恩,而是时刻寻找机会准备行刺刘禅。
他经常利用道贺的机会,慢慢靠近刘禅,但总被刘禅的近侍阻挡在外面。
多次行动不成,郭脩只好转移目标,把目标锁定在蜀汉二号人物,大将军费祎身上。

  结果,让他一次得逞。
  魏蜀两国本来是血海深仇的冤家,经过费祎遇刺一事后,双方的矛盾到了更加不可调和的地步。
  此事传到魏国,魏厉帝曹芳得知此事,大喜。在魏国给郭脩开了一个盛大的追悼会,并追封郭脩为长乐乡侯。
  史书是这样记载的:
  故中郎西平郭修,砥节厉行,秉心不回。乃者蜀将姜维寇钞修郡,为所执略。往岁伪大将军费祎驱率群众,阴图窥窬,道经汉寿,请会众宾,修于广坐之中手刃击祎,勇过聂政,功逾介子,可谓杀身成仁,释生取义者矣。夫追加褒宠,所以表扬忠义;祚及后胤。
  这段古文挺晦涩难懂,大白话说,曹芳褒奖郭脩有聂政的勇气,他行刺费祎的行为是“舍生取义”。
  陈寿在写三国志时,关于这段故事一笔带过,没有深入加以描述,但是南北朝的裴松之忍不住对此事吐槽了。裴松之说:松之以为古之舍生取义者,必有理存焉,或感恩怀德,投命无悔,或利害有机,奋发以应会,诏所称聂政、介子是也。事非斯类,则陷乎妄作矣。魏之与蜀,虽为敌国,非有赵襄灭智之仇,燕丹危亡之急;且刘禅凡下之主,费祎中才之相,二人存亡,固无关于兴丧。郭修在魏,西州之男子耳,始获于蜀,既不能抗节不辱,于魏又无食禄之责,不为时主所使,而无故规规然糜身于非所,义无所加,功无所立,可谓“折柳樊圃”,其狂也且,此之谓也。
  在裴松之眼里,魏国举国欢庆“郭脩行刺费祎”,实在是反应过度,而且是一场错误的狂欢。
  裴松之站在客观的立场分析,郭脩要是死心塌地忠于魏国的义士,他应该在战败被俘时,杀身成仁以死明志,成就自己忠臣不事二主的气节。
  然而郭脩选择了投降,还做了蜀国的左将军,拿了刘禅给他开的俸禄。
在“食君之俸禄,忠君之事”的封建社会,吃人家的、喝人家的,就得替人干活办事。

  郭脩非但没有感恩刘禅,反而整天谋划刺杀行动,这绝对不符合道义。静下心来思考,裴松之说的话不无道理。
  行刺是一件灰暗且上不了台面的行为,对朋友、对敌人都不应该如此。
因为一旦采取这样的手段,往往会打破固有的游戏规则。规则一旦被践踏,所有人就会为了目的,变得不择手段。进一步分析,裴松之隐藏着一个没有明说的观点。投降比行刺更加令人不齿。

  魏蜀两国相斗多年,文官武将相互投降的不在少数。
  有人投降后,选择缄默,比如徐庶投降曹操后,发誓不为曹操献一策;有人归降后,感念恩情,为新主赴汤蹈火再造社稷,比如姜维。
  这些人都是“投降派”,但历史对他们的评价基本都是正面的。反之,郭脩这种拿着新老大的首级当投名状的人,被史学家所瞧不上。
  说到底,是因为“底线意识”的缘故。
  我们再进一步分析,如果郭脩行刺费祎被提倡的话,以后谁还敢招降对手。
招降相当于在自己身边埋下一颗地雷,与其如此,不如俘虏一个,诛杀一个,反倒图个清静。

  这样的结果是,更多的人将会死于对手的屠刀。
  曹芳褒奖郭脩,无异于向天下人肯定“背信弃义”的正当性,甚至鼓励所有人效仿他“破坏规矩”的行为。这场非正当性的褒奖,很快被人有样学样。
时间过去不到两年,公元254年9月。司马师带领自己的亲信,向郭太后施加压力,以曹芳胡作非为为由,上书请求罢免曹芳。

  最终,曹芳从洛阳卷铺盖走人,由皇帝变成齐王。
  曹芳鼓励郭脩刺杀刘禅和费祎,是不是与司马氏家族不讲道义,篡夺曹魏天下如出一辙,反正不需要考虑手段的正当性,只要符合预期的结果即可。
实际上,早在三国以前的两汉交替时期,已经出现过一位不讲道义的枭雄,此人是汉光武帝刘秀的死敌,公孙述。

  公孙述与刘秀激战时,曾经两次派出刺客,成功刺杀刘秀的两员大将,来歙和岑彭。公孙述也因此成为一位遭人鄙视的枭雄。
  礼记中说,邻有丧,舂不相;里有殡,不巷歌。
  古人教导我们,邻居家中办丧事,舂米的时候不唱送杵的号子;附近有人家里出殡,不要在街上唱歌。
  这句话,不仅仅适用于街坊邻居,同样适用于敌人。
  虽然我很讨厌安倍,但我并不认为安倍被刺一事,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更不应该成为一场过度的狂欢。这也是一种非正常的心态。
  安倍在位时期,那些参拜靖国神社、修改教科书、对台大放厥词的行为,我们看到听到后,确实十分生气,这绝对是践踏了中国人的底线。
  但对行刺者不光彩的行为,同样应该嗤之以鼻。一个真正的强者,应该正大光明地用实力战胜对手,而不是从背后偷袭对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