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放弃国外优厚生活回归祖国的科学家的工资待遇
(2013-03-11 16:07:01)
下一个
小时候主流媒体为了适应当时国家拨乱反正搞科技大跃进的号召,每每宣传当年回 归的科学院放弃国外优厚待遇回到落后的祖国,在艰苦的生活环境里报效祖国。这 个论调至今还是主流媒体所鼓吹的,到底是不是这样,实事求是地看,只说对了一 半。
50年代,一级教授每月工资345元,加上中科院学部委员的津贴100元,共445元。而 吃一次莫斯科餐厅,为1.5~2元,汤菜俱全,有黄油面包,还有一杯啤酒(老季原话 )。此外,学部委员一般住在独立小院的二层小楼,水电费和普通人一样。配有专车 和司机,秘书,生病住在高干病房,购物使用红本去特供商店,假期公费带家属去 疗养院,可以看内部电影。配偶即使没有学历也安排干部岗位,按照本科生工资发 放。那时请一个女佣月薪不过15元,有的学部委员家里请了2个(有位唐姓化学家, 我们很多网友都见过,当年他就请了两个保姆)。军职科学家待遇更高,有些 还有警卫员。相比起国外的物质生活,除了家用电器方面(五十年代,东欧的家电在 国内也有销售,瑞士手表英国威士忌也可以买到),其他方面均有所提高,相比其经 历过二战的西欧等国的物质生活,可以说大大地提高了。