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手捧方便面闲聊各地小吃:煎饼果子

(2006-11-17 18:31:02) 下一个

山东菜作为北方唯一像样的招牌大菜其实是在京津两地发扬光大的,据说连煎饼果 子也是。山东煎饼个头大,是用地瓜面或者玉米面摊的,但流传了到了天津就改良 成了三合面:玉米面,白面和绿豆面,又加上油条鸡蛋成了贫富皆喜的民间小吃-煎 饼果子。

老汉年轻的时候,由于家里大人经常加班出差,吃食堂饭是常事,每每就和一群小 伙伴们拿着饭盒在戏闹声中在饭堂里挤来挤去,而跑去隔壁的小吃店吃煎饼果子是 件快乐的事。

记得那时经营这个小吃店的是一对返城知青,小夫妻没有关系去不了国营单位也无 怨无悔就撑起了这个小门面,食物很简单就两样:煎饼果子,豆腐脑。那时我们这 群戴着红领巾的顽童们叽叽喳喳地赖在小店里看着男主人摊煎饼仿佛是一种享受。 小伙子把袖子挽的高高,盛一勺玉米面糊糊摊在平底锅上,再用个小竹片做成的刮 片转圈一刮,煎饼就成型了,接着一鼓作气磕个鸡蛋在上面摊开,洒上葱花,饼就 成形了,翻个儿搁上两根事先炸好的油条把煎饼一卷就成了。煎饼没有多少水分, 很有韧性,边吃边遛达两不耽误,如果口袋里零用钱多的话还可以再要一碗豆腐脑, 颇有点今日麦当劳吃套餐的欢欣。豆腐脑是女主人用一个饭菜铲子一片片从大木桶 里铲起来,放在瓷碗里,然后浇上卤,点上辣椒油。精髓之处就在于浇卤,因为女 主人是回民,卖的豆腐脑卤是口蘑、木耳、黄花菜,牛、羊肉汤勾芡,味道好极了。

久而久之,小两口的生意越来越红火,附近的家庭甚至把这当成早餐食堂了,连相 邻的军营里的解放军战士也常常来此改善一下以解大锅饭之苦。其中有个天津来的 小兵岁数不大但和我们一群小猴子聊起足球来却是领队兼教练级的,常常解开风纪扣 歪戴着帽子和我们边吃边聊。这“京油子卫嘴子”果不其然,三扯两扯从苏永舜的 失败死活联系上了天津的煎饼果子,一口咬定这全中国的煎饼果子还得是天津卫的 数第一,而天津城里又属他大伯(此处发音为bāi)做的最地道 。“我们天津的煎饼 果子可比这个强推多了,这什么呀这?”那位喝了口豆腐脑吃着煎饼果子接着掰, “我们天津的煎饼果子那是绿豆面的,辣酱有海鲜味道(啊?)的,过去京城大官来 天津都要特意尝尝,赶明儿天儿冷了我从天津回来时候给你们带一摞儿来,左树声 知道吗?他们哥几个训练完喽常去我大伯那馆子吃这玩意儿,图的就是这口儿,想 要签名吗?找我呀!别以为这山东煎饼真是山东的好,这什么呀这玉米面的还是, 酸了吧叽的,跟山东老娘们裹脚布似的”刚说到这,这油子一眼看到斜对面刚坐下 了自己的连指导员-一位山东彪形大汉和来探亲的农村媳妇-一位同样健壮的好劳力, 吓得一溜烟跑开了。

只说不练的是假把式,而偏偏那位天津小兵就是个假把式,从我认识他到他复员也 没有给我们带正宗的天津煎饼果子,更甭提球星的签名了,而中国足球队也是黄鼠 狼下耗子-一窝不如一窝,苏永舜的功亏一篑却成了中国足球的辉煌。转眼我到了南 京读书,冬天的江南阴冷潮湿很是难捱,每每在晚间离开教室后跑去成贤街吃宵夜。 那会儿,除了鸭血汤和安徽人的馄饨摊,也有一个苏北人开的煎饼摊,很多同学们 都是常客,忙的买个煎饼果子匆匆离去,不忙的就坐下来喝碗馄饨吃个煎饼果子。 那时的情侣们没有当今这样讲究品味要去小资高雅场所,双双对对依偎在条凳上喝 馄饨吃果子。我们这些穿着军大衣的电灯泡也不好凑的太近,就远点坐下。一次黑 灯吓火没留神随便坐下,一声吆喝,俩小摊老板接招:“馄饨一碗,那什么,煎饼 果子一份多加点辣酱啊!”猛一抬头,哎呀-对面坐的是同班的孟加拉同学人称“老 费”,旁边还靠了个小妞,嗯,居然在就着馄饨吃果子,嘿嘿,真是“俩回回是真 回回,一个回回就成假回回”了,哈哈!

工作以后没机会去天津品尝正宗的煎饼果子,北京倒是有机会去出差。每次进京参 加培训,就因为25元的住宿标准和10元的出差补贴苦恼不已,京城居大不易啊!于 是北京街头随处可见的煎饼果子摊又成了我果腹的好去处,那时北京街头的煎饼果 子还是白面糊糊为主料的,中间加了脆饼(俗称“薄脆”),不过坦白地说很多外地 人包括老汉在内偏偏不喜欢里面的薄脆,但是在凛冽的寒风中一边吃果子一边听煎 饼摊老板谈些京城里的大内秘闻也是挺快乐的,似乎每个北京原人都是政治局列席 委员,连个摊煎饼的下了班都有可能去陪邓公打桥牌。

岁月如梭,一晃离乡背井也有十来年了,每次回国都要品尝一下各地的小吃以解乡 愁。终于有一次途径天津办事,想尝尝地道的天津煎饼果子,出租车司机热情地推 荐了“赵师傅煎饼果子”说是天津的“的哥”捧红了这块招牌。看着顺路,“夜半 下馆子───有嘛吃嘛”,也就买来一份尝尝。在车上我一份司机师傅一份边吃边 聊这煎饼果子,还真别说,口感真不错,辣酱里面加了虾皮,鸡蛋是黄白分明,有 葱花和芫荽(这倒是新鲜货),煎饼不沾牙也不酸,原来这才是真正的天津煎饼果子 呀!师傅却说非也,当年的煎饼果子大同小异,而这赵师傅是典型的粗粮细作,绿 豆面自己磨,调味辣酱也是自己指定人家配置的,至于加了虾皮和芫荽就是创意, 难怪他的果子比别家贵一块钱,物有所值啊!听着听着,心中也是颇有感慨:

是啊,再老字号的买卖,也要与时共进,推陈出新啊!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